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複習計畫】【普高地球科學】《好好學地球科學》單元1太陽系與地球以下整理學霸與名師親測有效的「高中地球科學」學習方法,分為 基礎觀念、實戰技巧 與 資源應用 三大方向:一、建立核心基礎掌握地科四大領域架構地質學(板塊運動、岩石循環)大氣與海洋(天氣系統、洋流)天文學(星體運行、宇宙演化)環境科學(永續發展、氣候變遷)➤ 用「樹狀圖」整理各單元關聯性,避免零散記憶。圖像化理解抽象概念將文字轉換為「流程圖」或「示意圖」,例如:颱風結構 → 畫出眼牆、螺旋雨帶地層對比 → 用剖面圖標示沉積順序善用課本插圖與動態模擬影片(如板塊擠壓動畫)。連結生活觀察日常現象解碼:觀察雲層變化推測天氣紀錄月相與潮汐關係分析新聞中的極端氣候事件➤ 透過實例深化理論記憶。二、高效學習技巧名師推薦筆記法雙欄筆記:左欄寫關鍵字(如「聖嬰現象」),右欄用簡短因果句解釋。對比表格:整理易混淆概念,例如:鋒面類型形成條件天氣特徵冷鋒冷氣團主動推進短暫強降雨、降溫學霸答題心法選擇題:刪去法優先排除「絕對用詞」(如「都」「皆」)。非選題:用「關鍵字+因果鏈」回答(例:「因板塊隱沒→岩漿上升→火山活動」)。計算題(如星等、地震規模):熟練公式「單位換算」。跨科整合應用連結物理(如熱力學解釋大氣運動)、化學(岩石成分分析)、生物(生態系與環境互動)。➤ 統整自然科視野,應對素養題型。三、資源強化與實戰演練精準使用工具推薦工具:互動式星圖APP(如 Stellarium)地科模擬網站(如中央氣象局災害潛勢地圖)3D 地球儀模型(理解經緯度與天球座標)歷屆試題分析統計近 5 年學測高頻考點(如「溫室效應機制」「地震波判讀」)。製作「錯題本」歸納常犯盲點,註明對應課本頁數。時間分配策略每週 2 小時專攻地科:30% 複習基礎理論50% 練習圖表判讀與計算20% 追蹤最新地科時事(如 NASA 探測任務)四、心態與環境調整組建學習小組:分工整理各章重點,互相解題與口說教學。善用碎片時間:通勤時看地科相關教學影片。定期自我檢測:每單元結束後,用 10 題快問快答驗收記憶強度。★ 關鍵提醒:地科需「理解>硬背」,尤其注重「動態過 程」與「空間推理」。 掌握「系統性整理+實例驗證」,即可突破抽象概念瓶 頸!以下整理高中地球科學學測重點,依據大考趨勢與歷屆考題分析,分為 核心主題、 高頻考點、 題型解析 三部分:二、學測高頻考點整理1. 地質與地貌板塊邊界類型:張裂性(中洋脊)、聚合性(海溝、山脈)、錯動性(轉形斷層)的特徵與實例(如:聖安地列斯斷層)。地震波判讀:P波、S波、表面波的速度差異與地層推論(例:S波消失→外地核為液態)。地質年代與化石:掌握「標準化石」條件(生存期短、分布廣),如三葉蟲→古生代。2. 大氣與海洋天氣圖分析:解讀等壓線、鋒面符號(冷鋒:三角形;暖鋒:半圓形)、高低壓中心的天氣特徵。洋流影響:西岸沙漠化(如秘魯涼流)漁場形成(如親潮與黑潮交會)聖嬰現象:對比正常年與聖嬰年的太平洋東西側差異(水溫、氣壓、降雨)。3. 天文與宇宙季節與太陽軌跡:北半球四季太陽的仰角變化與晝夜長短(夏至仰角最高、晝最長)。月相與潮汐:大潮(新月、滿月) vs. 小潮(上弦、下弦)滿月時「月球-地球-太陽」位置關係星等計算:公式 m1−m2=−2.5log10F1F2m1−m2=−2.5log10F2F1 應用(例:相差5星等→亮度差100倍)。4. 環境與永續溫室氣體:比較CO₂、CH₄、N₂O的吸熱效率與來源(如CH₄來自畜牧、溼地)。極端氣候:熱浪(都市熱島效應加劇)強降雨(對流雲系發展條件)能源轉型:再生能源(如地熱發電、潮汐發電)的優缺點與地理限制。三、學測經典題型破解技巧1. 圖表判讀題(占40%以上)地層剖面圖:判斷沉積順序(下層較老)、侵蝕面、斷層方向。氣候圖:從氣溫與雨量曲線辨認氣候類型(例:夏乾冬雨→地中海型)。星圖:利用星座盤辨認季節主要星座(如冬季獵戶座)。2. 因果關係題必備邏輯:「先寫現象,再解釋機制」例:為何颱風眼無風雨?→ 「中心氣流下沉增溫,抑制對流發展」。3. 跨科整合題常見結合:物理:用熱力學解釋海陸風循環化學:分析岩石風化與CO₂吸收生物:探討珊瑚白化與海洋酸化的關聯四、學測衝刺策略近5年歷屆試題:重複練習至少3次,統計個人弱點(如:天文計算、地質年代)。時事題準備:關注近1年重大地科事件(如:火山爆發、氣候峰會結論)。秒殺記憶口訣:板塊邊界:「張裂中洋脊,聚合造山脊,錯動平移去」月相口訣:「上上西西,下下東東」(上弦月:上半夜、西天、西側亮)★ 學測地科關鍵: 熟練「圖表轉譯」與「動態過程推理」,並用「關鍵字+邏輯鏈」取代死背,即可高效攻克學測!有空也可以到部落格看看 https://tslv.pixnet.net/blog 感謝您!!https://tslv.pixnet.net/blo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