今天,我鼓起勇氣和某位朋友分享一件事,關於我付費訂閱的作家。
我那位朋友興趣廣闊,時常關注各種奇特的 KOL。六年前,她就曾與我分享過一位叫高瑞希的文字創作者。
起初,我追蹤高瑞希的Instagram後,只有零星地在看她的文章;兩年前,我開始感受到她生命軌跡的有趣;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
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她的方格子文章,我常要點開第二、第三次,才能靜下心來咀嚼。
她分享從生命中體悟出的觀點,不斷迭代,閱讀起來既精彩又實用。不過,那個「實用」屬於我個人體會的詞彙挪用。
她的文章從來不走「三招教你改變XXX」的工具性速成內容,反之,她常對一個概念進行很深、很長的梳理,搭配她又怪又赤裸的生命冒險,提出翻轉再翻轉的見解。
我印象深刻的討論,就有「合理化、自欺、一切都是中性」等概念——在自我反思時常用來詮釋的詞彙。對我來說,「對一個概念的深度解構」,讓我在思考時,能有效避免做出「簡化的結論」。
然後,我很喜歡的一部分,是她的文字張力。在一系列的思想與行動迭代中,她會透過書寫來「打臉」自己曾經的見解。她拋開羞恥心與外部凝視,直面自己。
那些文字,我深刻感受到——身為人類,帶著缺陷與生命力進行創造,是多美的一件事。
去年有段時間,我也身處混沌。
直到某天,我心中的風雨終於散去,我終於長出「表達我的需要,但對方不想要」的抗壓力,並承擔我選擇的結果。
(縱使結果在時間推進後,不全然順利,例如我的皮膚狀況驟降到谷底。我想,面對生活的改變,我內部也產生了新的壓力。)
〈出口〉
我沒想過,要主動向身邊的人推薦高瑞希的訂閱制文章,因為我咀嚼她的文字時,常覺得這是一場很私人的冒險。
但是,隨著訂閱優惠的截止日期(2025/2/20)逐漸靠近,我心中開始忍不住,想要將這份收穫分享給那位朋友——那位六年前告訴我:「我跟妳說,這位創作者挺有趣的耶,她叫高瑞希。」的朋友。
回過神來,我和朋友介紹完我對高瑞希文章的心得後,我的心好似打開了些,一種創造帶來的力量。我決定打鐵趁熱,將這份心情整理收束,分享給大家!
祝大家新年快樂(新年後的第一篇文🤣)!
高瑞希瑞希,謝謝妳,今年我也會繼續用訂閱制,支持妳的前進,也回頭照顧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