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最近"咪咪冒冒"...隨著川普的關稅大刀舉起又放、還四處砍...他的經貿政策真這麼毫無章法,混亂無序嗎?
來寫兩則影片摘要和心得,希望對大家的解讀有幫助:
沒有美聯儲的年代
方舟投資木頭姊的最新一期,以下三張圖特別要記錄一下:
- 聯邦政府收入來源:關稅是美國自建國以來,這個國家早期的政府收入來源,從圖中可以看到,最初的一百年,到最近的一百年,斷點非常清楚。
「所得稅和公司稅直到 20 世紀初才出現,Fed也是。」 川普現在想要重新平衡兩者(關稅 vs. 個人所得稅和公司稅)在政府收入之佔比。

我看過很多人評論,認為在威爾遜總統任內發生對美國危害最深的兩件事即:成立美聯儲,以及開始課個人稅。
每每股市波動劇烈之時,韮民總會討論起究竟是193X年的狀況,還是198X年的狀況?但如果川總及其團隊的金融大重置計畫,是回到"沒有"美聯儲之前的年代,那麼這些類比都是沒有意義的。
- M2貨幣供給:很怕股市繼續下探地心?看看貨幣供給量讓自己安心吧,如下圖,YoY數據的最低點早已過去...再搭上德國為擴大軍備擬解除舉債限制,對岸也為了刺激消費而出台寬鬆貨幣政策,股市終將反映貨幣供給量(當然CPI也是,接著木頭姊還繼續論述通膨狀況仍需結合通貨流速Velocity of money來一併觀察,這段約在第25分鐘,若各位看倌有興趣也能再自行觀看)。

*2025/3/20補充:在FOMC會議後,最重要的訊息應是減緩縮表的動作,對市場流動性來說是好消息。
- 殖利率曲線:殖利率曲線為正,才代表經濟好?許多人都是這樣假設的,特別是自從雷根總統的雷根經濟學以後,但如果回到更早期,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在這超過50年期間裡大多數時間的殖利率曲線是為「倒掛」,平均有100基點(倒掛),極端時甚至還達500個基點,何以如此?
那時有金本位,現在比特幣也能提供同樣rule-based monetary system(相對於由美聯儲人為操控的法幣供給),還有大量科技創新:電話、電力、內燃機...

在人類科技的「黃金」時期,工業革命大爆發,汽車、飛機、鐵路運輸、電信通訊...蓬勃發展之際,殖利率曲線是倒掛。 讓我又想起Jeff Booth的話:「科技是通縮,這不是猜想,這是事實!」 一貫地,木頭姊又歸結到當今有五大技術平台匯聚,即將迎來飛躍性增長!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是這個意思吧!
*同樣注意上圖的時間軸,在沒有美聯儲(1913年成立)前,沒有人洗腦你每年要以平均約2%~3%溫和地通膨、溫和地貶值你手裡貨幣的購買力,這樣才對經濟發展好、才有科技進步←對於這種狗屎一般的中央集權貨幣政策指導官宣,希望大家都有免疫力了。
*川普在與台積電記者會上的答記者問,也談到雖然他是雷根的粉絲,但認為雷根在貿易上做得很差、非常差!讓很多產業被外國奪走...由此推測,他心中的MAGA經貿藍圖,也絕對不是單純地追隨哪一個前任的路線。
一體兩面
最後分享兩項個人觀點:
首先,有人認為川普政府擬以衰退,去逼迫美聯儲降息?那何不說是這些全球主義者以股市砸盤,來逼迫川普退縮、甚至放棄他的關稅政策呢?
看這則財經媒體的X整串貼文,裡面提到的關鍵主角(摩根大通的戴蒙和巴菲特),他們難道只是個"市場參與者",而不該視為他們本身就是"莊家",其行動直接決定並影響盤面走勢?
就推敲這字面意思:「戴蒙大賣了自家股票、巴菲特宣布現金水位達創紀錄的新高,12天後,納斯達克100指數暴跌-11%。他們怎麼知道的?How did they know?」
他們怎麼知道的... 笑死 他們先賣完之後,你就知道了
其次,川普的關稅「戰」,難道只該被視為製造貿易壁壘,而不是「你們全部人都來跟我重談FTA」這樣的角度去看?
會認為這是川普的最後一役,金融大重置,核心轉變在下一則影片能更為清晰地看到!
第二篇〉美元荷蘭病,製造業空洞化
*以上為本人閱讀觀影之心得領悟、含個人觀點,如有疑義,請參照原書籍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