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配置:股債配置背後的邏輯與風險管理

資產配置:股債配置背後的邏輯與風險管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知名投資人霍華馬克斯(Howard Marks)的備忘錄(MEMO)在最新一次的議題,提到了「資產配置」。而這也是我近期覺得有趣的議題,到底配置是為了什麼? 尤其是股債配置,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馬克斯在文章中提到,早期是沒有資產配置的概念,但後來大多數人都遵循一個簡單的邏輯「60/40」也就是股票配置60%,債券配置40%


到了近期,這個配置的議題不斷擴大延伸,許多投資機構開始討論,這配置當中要加上多少另類資產? 要多少公募或私募資產? 要多少實質資產? 要多少XXXX?


甚至延伸到,透過許多電腦公式回測計算,想找出怎樣的配置比重最好,包含利用歷史走勢、相關性等,但這些資料實際上都難以預測,所以最後也只是垃圾進、垃圾出。


回到實際業界狀況,也同樣如此,賣投資組合或資產配置是個困難的過程,背後真正重要的是配置的思考邏輯,但大多數投資人聽不懂,所以最簡單的都是用回測績效,看哪個看起來漂亮,就選哪個,只是這思維卻不符合資產配置的精神。


馬克斯說資產配置很簡單的概念,就是把股權與債權明確認知為兩種完全不同的資產,股票是為了追求更高(但也更不確定)的利得,猶如企業家開公司一樣,可能賺到很多錢,也可能把資本賠光。而債券則是借錢給企業,能夠確保相當的收益保障,但不會有太高的利得期待。


對企業家來說,決定發股票或是借款,是經營上的資金配置,對投資人來說,持有多少股票,持有多少債券,則是另一個維度的決策。


在財務教科書上,都會把風險與報酬,用一條線性從左下往右上延伸,表現出報酬越高伴隨著風險越大,但實際上一條線的呈現,忽略了不確定性的分布。


股票的不確定性分布非常高,債券則比較小,所以我們投資總是在許多不確定性分布中,選擇較高勝率的機會。


投資人的投資配置,也是在這高不確定性的股票,與較具有確定性的債券中做選擇。


我的思考是這樣,大家都知道全球股市在金融海嘯時期,曾經有跌幅到50%的情況。所以如果一個人到了退休時,準備的退休金有2000萬,這2000萬全部放在股票上,除了可期待的利得之外,也同時承擔了可能的下跌風險。如果下跌50%,那麼1000萬退休與2000萬退休是完全不同的生活情境。


這時債券提供了另一種選擇,他的收益相當有限,但也提供了相當程度的資金確保,如果發生不確定性,下跌的幅度有限,也許是10%或20%。


投資人在退休後,已經沒有其他薪資收入,只能靠那筆固定的退休金過完餘命,那麼如何選擇錢在不同風險下擺放的比重與順序,就是資產配置要討論的重點。



avatar-img
Albert Hung的投資客日誌
0會員
14內容數
我是投資客日誌的Albert Hung,從2007年開始寫投資部落格,一路從新浪、Blogger、Facebook到VOCUS,持續分享投資心得。為價值與指數投資人,偏好好公司、好價格與參與經濟成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年初以來股市震盪下跌,符合先前說的價格衝太高,要有點修正。 個股差異很大,特斯拉跌30%,輝達跌20%,蘋果跌10%,台股跟美股指數也約莫10%以內。 此時我的作法很單純,指數跌了10%怎麼不買?
在高股息ETF熱潮過後,一段時間有投資人目光回歸是市值指數型ETF。 不過接下來,又有新的題材即將推出,就是「主動型的ETF」。 什麼是主動型的ETF?跟被動型有什麼不一樣? 簡單說,過往的被動型ETF,會設定一個追蹤的指數,這個指數可能是市值型,譬如找全市場最大的前50家企業,也可能
台灣ETF市場火熱,但大家一窩風的都是搶買「高股息ETF」,訴求不外乎是因為有高配息,有相當高比重的投資人屬於第一種投資人,其實不了解ETF是什麼,以及背後的原理,但只要看到配息高,就開始興奮。 所有討論的議題,不外乎這次配息多少? 對於這類的投資人來說,彷彿配息才是重點,放在ETF當中就是
年初以來股市震盪下跌,符合先前說的價格衝太高,要有點修正。 個股差異很大,特斯拉跌30%,輝達跌20%,蘋果跌10%,台股跟美股指數也約莫10%以內。 此時我的作法很單純,指數跌了10%怎麼不買?
在高股息ETF熱潮過後,一段時間有投資人目光回歸是市值指數型ETF。 不過接下來,又有新的題材即將推出,就是「主動型的ETF」。 什麼是主動型的ETF?跟被動型有什麼不一樣? 簡單說,過往的被動型ETF,會設定一個追蹤的指數,這個指數可能是市值型,譬如找全市場最大的前50家企業,也可能
台灣ETF市場火熱,但大家一窩風的都是搶買「高股息ETF」,訴求不外乎是因為有高配息,有相當高比重的投資人屬於第一種投資人,其實不了解ETF是什麼,以及背後的原理,但只要看到配息高,就開始興奮。 所有討論的議題,不外乎這次配息多少? 對於這類的投資人來說,彷彿配息才是重點,放在ETF當中就是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你已經錯過2020年3月的世紀大崩盤了,還要錯過這次難得的「財富重分配」大好機會嗎? 這幾天已經陸續有好幾位親朋好友問我關於「投資」的問題,藉著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我的想法。 首先還是要再度強調這個觀念:為什麼有必要投資?
終於開始看施昇輝老師的書了,之前主要是看他在節目上發言,這次算是靜下來真的第一次看他的書。這算是他特別為了小資族打造的書,所以針對的收入跟各種也走向小資,力求簡單無腦投資,捨棄一些不需要的動作。下面就來看看書中我覺得很不錯的概念吧。
你已經錯過2020年3月的世紀大崩盤了,還要錯過這次難得的「財富重分配」大好機會嗎? 這幾天已經陸續有好幾位親朋好友問我關於「投資」的問題,藉著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我的想法。 首先還是要再度強調這個觀念:為什麼有必要投資?
終於開始看施昇輝老師的書了,之前主要是看他在節目上發言,這次算是靜下來真的第一次看他的書。這算是他特別為了小資族打造的書,所以針對的收入跟各種也走向小資,力求簡單無腦投資,捨棄一些不需要的動作。下面就來看看書中我覺得很不錯的概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