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瓦節的鐘罩實驗:揭開空氣的秘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搭配 台灣 國小自然課本(108新綱)
翰林版 五下 p.42-45 / 康軒版 五上 p.90-91

18世紀,許多科學家相信「燃素說」(Phlogiston Theory)
認為燃燒時物質會釋放「燃素」,燃燒停止則是因為燃素無法釋放。
木柴燒完以後變輕了,那是因為木炭的燃素跑到空氣中。

然而,拉瓦節對這種理論產生懷疑。

但如果燃燒真的會釋放「燃素」,那為什麼有些物質燃燒後反而變重呢?
難道「燃素說」有什麼錯誤?

後來他試著燃燒各種物體,觀察到金屬錫在燃燒後重量增加,
心想「為什麼金屬燃燒後質量會增加?」
這與燃素說的理論相矛盾。

他又把金屬鉛在密閉容器中加熱,此時測量到的重量沒有改變;
再把加熱的鉛拿出容器外,接觸到空氣後就迅速變重了。
但這種重量的增加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是空氣中有什麼東西附著到金屬上了嗎?

也就是說,燃燒過程前後,空氣中有物質在這實驗中減少了?

他開始思考:「燃燒真的會釋放某種物質嗎?」

鐘罩實驗

拉瓦節設計了一系列嚴謹的實驗:

  • 密閉加熱:拉瓦節將汞放入玻璃罩內,連續加熱多天。
  • 發現變化:汞表面產生紅色粉末,鐘罩內的空氣體積變小了(減少約五分之一)。
  • 測試剩餘空氣:發現剩餘空氣不能助燃,也無法支持動物呼吸,他將這種氣體命名為「氮氣」。

接著他進行第二段實驗

  • 還原紅色粉末:加熱紅色粉末後,恢復成液態汞,並釋放出能讓火焰燃燒得更旺的氣體。
  • 發現氧氣:這種氣體讓燃燒更猛烈,也能維持生命,他將其命名為「氧氣」。


透過這個實驗,拉瓦節得出了幾個重要結論:

  1. 空氣並非單一物質,而是由不同氣體組成
  2. 空氣中的約五分之一是氧氣(Oxygen),能支持燃燒和呼吸。
  3. 剩下的約五分之四是氮氣(Nitrogen),不支持燃燒和呼吸。
  4. 燃燒並非釋放「燃素」,而是物質與氧氣結合的過程


這一發現推翻了燃素說,建立了現代燃燒理論,也奠定了化學革命的基礎。
拉瓦節不僅改變了我們對空氣的認識,也改變了科學家研究世界的方式。
從此之後,化學成為一門以「測量與驗證」為基礎的學科,
這也讓他被譽為「近代化學之父」。

那麼,蠟燭燃燒到最後會整根燒完、不留下灰燼,而燃燒需要氧氣。
可是,蠟燭的蠟去哪裡了?它真的消失了嗎?
還是與氧氣結合,變成了某種你看不見的東西呢?

avatar-img
0會員
4內容數
蜜蜂老師,國小自然老師,社論作家,網路評論嘴砲士與雜學愛好者,最近在學紫微斗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北亞利桑那大學新聞稿 2024年7月24日)近日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生活在樹皮中的微生物能從大氣中吸收溫室氣體,這使得樹木在應對氣候變遷方面的作用,比科學家先前想像的更加重要。 當研究發現氣候變遷的速度加劇超過預期時,這項新發現為全球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些好消息。只要他們願意採取必
Thumbnail
在新聞報章中常見到「瓦斯中毒」的報導,這種標題似是而非,很少的情況下,中毒的現象是因為高濃度的洩漏的瓦斯所引起的,大部分是瓦斯燃燒不完全產生的一氧化碳所導致的。      熱水器安裝不當,當冷氣機和熱水器同時使用時,房間內就會灌進不少熱水器的廢氣,燃燒不完全時,就容易發生一氧化碳中毒。
Thumbnail
本文探討氣候變化的根源、影響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呼籲政府、企業和個人共同努力以保護地球生態。
Thumbnail
大家都在談論「碳金」,它是怎麼賣的?企業只要減少碳排放就能賺錢嗎?碳值是多少錢? 碳交易是怎麼產生的?機制是什麼? 什麼機制可以防止漂綠跟炒碳金? 碳費跟碳稅傻傻分不清楚?
很多學校都有園遊會、市集,但對於賣什麼東西,常會引起社會與家長的討論;也有很多人不認同「把夜市搬到校園」的作法。 最近永續影響力興起,如果要讓學生探究真實世界、實踐所學,園遊會倒可轉型為「碳權交易所」;尤其再結合PBL「專題導向學習」來進行,更具意義。 第一個步驟是,各班先進行「碳盤查」,可以先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核能的產生、核裂變、核衰變、核嬗變反應、U-235的核裂變、連鎖反應、核能威力之謎,透過核能的簡介帶你進入核能的世界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電力和電性的相關知識,以及開爾文水力發電裝置的結構和運行原理。透過導電體和正負電性的分離,風格生動詳實地解釋了相關概念及現象。文章內含科學原理和實驗過程,豐富了讀者的科學知識。想了解開爾文水力發電裝置及電力電性知識的朋友不容錯過。
Thumbnail
150人的大型講座、也是學程必修, 每週邀請業界專家或國外學者負笈授課, 主題橫跨工業節能、氫能、儲能、核能、風能、生質能。 惶惶十二週,每週都須提出五頁的分組報告。 目的是要研究一個產業瓶頸,提出解決方案, 例如船舶式核反應爐如何上岸併網提供穩定能源、 熔鹽儲能技術要如何平衡電網頻率、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北亞利桑那大學新聞稿 2024年7月24日)近日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生活在樹皮中的微生物能從大氣中吸收溫室氣體,這使得樹木在應對氣候變遷方面的作用,比科學家先前想像的更加重要。 當研究發現氣候變遷的速度加劇超過預期時,這項新發現為全球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些好消息。只要他們願意採取必
Thumbnail
在新聞報章中常見到「瓦斯中毒」的報導,這種標題似是而非,很少的情況下,中毒的現象是因為高濃度的洩漏的瓦斯所引起的,大部分是瓦斯燃燒不完全產生的一氧化碳所導致的。      熱水器安裝不當,當冷氣機和熱水器同時使用時,房間內就會灌進不少熱水器的廢氣,燃燒不完全時,就容易發生一氧化碳中毒。
Thumbnail
本文探討氣候變化的根源、影響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呼籲政府、企業和個人共同努力以保護地球生態。
Thumbnail
大家都在談論「碳金」,它是怎麼賣的?企業只要減少碳排放就能賺錢嗎?碳值是多少錢? 碳交易是怎麼產生的?機制是什麼? 什麼機制可以防止漂綠跟炒碳金? 碳費跟碳稅傻傻分不清楚?
很多學校都有園遊會、市集,但對於賣什麼東西,常會引起社會與家長的討論;也有很多人不認同「把夜市搬到校園」的作法。 最近永續影響力興起,如果要讓學生探究真實世界、實踐所學,園遊會倒可轉型為「碳權交易所」;尤其再結合PBL「專題導向學習」來進行,更具意義。 第一個步驟是,各班先進行「碳盤查」,可以先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核能的產生、核裂變、核衰變、核嬗變反應、U-235的核裂變、連鎖反應、核能威力之謎,透過核能的簡介帶你進入核能的世界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電力和電性的相關知識,以及開爾文水力發電裝置的結構和運行原理。透過導電體和正負電性的分離,風格生動詳實地解釋了相關概念及現象。文章內含科學原理和實驗過程,豐富了讀者的科學知識。想了解開爾文水力發電裝置及電力電性知識的朋友不容錯過。
Thumbnail
150人的大型講座、也是學程必修, 每週邀請業界專家或國外學者負笈授課, 主題橫跨工業節能、氫能、儲能、核能、風能、生質能。 惶惶十二週,每週都須提出五頁的分組報告。 目的是要研究一個產業瓶頸,提出解決方案, 例如船舶式核反應爐如何上岸併網提供穩定能源、 熔鹽儲能技術要如何平衡電網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