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文 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正,聖功也。 2. 白話文 蒙卦代表了山下有險,這是一種在困難中卻仍能堅持的情況。這樣的處境充滿了挑戰,卻依然能夠達到亨通的結果。這是因為亨通的關鍵在於順應時機與中庸之道。蒙卦告訴我們,不是我在主動尋求蒙昧,而是蒙昧的事物主動來到我這裡,這反映了志向與目標的呼應。初次占卜的結果能夠給出準確的指引,但如果過度干預或屢次行動,則會迷失方向,從而導致不正確的結果。蒙卦強調了以養正來進行修養與培養,這是聖人的功業,象徵著智慧與修行的力量。 3. 解釋 蒙卦是《易經》中的第四卦,通常代表了困惑、迷茫和學習的階段。它所表達的意象是在險境中依然能夠有所突破,並且強調了如何在迷蒙的狀態下進行修養,從而達到亨通與成功。 山下有險,險而止 "山下有險,險而止" 指的是處於困難與險境中的情況。這象徵著在面對障礙與挑戰時,應該保持警覺與謹慎,不輕易冒險。這也反映了人生中,我們經常會面臨選擇與危險,這時候應該知道何時停止,避免過度的冒險。這是學習與成長中的一種警示,提醒我們在探索的過程中,要保持冷靜與理性。 亨通之道與中庸之道 "蒙亨,以亨行時中也" 強調了蒙卦所提倡的行事之道。蒙卦中“亨”代表的是順利、成功,而“時中”則是指在適當的時機行事。亨通的關鍵不在於急功近利,而是在於依時而行,順應天時,保持中庸與平衡的態度。這意味著,只有當時機成熟,並且能夠把握其中的分寸,才能夠達到順利與成功的結果。 志應與相互呼應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 說明了在追求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並非只有主動尋求的人能夠獲得答案,而是當我們的心態與志向合一時,學習與成長會自然而來。這裡的“童蒙”象徵的是無知與初學者,當他們有了正確的志向,便會與外界的知識與智慧形成呼應,從而進入學習的狀態,達到成長。 初筮告,剛中也 "初筮告,以剛中也" 指的是占卜的初始結果顯示正確,是基於剛中之道。這裡的“剛中”是指剛強與中庸的結合,這種力量既不偏激,又不過於保守,處於一個合適的平衡點,正是成功的關鍵。 過度干預與迷失方向 "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 提到的是如果過度干預,反而會導致失敗。過度行動會讓人偏離正道,迷失在蒙昧的狀態中。這裡的“瀆”指的是過度干預或過度行動,這會破壞最初的準則,使得學習與成長無法達到正確的結果。因此,蒙卦提醒我們在學習與成長的過程中,要避免過度的干預,要讓事情自然發展。 以養正為聖功 "蒙以養正,聖功也" 提出了一個重要的理念:學習與成長的過程是以正道為基礎的。蒙卦中的“養正”強調了修養與培養正道的重要性。聖人的功業正是在於將自己修養成一個正直、智慧的存在,從而能夠指引他人走向正道。這不僅是對自己修養的要求,也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智慧與道德的修練。 總結 蒙卦展示了一個充滿學習與修養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在困境中堅持正道,並且要保持適當的警覺與謹慎。學習與成長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經歷一定的困惑與迷茫。然而,當我們保持正確的志向,並且順應天時,最終將能夠走向亨通與成功。蒙卦提醒我們,無論在學習還是在其他方面,過度干預會讓我們迷失,而修養正道、培養內在的力量才是達成目標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