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跡》考古學家眼中的故道、遠古人類與動物足印、史前車轍、朝聖路徑——一部始於足下、行不止息的人類移動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生命並非於定點展開,而是沿路鋪陳。」 
人類總是在移動,從出生那刻起,甚至於降生前,移動就是我們的本性移動與人類的存在共綿延——透過「移動考古學」,看人口如何潮起潮落一波接一波的漫遊者,又是如何沖刷大地?


raw-image


阿潑/文字工作者
翁稷安/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莊家銘/國立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黃春木/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歷史科教師
——一步一腳印推薦

長久以來,探討古代、考古與歷史時,焦點總傾向放在固定不動、較為具體的過往元素上──放在「地方場所」上,而非往來、圍繞著這些地點的移動上。某處地方會有東西可觀看、挖掘;我們能「置身於」某個聚落、「走」去某個古蹟。考古學家喜歡界限明確、可以圈圍起來的遺址。然而,若僅僅研究遺址,不去談論人類與物品來自何方、去向何處、怎麼移動,便會不經意使過往籠罩於一片靜止與死寂中,繼而讓往日失去魅力。

本書作者吉姆.李瑞為約克大學考古學者,致力於研究「移動考古學」。他認為,「地方」當然重要,但我們也應理解:是人類無止境地穿梭來去造就了「地方」,而「地方」又讓更多的人進出、移動其間,如此循環,生命的脈動應運而生。在《足跡》這本書中,作者將焦點鎖定於人們移動的路徑與方式,試圖把過往曾有過的動感與活力再次注入,使過去又能「活」過來。本書邀請讀者重新思考我們周遭靜止不動的道路、古蹟和文物,也探討移動性對於個人、時代和文化有何不同意義。

作者是出色的嚮導,會帶讀者逐一探訪重要的遺跡,例如: 
👣遭廢棄的中世紀約克郡村莊遺址,因瘟疫、邊境蘇格蘭人劫掠與地主「圈地」驅逐佃農,村民生活困厄而被迫移動、離開久居的故里──他們最終去了哪裡?
👣刻意建為彎繞、迂迴環形的英國石陣與木陣圈──走在其間要依循通道的複雜路徑前進,以此象徵走過生死、重生的歷程,可能與墓葬或朝聖文化有關
👣某些遠古先民也可能走上「赴死」的獻祭之路,自願成為社稷與族人獻給超自然力量的犧牲品,沉入沼澤中永眠;丹麥的酸沼鞣屍「圖倫男子」即為一例
👣今天我們可能在各種不佳天候中出門,古時是否也有應對壞天氣的移動方式?作者曾在倫敦一座遺址挖掘到骨製冰鞋,古羅馬時代當地曾是沼澤且冬季結冰,這些出土的冰鞋正是當時倫敦人冰上移動的考古鐵證

李瑞以專業考古學者之眼,為讀者詳加分析、細數幾百萬年來人類留下的足跡、軌跡、文物、遺址,以及史前木製軌道、山脊路、低塹路、靈柩路和趕牲道等遺跡。我們會發現,自大地上有人類以來,「遷徙」與「移動」便從未間斷,人群總是行不止息。本書的旅程會揭露「移動」是如何塑造我們,以及我們所在的世界。

➢國內口碑好評
包含我在內,世人對「考古」有一種偏見――錯以為面對的是一個被封存在特定時空之中的靜態物事,遙不可及。就像是看著琥珀裡的蟲子,卻不想,蟲子曾經飛舞躍動。《足跡》這本書如同拆解琥珀,讓讀者觀見蟲子爬行的動態軌跡;尤有甚者,作者李瑞在寫作策略上,是由近身環境談起,將萬千年前的物事,與你我的生活連結在一起。他腦中有個清楚的3D立體座標,縱推時間橫拉空間,帶領我們跟著「在地球生活上的前輩」一起做一趟時空旅行。──阿潑/文字工作者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作者以考古學者的專業視角,橫跨古今,深入挖掘了這句諺語蘊藏的真諦。透過對各地遺址的細緻剖析,不僅展現「移動」如何形塑人類歷史,更試圖捕捉不同時代「移動者」的內在情感——那跨越時空、直抵人性的共鳴。這種感性的觸動,或許是全書在嚴謹學理之外,最令人動容的部分。──翁稷安/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遷徙形塑了這個世界。在二戰後的難民潮前,在地理大發現所開啟的殖民時期前,在蒙古帝國、羅馬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等遠古征戰前,智人已經花了數萬年從非洲移動到了美洲和澳洲等地。這些過去的移動並非一次性的大規模事件,而是由無數瑣碎日常行為累積而成。事實上,人類從未停止移動。這本以考古研究視角探討人類各種移動行為的著作,探討了一般民眾,甚至許多考古學者本身都忽略的文化流動性。作者以自身經歷描述了他所觀察到的各種移動以及對人類社會的影響;而溫暖且貼近生活體驗的文字,也讓我重溫那些曾經熟悉的考古場景和英國日常。──莊家銘/國立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跡」有兩層意涵:事物遺痕,或步履印痕,都來自前人的遺留。大多數考古學家往往在定點遺址研究前者,但李瑞別出心裁,專注於後者。移動,為何迷人?這裡頭涉及了天候或地形、動機或目的、牲口或食物、技術或器物,乃至規則或制度等,包含了豐富的物質與環境資料,以及文化景觀,李瑞發現這般奧妙,經由本書留下了「跡」,指引我們循跡分析,重建前人的世界與心靈,進而知曉歷史原來是如何締造出來的。──黃春木/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歷史科教師


➢海外好評推薦
清晰、詩意、迷人——一趟穿越時代、跨越地景的美麗旅程。從遠古人類的腳印到低塹路,從趕牛道到朝聖路,李瑞探索古往今來的行旅如何將我們塑造成人。——愛莉絲‧羅伯茲(Alice Roberts)/解剖學家、作家暨廣播節目主持人


閱讀本書是一大享受。是與先祖的一場共舞,穿梭在時而親密熟悉,時而大膽探索的場景中。李瑞讓遠古過往活了起來,藉此提醒世人,無論精神面或實質面,我們並非遠古過往的遙遠旁觀者,而是其產物。——愛咪–珍‧畢爾(Amy-Jane Beer)/博物學家暨《擁抱流水》(The Flow)作者


李瑞帶領我們進入鮮少有人探索的古代移動領域。我們與人類遠祖和尼安德塔人同行,探索深邃洞穴,放牧牛群,變身朝聖者、海洋旅人和長途步行者……這些文字優美、引人入勝的文章,融合了個人經驗與考古和歷史智慧,催生出一本真正原創的非凡作品,對過往有深刻思考。值得閱讀並獲啟發!——布萊恩‧費根(Brian Fagan)/加州大學人類學榮譽教授暨作家

 

作者介紹

吉姆.李瑞Jim Leary
考古學家、約克大學(University of York)高級講師,以及古物學會(Society of Antiquaries)會員。主持過英國各地重要的挖掘工作,包括威爾特郡(Wiltshire)的錫爾伯里丘(Silbury Hill),當地是歐洲規模最大的新石器遺址。李瑞熱愛步行,研究焦點集中在過往人類的移動方式上。
 

譯者介紹

吳莉君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譯有《觀看的方式》、《我們在此相遇》、《霍布斯邦看21世紀:全球化,民主與恐怖主義》、《建築的法則》、《雨》等書。任職出版社多年,現為自由工作者。

 

目錄

時間軸

第一篇 追本溯源
第1章 靜止的過往
第2章 移動的重要性

第二篇 踩踏
第3章 印記:在大地上書寫
第4章 足音:行走如表演
第5章 標路:大地之線
第6章 朝聖:為神靈而走
第7章 踰越:限制與抵抗
第8章 找路:遵循古道

第三篇 尾隨
第9章 足隨蹄:與動物同行
第10章 季節移牧:穿越高地
第11章 漫遊之地:塑造和被塑造
第12章 徒步旅行:迷路和入迷

第四篇 往返
第13章 道路滾動:在社會領域奔馳
第14章 流動:與擺渡人同行
第15章 天候:天空與四季

第五篇 英雄旅程
第16章 時代長征:跨洲越洋
第17章 單程:路途與根源
第18章 航海:跨越時間之洋

致 謝
參考書目
註 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臉譜出版的沙龍
92會員
468內容數
離開地面,是永恆的現代性,理當有文學來捕捉人類心靈最躍動的一面。 --詹偉雄×臉譜出版 山岳文學書系 meters
臉譜出版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6
「原因我雖然不清楚,但打從奧迪入獄的那天起,似乎就一直有人在背後指使大家殺他,而且一個月前情況越演越烈,那孩子被刺、被勒、被打、被關又被燒,卻從來都不恨、不悔,也從不示弱。」 摩斯抬頭迎向黛瑟蕊的凝視。 「妳想知道他為什麼逃跑是吧,妳問錯問題了。妳該問的是,他為什麼等到現在才逃。」
Thumbnail
2025/04/26
「原因我雖然不清楚,但打從奧迪入獄的那天起,似乎就一直有人在背後指使大家殺他,而且一個月前情況越演越烈,那孩子被刺、被勒、被打、被關又被燒,卻從來都不恨、不悔,也從不示弱。」 摩斯抬頭迎向黛瑟蕊的凝視。 「妳想知道他為什麼逃跑是吧,妳問錯問題了。妳該問的是,他為什麼等到現在才逃。」
Thumbnail
2025/04/26
入獄十年的運鈔車搶匪,在刑期屆滿前一天從大牢裡消失, 如果明天就能合法重獲自由,為什麼要在今天冒險逃獄? ◆《請找到我》、《守護妳》國際懸疑推理暢銷名家邁可‧洛勃森醞釀二十年精湛純熟代表作 ◆改編電影由《原罪犯》、《分手的決心》韓國名導朴贊郁籌拍中 ◆勇奪英國犯罪作家協會金匕首獎
Thumbnail
2025/04/26
入獄十年的運鈔車搶匪,在刑期屆滿前一天從大牢裡消失, 如果明天就能合法重獲自由,為什麼要在今天冒險逃獄? ◆《請找到我》、《守護妳》國際懸疑推理暢銷名家邁可‧洛勃森醞釀二十年精湛純熟代表作 ◆改編電影由《原罪犯》、《分手的決心》韓國名導朴贊郁籌拍中 ◆勇奪英國犯罪作家協會金匕首獎
Thumbnail
2025/04/25
以能力為依據評價他人時,容易落入類似的陷阱當中。比方說,在商場、職場上,某種程度上必須給人「那個人表現非常優秀」、「他沒做出成果」等等評價。但如果將之進一步解讀為「沒做出成果的人,就是沒有用的人」,或是 「能力差,一點價值也沒有」,便武斷地全盤否定那個人,就太危險了。
Thumbnail
2025/04/25
以能力為依據評價他人時,容易落入類似的陷阱當中。比方說,在商場、職場上,某種程度上必須給人「那個人表現非常優秀」、「他沒做出成果」等等評價。但如果將之進一步解讀為「沒做出成果的人,就是沒有用的人」,或是 「能力差,一點價值也沒有」,便武斷地全盤否定那個人,就太危險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從出生那霎那開始,我們的腳印便開始在生命首部曲上留下印記,隨著年紀增長,走出屬於自己的故事。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旅行能增廣見聞,亦是種修行。當你覺得迷茫,想為生命找個不同的出路,不妨拾起包包,展開一場豐富閱歷的旅程吧!   書籍《也許生命沒有一種絕對》的作者康康,在等待服兵役的空窗期,突發奇想
Thumbnail
從出生那霎那開始,我們的腳印便開始在生命首部曲上留下印記,隨著年紀增長,走出屬於自己的故事。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旅行能增廣見聞,亦是種修行。當你覺得迷茫,想為生命找個不同的出路,不妨拾起包包,展開一場豐富閱歷的旅程吧!   書籍《也許生命沒有一種絕對》的作者康康,在等待服兵役的空窗期,突發奇想
Thumbnail
要記得是如何走到這裡,一切並不容易,但你知道那些值得慶賀的小事,步履蹣跚的足跡,足矣。
Thumbnail
要記得是如何走到這裡,一切並不容易,但你知道那些值得慶賀的小事,步履蹣跚的足跡,足矣。
Thumbnail
[繞路] 成長旅途中 我們以為的繞路 都是生命裡 必經之路
Thumbnail
[繞路] 成長旅途中 我們以為的繞路 都是生命裡 必經之路
Thumbnail
旅行是一段認識世界、調整自己步調的旅程,每個相遇與對話都能增加對這世界的認識。慢慢的用文字及照片,述說這旅途中,所見到的這個世界。
Thumbnail
旅行是一段認識世界、調整自己步調的旅程,每個相遇與對話都能增加對這世界的認識。慢慢的用文字及照片,述說這旅途中,所見到的這個世界。
Thumbnail
你們看過路的盡頭嗎?那是人類足跡未達之處,屬於恣意放縱的草木和各種生物......
Thumbnail
你們看過路的盡頭嗎?那是人類足跡未達之處,屬於恣意放縱的草木和各種生物......
Thumbnail
旅行,就是偏離日常軌道的探險,讓自己永遠在重新定位中。旅行既是觀點轉換,又是身分的轉換,地方因為你而有了意義。
Thumbnail
旅行,就是偏離日常軌道的探險,讓自己永遠在重新定位中。旅行既是觀點轉換,又是身分的轉換,地方因為你而有了意義。
Thumbnail
卸下,是投入的開始
Thumbnail
卸下,是投入的開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們在生活中持續闖蕩的概念,並試圖在時間流逝中尋找自己的位置。文章描述了人們在時光中奔波的足跡,以及年輕時候的遺忘。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們在生活中持續闖蕩的概念,並試圖在時間流逝中尋找自己的位置。文章描述了人們在時光中奔波的足跡,以及年輕時候的遺忘。
Thumbnail
愛上走路、感受當下的美。每一步都要像「國王在奏摺上蓋印章」一樣謹慎仔細、全神貫注。「提起腳。吸氣。向前踏步,先放下腳跟,然後是腳趾。呼氣。感受腳底穩定地踏在大地上。」
Thumbnail
愛上走路、感受當下的美。每一步都要像「國王在奏摺上蓋印章」一樣謹慎仔細、全神貫注。「提起腳。吸氣。向前踏步,先放下腳跟,然後是腳趾。呼氣。感受腳底穩定地踏在大地上。」
Thumbnail
​閱讀《就是走路》這本書,讓我回想起今年5、6月在歐洲的時光。 ❝走路時,一切都慢了下來,世界變得更柔和。在這段短暫的時間裡,我不做家事、不開會,也不讀稿。我不趕時間,自由自在。有幾分鐘或幾小時,家人、朋友、同事的看法、期望和心情,全都變得不再重要。走路時,我成了自己生活的中心❞
Thumbnail
​閱讀《就是走路》這本書,讓我回想起今年5、6月在歐洲的時光。 ❝走路時,一切都慢了下來,世界變得更柔和。在這段短暫的時間裡,我不做家事、不開會,也不讀稿。我不趕時間,自由自在。有幾分鐘或幾小時,家人、朋友、同事的看法、期望和心情,全都變得不再重要。走路時,我成了自己生活的中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