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低眉,放鬆有道:從自律到內心平靜的修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我練習自律與放鬆歷經一個月之後,昨天在研究易經的時候,耳旁忽然浮現起一個聲音在說:“菩薩低眉,放鬆有道”。奇哉!

      我想起菩薩低眉是為了慈悲看世間並消除世間一切眾生疾苦。當然有人求佛是為了建功立業財源滾滾,也有人求佛是為了消除疾厄與煩惱。

raw-image


      其實萬千佛像只是無數個「相」,讓你求得個安心順心如心。真正的得道高僧,經過自身開悟,長期自持佛法,最終也修得慈眉善目,更有甚者,留下肉身菩提相,此所謂「相」由心生。從另一方面來看,就是自律使人進步與平靜。

      寫到這裡,我忽然有個奇想,我們凡人可不可以換一個途徑,做到心由「相」生呢?

      現在我們不妨也跟著菩薩一起低眉看世間。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太陽穴的放鬆 — 那是我們平時壓力的源頭。接著,明確感受到的是:

心的放鬆 — 肩膀的放鬆 — 腰的放鬆。

而且你會發現你的嘴角是向上自然笑起來的。最終心情也達到片刻的平靜与放松。通過外在學習實踐菩薩的面相,最後回歸自我內心世界,此所謂「心由相生」。

raw-image


     驀地我發現這不就是禪修開始的步驟:「眼觀鼻鼻觀心」嗎?我們最終從「心由相生」回歸到了「相由心生」。若有慧根者,最終到達「無我」的境界。

      在忙碌的大千世界里,若能得到心裡片刻的寧靜,也許比劇烈運動以及物質生活所帶來身體上的放鬆,來得更自在與舒適。

 

raw-image


「世間一切法,如霧亦如電。

如夢幻泡影,應作如是觀。」

 

世間一切苦,低眉若雲浮。

放鬆皆有道,自在方是福。

 

冰少 2024.2.22 美東時間 8:13 am


avatar-img
冰少足跡creation
0會員
4內容數
分享日常創作以及生活點滴,譬如文學、旅行以及日常生活點滴。 本人筆名「紅豆冰」平時喜歡撰寫隨筆小文、填作歌詞、偶然旅遊。 不熟悉我的人以為我宅,其實在文字世界裡我比較天馬行空,也有點感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冰少足跡creation 的其他內容
透過相片捕捉這個季節的秋韻-紐約上州秋韻
透過相片捕捉這個季節的秋韻-紐約上州秋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Thumbnail
發菩提心,修菩薩行。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菩薩戒是佛教中培養慈悲與智慧,並以利益一切眾生為目標的修持與精神。在菩薩戒中,受戒者不僅遵守道德規範,更要積極發展慈悲心與關懷眾生,以正確方式幫助他人。戒期對於個人品性與心性有積極影響,並能對身邊的人產生正面的影響。菩薩戒的精神應融入日常生活,用慈悲和智慧來引導行動,踐行利益一切眾生的精神。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試著以動靜態觀察菩薩低眉的姿態後,發現到極靜的涅槃與極動的創造,原來這是一種給予眾生恰到好處的姿態。
Thumbnail
心經開頭的第一句,觀自在菩薩。自在,容易嗎?很多時候我們都不自在,或者我們錯以為開心就是自在,能恣意而為就是自在,也許我們從未停下來想過自己自在嗎?也可能從不知道怎樣才是真的自在。 自在,是這本經要帶給大家的,免於心中的苦難枷鎖,能如浮雲遊水輕鬆自在,帶我們去看為何不自在,走出不自在,重回自在。
一週一次的佛學課來到了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能真正進入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是真正的佛子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進一步學習密乘?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成就佛道 顯教與密教的共道都是「發菩提心」 什麼是菩提心? 以前把菩提心想的很簡單 不就是慈悲心嗎? 每個人都有 為什麼還要特別策發?
Thumbnail
諸佛菩薩降凡塵,隨緣渡化現禪機; 山青水綠依舊在,靈光不昧復本來。   現在請你閉上眼睛,全身放鬆。 靜靜的聆聽生命的呼喊!   人世塵勞,憂苦身心,進入佛門,塵緣放下,聽一曲佛門妙音,飲一首般若妙酒,醉了吧!心如虛空,一念不起!   今逢三曹普渡,幸得明師一指,點破了,六萬年的烏雲
Thumbnail
如果可以勤修佛法,將心中的貪、噌、痴、慢、疑等等無數執著,一點一點慢慢放下,此生就可以因為揹負的執著越來越少,生活得更加輕鬆,更加自在。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Thumbnail
發菩提心,修菩薩行。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菩薩戒是佛教中培養慈悲與智慧,並以利益一切眾生為目標的修持與精神。在菩薩戒中,受戒者不僅遵守道德規範,更要積極發展慈悲心與關懷眾生,以正確方式幫助他人。戒期對於個人品性與心性有積極影響,並能對身邊的人產生正面的影響。菩薩戒的精神應融入日常生活,用慈悲和智慧來引導行動,踐行利益一切眾生的精神。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試著以動靜態觀察菩薩低眉的姿態後,發現到極靜的涅槃與極動的創造,原來這是一種給予眾生恰到好處的姿態。
Thumbnail
心經開頭的第一句,觀自在菩薩。自在,容易嗎?很多時候我們都不自在,或者我們錯以為開心就是自在,能恣意而為就是自在,也許我們從未停下來想過自己自在嗎?也可能從不知道怎樣才是真的自在。 自在,是這本經要帶給大家的,免於心中的苦難枷鎖,能如浮雲遊水輕鬆自在,帶我們去看為何不自在,走出不自在,重回自在。
一週一次的佛學課來到了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能真正進入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是真正的佛子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進一步學習密乘?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成就佛道 顯教與密教的共道都是「發菩提心」 什麼是菩提心? 以前把菩提心想的很簡單 不就是慈悲心嗎? 每個人都有 為什麼還要特別策發?
Thumbnail
諸佛菩薩降凡塵,隨緣渡化現禪機; 山青水綠依舊在,靈光不昧復本來。   現在請你閉上眼睛,全身放鬆。 靜靜的聆聽生命的呼喊!   人世塵勞,憂苦身心,進入佛門,塵緣放下,聽一曲佛門妙音,飲一首般若妙酒,醉了吧!心如虛空,一念不起!   今逢三曹普渡,幸得明師一指,點破了,六萬年的烏雲
Thumbnail
如果可以勤修佛法,將心中的貪、噌、痴、慢、疑等等無數執著,一點一點慢慢放下,此生就可以因為揹負的執著越來越少,生活得更加輕鬆,更加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