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
林依晨,臺灣知名女演員,以清新自然的演技深受觀眾喜愛,代表作包括《惡作劇之吻》、《下一站,幸福》等。身為新生代公共議題倡議者,她在《做自己,為什麼要說抱歉》一書中,結合自身成長經歷與心理學觀點,探討自我認同、情緒表達與人際界限,鼓勵讀者勇於做自己,同時學會在必要時說「抱歉」,以促進真誠且健康的關係發展。
🍕4個內容感悟
擁有的當下珍惜,就很好
有些緣分是沒辦法一起走到盡頭的,很多是,只能在我們的生命途中同行一段時間,能相伴到最後的寥寥可數,就是如此,也一直會是如此。亞科斯教授曾說:「人生中百分之九十的不幸,都是因為不甘心,這是很多人不懂得及時止損的原因。」另外作者認為真實的恐懼有它存在的意義,而幻想出來的確實會扭曲人心,長期處於恐懼之中,自己就算沒有成為恐懼本身,也成了容易散播恐懼的人。
擁有的當下珍惜就好……擁有的當下珍惜就很好。
與自我內在連結的方式,決定你與他人連結的方式
美國當代精神醫學大師歐文.亞隆曾說:「你與自己內在連結的方式,正是你與他人連結的方式。」要能處理好「他人」關係的前提,是能處理好與「自己」的關係。而伊拉斯謨也曾說:「一個人成為他自己,那就是達到了快樂的頂點。」在人生學堂裡的年資愈高,愈明白「愛自己」的重要性,但可不是愛「他人心中」的自己,而是全盤的,本真的自己。外頭是美好與險惡共存,希望與失望共生的所在,我們必須愛自己、善待自己,才能足夠強大到面對這樣的世界,並彼此互助。
能自適者通常能他適,不能自適就算能他適,也是用非真我的一面與他人來往,不會長久,或者,也得不到真正的快樂。
不被重視、繁瑣重複的日常,才是絕大部分的「生活」本體
我們急著奔赴各個不同的目的地,「完成」而非「享受」每個行程,究竟有何意義?其實,那些不被重視、繁瑣重複的日常,才是我們絕大部分的「生活」本體,也才是我們最該好好經營、體會的。話說得慢些,才能讓對方感受到被重視,也降低脫口而出傷人話語的可能性。目的地很多時候不如路途上的風景精采。
給生活和身邊的人都多留些餘裕,才能感受到更多驚喜,還有「愛」。
人生圓滿了,因為我知道有人愛我
自愛與自私是不同的,不重視自己的感受卻忽略了付出與收穫的平衡,讓身心負荷和不平漸漸累積,相反地,能好好愛自己的人,因為擁有充分的自我認知與認同,不虞匱乏,所以更願意給予、分享愛給他人。也許,職場上的利害衝突讓我們難以和同事建立較穩固深層的關係,但在他們消極喪志之時給予關懷鼓勵,並不是太困難吧?作者曾對電影《象人》中那個悲情的主角所言不勝唏噓:「我的人生圓滿了,因為我知道有人愛我。」人生最後的時刻,會在腦海中快速閃現的,不是自己曾經擁有多少成就或名利,而是曾經愛過誰,以及被誰愛過的回憶啊…..
我們在乎,因為愛。因為愛,我們付出、我們經營。

出處:不夠善良的我們(Facebook)
🍕總結
🍕值得記錄的關鍵字
自律、知識、智慧
🍕這本書讓你啟發了什麼
依晨能夠在眾多女演員中,成為獨特及辨視度高的存在,重點是她對於生活的領略、成長的紀律、閱讀的智慧有自己一套的想法,這本書涵蓋了她近20年的心情點滴,她提到:「我們自己的這副身體每天狀態都不一樣,專心和它在一起,焦點往內觀而非往外尋,才能得致最大的覺知、平靜和喜悅。」她認定職場成熟「大人」是尊重自己的工作,自律,準時、有效率且合理的敬業,不是嘴上說一套實際做一套,耍盡手腕為鞏固自己的利益的大人。
大叔在這本書中特別喜歡依晨對於知識和智慧的比喻,在大量閱讀中我們所吸收、記錄的統稱為知識,就算用自己的話輸出為筆記,亦僅能算是「資料庫」的一種,而歷經生活打磨的機智圓融後,能適時使用知識的人,才能算是智慧。也就是說,閱讀的最高境界不只是大量筆記的彚整,而是在合適的時機有效運用書上所學到的知識,所以記錄、彚整、應用是閱讀重要的流程。
最後大叔引用依晨的一句話:「珍愛自己,自也讓人珍而重之、惜而愛之」,為別人的言行與批評感到痛苦是不愛自己的一種表現,至少面對自己的時候要坦然開心,楊德昌導演說到:「這個世界上好的事情,跟壞的事情常常是一起發生的」,有好有壞這才是人生。
🍕若這本書只能帶走一句話,你的選擇是?
企圖朝討所有人歡心是徒勞的,不管面朝什麼方向,你總是背對世界的另外一半。

出處:不夠善良的我們(Facebook)
有關人物傳記的連結可以看看:
【綠燈】馬修·麥康納回憶錄:從浪漫喜劇小生到奧斯卡影帝的蛻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