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韓國和臺灣亂象談總統制和議會制民主 (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總統與總理都是行政首長,但他們的權力結構差異很大。總統任命內閣成員需要立法機關確認,然而總統與部長之間有著明確的上下級關係,並且總統可以繞過內閣單獨行動。由於部長沒有民意授權的,其政治生涯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總統,這導致了兩個主要問題:

第一,總統有更大誘因任人唯親,或將部長的職位獎勵在選戰中的功臣。如果部長希望保住職位,他們更傾向迎合總統,將對總統的忠誠置於國家和人民利益之上。

第二,總統可以任命任何人擔任部長,包括政治素人。 美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川普本身也不是資深政客;他在第一任期內與多名資深部長發生衝突後汲取教訓,第二任期任用了多位與他意見更接近、缺乏經驗但忠於他的人擔任部長,這包括國防部和衛生長等重要部門,呃.....實在不想盡列.....總之難以稱為美國之福。

相反,首相任命的閣員通常是國會議員,擁有一定的從政經驗,對政策、議會和政府運作較為熟悉。由於他們有自己的民意授權,首相和閣員之間的上下關係不是那麼明確,因執政黨在議會的勢力和領導風格而異,有的更平等更像是同僚。即使部長被解職,也能回到議會作為後座議員 (backbencher)繼續問政,政治生命不會因此結束。

而當首相和部長們犯了嚴重錯誤時,即使反對黨無力倒閣,他們也會因為民意和選舉壓力而受到同僚的責任追究。
著名的例子就是在英國強勢執政15年的鐵娘子也因極不受歡迎的政策被黨內同僚迫宮。 表面上,頻繁更換首相和改選的確不如總統制穩定,這也是議會制最為人詬病之處,但之前就說過這是彈性的代價,總統制的「穩定」任期恰恰也是僵局的原因。
再回想一下當初韓國的情況:尹錫悅在失勢後考慮過把權力移交到黨魁韓東勳和總理韓悳洙,但消息一傳出立即引起嘩然,被議長指責違憲。
導致這尷尬的情況是因為總統制根本缺乏這類替換—權力分享機制。
同樣的事首先不太可發生在議會制國家,即使發生了也可以透過執政黨內選舉選出新黨魁-首相。 所以部份國家那種頻繁換相/改選國會現象可以理解為以較小的代價防止更大的危機,不必把政治爭議蔓延到街頭甚至訴諸軍事政變。
亦由於這種權力形態,首相在有些地方亦稱為稱為「同儕之首」(first among equals),意指雖然首相擁有更大的權力和影響力,但首相和閣員的地位相對平等。

平等在聯合政府中更為明顯;當議會沒有單一政黨過半時,要執政就必須組成聯合政府。這意味著互不從屬但互相依存的政黨間必須合作和妥協,就政策立場、職位分配和預算等方面進行討論並制定正式協議。
這與總統制的關鍵差異在於,內閣的行政權力是在「組成後」才正式形成,而總統的權力則是在「當選後」已確立,政黨合作的最大誘因在總統勝出時已經消失。
由於總統和議會間缺乏合作誘因,也缺少能夠拉攏的小黨的誘因*,在缺乏共治鼓勵的制度下,分享權力變得困難。 所以即使總統理論上有全民授權,但在兩大陣營對立的情況下,他們通常只能代表一個陣營的民意。 無論是把民主視為一種理想,還是從治理的角度出發,聯合政府也比單一政黨執政的總統更能代表民意和關注少數派的利益。

當然,總統也可以任命另一陣營的成員擔任閣員以達到政治平衡及和解,團結因選舉撕裂的民意,但這取決於總統的考量和政治智慧,並且這是總統和閣員間的個人協議,而非政黨間的正式協商制度。

那難道總統制真的一無是處?議會制是不是沒有問題?我將會在下一篇說明,大概也是這系列最後一篇。

*總統制國家通常採用多數制或單一選區制選舉,傾向有利主要兩大政黨而不利小黨,假如採納多黨制因為在野黨派越多議案越難獲過半數通過,只會更容易導致朝小野大僵局


由於本系列的文章寫於2025年的時空; 各國政局與社會相較十年前更混亂與撕裂,一些老牌民主國家甚至出現民主倒退或極端政治勢力抬頭。

在這局勢下,我的關注自然落在從政治制度設計的層面,防範以下兩種情況:

1.政治鬥爭導致的僵局,以及由此造成的如軍事政變等極端情況。

2.極端政治黨派合法取得權力後帶來的災難。 換言之,我側重一套穩定的民主制度,上述兩種情況透過議會制基本上可以避免。

但議會制不可能是萬能。首相的權力和能力,視乎他們在議會的勢力。

因此,當單一執政黨在議會佔有絕對多數時,由於沒有總統制那種朝小野大的互相制衡,加上任期無限,首相可能變得比少數派總統強勢,所受的制約也更少。

加上同為黨魁的首相假如掌握黨內的人事任命、出選名單這些資源的話,也可以迫使部長和黨友聽話。 換言之,我之前所說的很多優勢,只存在於在議會相對弱勢的首相內閣或聯合政府。

因此,避免這種情況,明智之舉應該是構建一個權力分散、多元共治的政治體系,多黨並存,相互制衡,避免權力過於集中於單一政黨/首相上。 談民主很容易會讓人聯想到英美,但在權力分散的意義上,容易導致兩黨獨大的美國或是英式議會西敏制/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 model) 也不理想。 所以光是內閣制不夠,選舉制度也應避免英美那種「勝者全取」簡單多數制(FPTP)/並立制 ,而是採用能促進多黨制和聯合政府的比例代表制(PR)或相似邏輯的選舉制度。 多數制席次雖簡單易懂,但假如在同一選區裡候選人得票接近而議席只有一個的話, 這很難說選舉在反映真實民意,即使有兩輪投票這類機制也無法改變零和遊戲的性質。

試想,在兩黨制下總是由兩個不太能反映真實民意的輪流政黨執政,其實對選民、政黨和該民主政體本身也不是好事。 當社會多元的聲音也難以在政治上體現時,選民就不會參與或走向極端,一個缺少民眾參與的制度將損害民主的基礎,窒息社會的活力。 只有各政黨的議席比例與其得票率相符,選民的意志得以更公平地體現。 也只有在政黨權力分散的環境中,政黨和選民才能學會合作和妥協的價值和分享權力的智慧。

權力分散也能減少極端政黨上台的可能。 例如在德國同樣有德國較極端的另類選擇黨 (AfD),但只要主的政黨聯合抵制不和它合組政府的話,除非它可以獨自取得過半議席,否則無法上台,或最少需要變得溫和。 相反,在兩黨制下假如一個大黨要上台並不難,而當它變得極端時它甚至會反過來感染相對溫和的黨員和選民、另一黨派見此上台後也會以牙還牙,最後兩派的作風也會變得更極端和互不相讓。

相對之下總統制是不是真的一無是處? 我覺得不完全是,只是總統制和內閣制側重的不同,而它側重的只會使當下的情況惡化。

總統制的精神—就如美國開國元勛傑佛遜在《聯邦黨人文集》所說; 是 「以野心對抗野心 (Ambition must be made to counteract ambition) 」 — 而美國是總統制的先鋒,它的精神至今仍為很多民主人士強調。 換言之,其設計原意就是一套強調對抗的制度。

但諷刺的是,雖然我一直談制度,但民主的先決條件是建立於一些共同期望和價值觀之上, 有了這些共識才能談健康的制衡和監督,對抗才可以鬥而不破。 最重要的共識首先是對所奉行憲政民主和選舉制度有共識並遵守;認同任何衝突都應由民主程序解決, 其次是不同黨派之間互相忍容、基本尊重,以及政治人物(有時包括法官) 行使權力時節制和謹慎。

破壞民主規範具體有哪些例子?就不談我個人的黨派偏好,也不點名是哪黨哪國: 像是往法院塞自己人、在沒有可服眾的理由下故意否決總統的法官提名、議會的暴力文化、黨同伐異為反對而反對、 以無理彈劾部長作為威脅總統的武器、繞過國會審查濫用行政命令、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指責選舉舞弊、拒絕承認選舉結果、 互不承認民選總統的合法性、公然宣稱法官不應干預行政部門的權力、對自黨的反民主、違法言行視而不見、等等等等,全都是。

規範一旦潰堤便如破窗效應,惡性循環難以遏止,黨派間的嫌隙與敵意日益加深,積重難返。 制衡和鬥爭本來就是一體兩面,假如任何一方不再尊重這些規範的話, 這制度只會成為政治惡鬥的工具,而不是解決衝突和協商的場所。

本來美國民主可以延續那麼久,全賴這些日漸式微的政治規範配合制度同時運作。

反觀同是參考美國總統制的拉丁美洲諸國卻政變不斷,部份固然跟外部環境(美國)有關, 但更多是因為民選總統以為獲得選民授權後就有民主正當性,遂行強人政治、擴張權力、迴避國會監督,國會也在履行憲政責任的大義下無所不用其極反擊,最後陷入惡性循環。

所以唯有在社會裂痕尚淺之時,總統制方能運作如常。但是誠如網友所補充,當社群媒體、演算法同溫層,以及AI網軍等新興現象加速社會撕裂與政治極化時,在此情境下,強調對抗哲學的總統制無異於火上加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in的時政雜談
0會員
6內容數
政治社會學專業,沒小孩的愛貓人類,主要關注大中華地區和歐美政治
Rin的時政雜談的其他內容
2025/02/28
譯:Rin Fukasawa @ 時政評論 t.me/fukasawas_micropolitics 原文出自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united-states/path-american-authoritariani
2025/02/28
譯:Rin Fukasawa @ 時政評論 t.me/fukasawas_micropolitics 原文出自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united-states/path-american-authoritariani
2025/02/24
本來想連台派的川粉一起講,兩者太像了,但台灣尚且有點被逼親美,香港侵粉是自甘墮落。
Thumbnail
2025/02/24
本來想連台派的川粉一起講,兩者太像了,但台灣尚且有點被逼親美,香港侵粉是自甘墮落。
Thumbnail
2025/02/22
保守派所需的並非清晰明瞭,而是簡單易懂。 對他們而言,理想中的秩序應該如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般層次分明;應該像喪禮那樣每個細節也有明確指示,他們渴望的是一套明確的綱紀倫常,歐美保守派和儒家文化對秩序感的迷戀其實是共通的。
2025/02/22
保守派所需的並非清晰明瞭,而是簡單易懂。 對他們而言,理想中的秩序應該如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般層次分明;應該像喪禮那樣每個細節也有明確指示,他們渴望的是一套明確的綱紀倫常,歐美保守派和儒家文化對秩序感的迷戀其實是共通的。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2025年臺灣政局動盪,倒閣議題浮出檯面。本文探討臺灣倒閣制度、歷史案例及2025年政治現實,包含國民黨評估與民眾黨合作倒閣的傳聞、北檢爭議、司法政治化,以及國民黨地方黨部遭搜索等事件,分析其對憲政秩序的衝擊與挑戰。
Thumbnail
2025年臺灣政局動盪,倒閣議題浮出檯面。本文探討臺灣倒閣制度、歷史案例及2025年政治現實,包含國民黨評估與民眾黨合作倒閣的傳聞、北檢爭議、司法政治化,以及國民黨地方黨部遭搜索等事件,分析其對憲政秩序的衝擊與挑戰。
Thumbnail
國會亂象 近年來,國會的亂象屢屢登上新聞版面,無論是議員的行為舉止,還是預算審查的爭議,似乎都讓社會大眾感到不解甚至失望。為什麼一個講求民主的社會,卻常在國會內看到各種互相攻擊、毫無邏輯的政策決策?本文將試圖剖析這些問題,並探討其背後的根源與可能的解決方向。 兩極化的政治立場與政策爭議
Thumbnail
國會亂象 近年來,國會的亂象屢屢登上新聞版面,無論是議員的行為舉止,還是預算審查的爭議,似乎都讓社會大眾感到不解甚至失望。為什麼一個講求民主的社會,卻常在國會內看到各種互相攻擊、毫無邏輯的政策決策?本文將試圖剖析這些問題,並探討其背後的根源與可能的解決方向。 兩極化的政治立場與政策爭議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臺灣執政黨在國會席次減少後,政治協商的困境與不足。作者批評執政黨未能有效與在野黨協商,導致法案通過困難,並質疑執政黨內是否存在被滲透的風險。作者呼籲執政黨應更積極尋求在野黨支持,避免訴諸情緒性爭鬥,以促進臺灣民主的發展。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臺灣執政黨在國會席次減少後,政治協商的困境與不足。作者批評執政黨未能有效與在野黨協商,導致法案通過困難,並質疑執政黨內是否存在被滲透的風險。作者呼籲執政黨應更積極尋求在野黨支持,避免訴諸情緒性爭鬥,以促進臺灣民主的發展。
Thumbnail
2024總統大選即將進入倒數,柯文哲提出『聯合政府,團結台灣』的口號,至於聯合政府在台灣到底可不可行?這篇文章將帶你一探究竟。 柯文哲:聯合政府,團結台灣 柯文哲表示,目前台灣政治取決於七個人選舉,一個總統和六都,七個人選舉有一個特色,贏者全拿毫無制衡,這叫民選皇帝制,對國家的長治久安不是好辦法
Thumbnail
2024總統大選即將進入倒數,柯文哲提出『聯合政府,團結台灣』的口號,至於聯合政府在台灣到底可不可行?這篇文章將帶你一探究竟。 柯文哲:聯合政府,團結台灣 柯文哲表示,目前台灣政治取決於七個人選舉,一個總統和六都,七個人選舉有一個特色,贏者全拿毫無制衡,這叫民選皇帝制,對國家的長治久安不是好辦法
Thumbnail
2024總統大選即將進入倒數,柯文哲提出『聯合政府,團結台灣』的口號,至於聯合政府在台灣到底可不可行?這篇文章將帶你一探究竟。 柯文哲:聯合政府,團結台灣 柯文哲表示,目前台灣政治取決於七個人選舉,一個總統和六都,七個人選舉有一個特色,贏者全拿毫無制衡,這叫民選皇帝制,對國家的長治久安不是好辦法
Thumbnail
2024總統大選即將進入倒數,柯文哲提出『聯合政府,團結台灣』的口號,至於聯合政府在台灣到底可不可行?這篇文章將帶你一探究竟。 柯文哲:聯合政府,團結台灣 柯文哲表示,目前台灣政治取決於七個人選舉,一個總統和六都,七個人選舉有一個特色,贏者全拿毫無制衡,這叫民選皇帝制,對國家的長治久安不是好辦法
Thumbnail
從11月開始,即將進入總統跟立委候選人登記參選的倒數時間,除了在野陣營的藍白合不合之外,執政黨也有地方立委的整合問題。 跳開個別政黨的框架,今天來聊聊歷史。 從近代史當中,我們可以發現缺乏制衡跟監督力量的民主國家,很可能會倒退成專制國家,因此權力制衡是很重要的。
Thumbnail
從11月開始,即將進入總統跟立委候選人登記參選的倒數時間,除了在野陣營的藍白合不合之外,執政黨也有地方立委的整合問題。 跳開個別政黨的框架,今天來聊聊歷史。 從近代史當中,我們可以發現缺乏制衡跟監督力量的民主國家,很可能會倒退成專制國家,因此權力制衡是很重要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