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況的台灣,電商已進入春秋戰國時代。而從最早的90年末到兩千年初,是台灣第一波電商的崛起,這時候的代表如pchome、博客來,而博客來是台灣第1間網路書店,這個時期的電商是台灣最起頭的電商,而營運模式為B2C模式,所謂B2C就是business to customer,是由電商平台賣給消費者稱之,這時候的商品是由後面的廠商所提供給電商平台上架,平台接單後,轉給廠商出貨,也稱為轉單模式。
後來有雅虎拍賣、露天拍賣等等這類的電商稱為C2C,也就是customer to customer,而電商平台負責網站上的商品呈現,並將訂單交易資訊轉給個人賣家,而賣家的定義,則是任何人都可以上來賣東西,而平台負責接單,然後收件資料交給賣家,這裡第1個C,是指任何有東西的個人,不管是全新或二手,都可以上來賣東西。然後由於是搓合買賣兩邊的交易,平台的營利方式是抽取訂單%數來當營運的收入。
現在的電商,B2C的也有C2C的買賣模式,相反的,從C2C起家的,也做賣場,含蓋了B2C的商務應用,所以現在的電商,很多已轉型為全型的電商平台,重點是讓客戶可以買單。
電商在台灣已有13%的滲透率了,這個比率在亞洲先進國家相比,不算高,甚至不到先進國家的滲透率的一半,可以解讀為目前台灣的電商市場尚未飽合,但另一角度看,也有可能是台灣地狹人稠,三步一小店五步一大店,實體的賣場或商店太多,讓人上網買東西的需求也受到抑制。
近幾年,外來的電商接力的來台設公司,要瓜分台灣的電商市場,這場電商大戰,勢必會再繼續打下去,當電商供給多,消費者的觀注就會增加,有機會大家把電商大餅再擴大下去,因此,接著的電商大戰會愈發精采,消費者會從中得到更好的消費體驗,更低的消費成本,讓我們繼續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