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稱呼一直都是設計工作者代代相傳的話題之一,許多從業人員討厭被稱呼為美工或美編,甚至會為此覺得自己不受重視,而在網路上抒發一番,我個人對於這些名詞是有一些想法。
設計師、美編跟美工有什麼不同?
以我接觸的工作內容,簡單來說像是「如果客戶需要一張活動海報」
設計師:從無到有設計出完整的海報,包含構思及創造海報需要的元素,看是拍照或是繪製,以及定義風格、制定色彩計劃等,全面性的規劃與設計。
美編:單純運用現有元素設計出完整的海報。
美工:海報完稿後的印製端,不需要編輯只需要經手檔案,協助將設計變成成品。
設計師需要使用美編的技能,美編也需要使用設計的能力,我認為差別是思考的層面不同。
入行門檻變低
當學習設計變簡單,或是推陳出新的設計工具讓人更簡單入手,品質跟價格就參差不齊了,會排版是設計師嗎?會修圖是設計師嗎?會去背是設計師嗎?會畫畫是設計師嗎?
設計工作其實可以再細分好多能力,每個能力都可以單獨成為一堂線上課程,像是色彩、合成、標準字、排版、插畫等等,但這不代表設計師要很擅長每一個項目。
錢給得夠要叫我什麼都可以
網友也很常說:「錢給得夠要叫什麼都可以。」或是「做設計幾年後,我成功的透過賣雞排存到第一桶金。」,看看同溫層的溫暖、笑笑大家的幽默感。
師不師的真的很重要嗎?
護士正名為護理師,因為他們也具備很多醫學相關知識,而且是需要考試的;外送員正名為外送師,這我就覺得好像太多了,外送人員是什麼不好聽的職稱嗎?員與師之間存在著什麼顯著差異嗎?以前要出師需要三年五年,現在一份工作只做兩、三年就是資深夥伴了呢。
像我之前在百人的公司,管你有什麼技能,非管理職的職稱一率是專員或是助理專員,只是所屬單位不同而已,所以師不師的真的很重要嗎?希望被叫師的人們有做出師字輩的差異嗎?這些蠻值得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