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謎團是這樣鍊成的》即日起開始培養推理品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朱宥勳有部影片在講怎麼理解文學品味這件事,簡單說就是言之有物,但老實說有文學品味不一定等於有「推理」文學品味,作為文學體系的分支,鐵定是會有自己獨特重點。而要能做到這件事,首先便是要有夠格的人來分享甚麼才是重點。

新井久幸的這本《原來謎團是這樣鍊成的》就是一個能提升讀者「推理」小說品味的標竿。

所以書裡雖然是說針對創作相關工作(作者、編輯等)者提供建議,但我認為有一些地方其實對純讀者來說也是很受用的,比方說下面這句:

在面對故事的時候,不要只給出「有趣」、「無趣」的評價,還要養成習慣,深入思考故事為何有趣,以及如何讓故事更有趣。

我很常碰到的情形是,當本書帶給我滿腔待抒發的情緒時(可能正面、可能負面),卻不知從何下筆,終歸寫出一篇洋洋灑灑一千字但其實「好看」或「難看」兩個字就能帶過的文章,無助於讓大家知道故事帶給我的感動,這豈非可惜了撰寫的時間?而更重要的是,這代表我其實也不能完全掌握被這故事吸引的點在哪裡。

有時候作品帶來的感動是倏忽即逝,比方說最近讀釉子酒的小說《美又美追兇記》,其實是文筆流暢但劇情平淡的作品,但有一點讓我記憶深刻的是,作者的確是有用動作表達出角色的心理,就像有個場景主角處於安慰想去拍拍成了幽靈的學姊肩頭時,釉子酒是這樣描寫的,

岳景明想拍拍許怡琳對肩,但手剛抬起,又猛然想起對方如今已沒有實體。許怡琳坐在沙發上,不時會被節目效果逗得直笑,那模樣就和以往沒什麼不一樣。可是她的身軀卻是呈半透明,輕易就能透過她看見後方的景物。

現在的我可以比較明確的去思考並說出作品為什麼不吸引我、但又有哪邊是值得讚許的,這樣的評論即便還不是很成熟,想想也算是踏出了第一步。

而對於有志從事寫作的朋友來說,其實很難得能遇到有編輯條理分明的解構故事在這行裡所呈現的面貌,從題材、開頭、劇情編排、角色、對白到取名(不論是書名還是筆名)都能說得有裡有據,更重要的是市面上的寫作工具書多是以「作者」的角度帶讀者審視故事結構,但換成編輯來解釋這些事情,才會發現原來看待作品還有其他值得思考的地方。

結尾了!

結尾了!


朱宥勳 https://youtu.be/O6DQ_gJErKs?si=5xCKKOmHUUv7OKXo

avatar-img
53會員
44內容數
希望故事不只是故事,在不同文獻的延伸閱讀後,能從新的視角看出不同世界。請陪我一起擴展視野、加深理解。 https://linkby.tw/novelplugin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皓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革命前夜》以文字描繪出動人的樂曲與深刻的人物情感,為讀者帶來一場音樂與歷史交織的感官盛宴。故事以1989年東德為背景,描述一位日本鋼琴留學生真山柊史在充滿灰暗與壓抑氛圍的國度中,追尋音樂的真諦,並與性格迥異的音樂家們相遇、衝突、和解。
好難得,真的好難得市面上會出現推理雜誌,這不入手實在是說不過去,而且2月1本、6月1本,而且還有另一集團的《推理》,索性便一次入手,來看看能有別與長篇故事的短篇合集能帶給我們甚麼新火花。
《烏鴉女孩》中有些場景是為了測試出版商的底線,雖然最後出版商照單全收,但隨著奧地利爆出一起駭人聽聞的監禁案,約瑟夫·弗里茨監禁了自己的女兒長達24年,並在長年的性侵中受害人伊麗莎白·弗里茨產下7子的荒誕悲劇下,《烏鴉女孩》劇情中就沒有什麼部分是太過於離譜過份了。
由於設定太過單純,我中途開始擔心故事可讀性,因為深度不足的角色只會讓類似的衝突重複發生,進而讓讀者感到疲倦,就在這時,中山七里有段場景的安排讓我印象深刻......
美國犯罪小說家米奇·斯皮蘭說:「讀者不是為了半途而廢而閱讀,而是為了讀完一個故事。(People don’t read books to get to the middle. They read to get to the end.)」
提到家人,你會說自己「認識」或者「知道」對方?或者這不重要,對你來說,家人只是一個「存在」?
《革命前夜》以文字描繪出動人的樂曲與深刻的人物情感,為讀者帶來一場音樂與歷史交織的感官盛宴。故事以1989年東德為背景,描述一位日本鋼琴留學生真山柊史在充滿灰暗與壓抑氛圍的國度中,追尋音樂的真諦,並與性格迥異的音樂家們相遇、衝突、和解。
好難得,真的好難得市面上會出現推理雜誌,這不入手實在是說不過去,而且2月1本、6月1本,而且還有另一集團的《推理》,索性便一次入手,來看看能有別與長篇故事的短篇合集能帶給我們甚麼新火花。
《烏鴉女孩》中有些場景是為了測試出版商的底線,雖然最後出版商照單全收,但隨著奧地利爆出一起駭人聽聞的監禁案,約瑟夫·弗里茨監禁了自己的女兒長達24年,並在長年的性侵中受害人伊麗莎白·弗里茨產下7子的荒誕悲劇下,《烏鴉女孩》劇情中就沒有什麼部分是太過於離譜過份了。
由於設定太過單純,我中途開始擔心故事可讀性,因為深度不足的角色只會讓類似的衝突重複發生,進而讓讀者感到疲倦,就在這時,中山七里有段場景的安排讓我印象深刻......
美國犯罪小說家米奇·斯皮蘭說:「讀者不是為了半途而廢而閱讀,而是為了讀完一個故事。(People don’t read books to get to the middle. They read to get to the end.)」
提到家人,你會說自己「認識」或者「知道」對方?或者這不重要,對你來說,家人只是一個「存在」?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正如本文所述,「懷疑」是閱讀時不可或缺的存在。讀者不是無條件對於作者的想法照單全收,而是提出嶄新的「問題」,然後進行腦力激盪。 《我們為甚麼要閱讀?》一書,是由日本商學院講師兼作家荒木博行所寫的。他在學校負責線上課程規劃,以及論述經營戰略。他在二零一八年出版了《一目了然的商業書圖鑑》,從此「閱讀」
Thumbnail
其實除了研究所需,觀察也是靈感的來源、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的樂趣。
  很多創作者書寫故事時,會有意識地追求「起、轉、合」或「三幕劇」形式,尋找一種「公式」來安排劇情。   上一篇文我提到「所有屬性和套路都是化約過的成果」。所謂「理論」其實是「經驗」的總和,但不能反過來以「理論」來替代「經驗」。
Thumbnail
如果你討厭制式,卻希望有系統的整理自己的讀書心得的話,這本書的確可以提供一些方法,讓你跟著他的步驟,慢慢將思緒整理清晰、表達完整。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為什麼以及如何培養品味,從認識何謂普通到預測未來,從預測未來到提高行銷精準度。最後也評論了日本品牌失敗的原因。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作者如何將書籍章節中重要的知識進行條理化整理,並提出效率化閱讀的方法,適用於任何領域的知識學習。
Thumbnail
各種精簡過的懶人包影音或文章,已經被精心設計,當你需要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者得出「結論」時,可以直接使用它們,這也是現今將知識分子的觀點包裝成商機如此活躍的原因。本書探討作者對如何正確閱讀一本書的技巧及看法,指出大部分的人的閱讀程度其實只有小學畢業,若缺乏正確閱讀的認知及技巧,是難以體驗閱讀樂趣的。
Thumbnail
《深讀的技術》的作者秋滿吉彥從不喜歡閱讀,到作為長壽節目《用100分鐘了解名著》的製作人,以自身經驗帶領由開始讀書到步步走入深讀的世界。比起硬技巧分享,作者以他個人深讀過或有重大意義的書作例子,令技巧更具體。同時讀起來也容易有共鳴,然後開始行動。在讀完這本書後,我立刻把技巧用在了之後閱讀的兩本書中。
Thumbnail
當我們閱讀時,會埋首於文字中,穿梭於知識之間,但在這條知識之路上是否有著一些謎團和誤解呢?讓我們一起啟動這趟奇妙的知識探險之旅,解開迷思,拓展視野,並與他人分享你的閱讀見解和獨特體驗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正如本文所述,「懷疑」是閱讀時不可或缺的存在。讀者不是無條件對於作者的想法照單全收,而是提出嶄新的「問題」,然後進行腦力激盪。 《我們為甚麼要閱讀?》一書,是由日本商學院講師兼作家荒木博行所寫的。他在學校負責線上課程規劃,以及論述經營戰略。他在二零一八年出版了《一目了然的商業書圖鑑》,從此「閱讀」
Thumbnail
其實除了研究所需,觀察也是靈感的來源、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的樂趣。
  很多創作者書寫故事時,會有意識地追求「起、轉、合」或「三幕劇」形式,尋找一種「公式」來安排劇情。   上一篇文我提到「所有屬性和套路都是化約過的成果」。所謂「理論」其實是「經驗」的總和,但不能反過來以「理論」來替代「經驗」。
Thumbnail
如果你討厭制式,卻希望有系統的整理自己的讀書心得的話,這本書的確可以提供一些方法,讓你跟著他的步驟,慢慢將思緒整理清晰、表達完整。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為什麼以及如何培養品味,從認識何謂普通到預測未來,從預測未來到提高行銷精準度。最後也評論了日本品牌失敗的原因。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作者如何將書籍章節中重要的知識進行條理化整理,並提出效率化閱讀的方法,適用於任何領域的知識學習。
Thumbnail
各種精簡過的懶人包影音或文章,已經被精心設計,當你需要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者得出「結論」時,可以直接使用它們,這也是現今將知識分子的觀點包裝成商機如此活躍的原因。本書探討作者對如何正確閱讀一本書的技巧及看法,指出大部分的人的閱讀程度其實只有小學畢業,若缺乏正確閱讀的認知及技巧,是難以體驗閱讀樂趣的。
Thumbnail
《深讀的技術》的作者秋滿吉彥從不喜歡閱讀,到作為長壽節目《用100分鐘了解名著》的製作人,以自身經驗帶領由開始讀書到步步走入深讀的世界。比起硬技巧分享,作者以他個人深讀過或有重大意義的書作例子,令技巧更具體。同時讀起來也容易有共鳴,然後開始行動。在讀完這本書後,我立刻把技巧用在了之後閱讀的兩本書中。
Thumbnail
當我們閱讀時,會埋首於文字中,穿梭於知識之間,但在這條知識之路上是否有著一些謎團和誤解呢?讓我們一起啟動這趟奇妙的知識探險之旅,解開迷思,拓展視野,並與他人分享你的閱讀見解和獨特體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