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正在吃掉實體商店?
台灣的電商滲透率在 2021 年達到 10.8%,相比英國、南韓、中國大陸 超過 20% 的滲透率,仍有不小的成長空間。這也意味著,網購的影響力將持續擴大。
如今,從 PChome、MOMO、蝦皮 到 Coupang、Facebook 社團、LINE 團購、樂天市場、露天拍賣、Yahoo 奇摩拍賣,各大平台百花齊放,甚至 7-11、家樂福、全聯、全家、COSTCO 等實體通路也紛紛推出自家購物平台。此外,許多獨立商店也建立了自己的線上商城。網購已不再是某些業者的獨特優勢,而是 21 世紀開店的基本門檻。
價差的背後,是資訊落差
當同樣的商品,在網購平台上比實體店便宜 10%-30%,這價差主要來自店租、水電與人事成本。然而,仍有許多人願意親自跑一趟商店,這其實反映出的是資訊落差——人們尚未習慣網購的便利,或者低估了自己為購物所付出的隱形成本。我不認為實體店會完全灰飛湮滅,實體店仍有其不可取代的價值,能夠親手挑選商品、感受質感與重量,對某些品項來說至關重要。但如果是日常必需品,而且每月、每季都要購買,甚至還有點重量,真的值得專程出門嗎?
購物不只是買東西的過程,它還承載了社交、尋找優惠、享受逛街的樂趣。但仔細想想,這種體驗一個月一次就足夠了,真的有必要每週一次,甚至 2-3 天跑一趟嗎?最後不只買貴了,還耗費時間與體力。
試試網購,你會愛上它
如果你還沒試過,現在就下載一個網購 App,體驗一次完整的購物流程。各大平台的服務已經相當成熟,無論是 即時物流、付款便利性、退貨機制,都比過去更完善。給自己一次機會,你可能會發現——這比你想像中更方便、更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