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台東池上最難忘的感覺

我在台東池上最難忘的感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本文寫於2024年10月26日

我對「池上」最深刻的印象是──這裡真是宗教林立。稍稍繞完一圈,映入眼簾的便有:精舍、教堂、宮廟。民間信仰更是隨處可見。

也不知道是否因為「池上」總是散發出一種迷人的靜謐感。安逸又純粹的空氣、稻田、山川──似乎處處提醒人們──心無旁騖。

靜思修行,在這裡顯得環境合宜。

宗教寬容,更是這裡的無聲默契。

我在池上,與「神父」共進午餐討論原生家庭與國內時事;與「佛教徒」交談一整個下午,我總是笑著指出他們的矛盾之處,一如他們可能也笑看我的無知無明吧~

在波光稻浪與靜山幽谷之間,我總想起那位正要追殺基督徒的掃羅(Saul of Tarsus)如何在途徑大馬士革(Damascus)的路上被光照,人生路上大轉彎,爾後寫出的書信,幾乎佔滿了整本新約聖經,架構了基督信仰的基本教義,甚至連稱謂都變成了後人熟知的──「保羅」

也想起悉達多(Siddhāttha Gotama)如何在經過五年參訪、六年苦修,終於在菩提樹下,跏趺而座,看透一切,生老病死,因緣聚合,就此證道,在沒有天啟的情況下,他成為了一個覺悟的人,稱謂也變成了舉世皆知的──「佛陀」

在那些宗教人物所得出的答案裡──我停了車,避開午間的熱辣,坐在樹下。

他們似乎都有了答案,答案甚至傳到了全世界。他們懷著終極的奧秘,有著滿山滿谷的理論與體系,急著要告訴你所謂的人生意義。


「我不要廉價的答案,我不要填鴨的答案,我不要唐三藏給我取來的西經,我不要耶穌隨便地為我贖罪。我要為自己負責。我要成為取西經的唐三藏,哪怕最終我們取得是同一本經,但絕對能寫出與眾不同的西遊記。哪怕費盡千辛萬苦取來的經上寫著:一切皆空。哪怕結局只能是釘在十字架上。他們仍是朝前走去了。」──我也在樹下喃喃自語的說道。

raw-image


avatar-img
我的人間思考
4會員
33內容數
我深信,從街友到教授,從流氓到博士,人人皆有「啟發他人」的靈性與智慧。 一切只是有待慧眼的發掘。那純粹無暇且飽含真理的「光」從不來自於我身上。 我只是也僅願成為一座「稜鏡」──哲學的、文化的、信仰的、思想的、生活的、人間煙火的、世俗百態的稜鏡。 從而折射出那五顏六色、絢爛多彩、橫跨光譜的──啟發與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我的人間思考 的其他內容
「以人廢言」的最大危險,從來就不在於是「誰」說了「什麼」或者到底「廢」了誰的言論──而是它造成一種思考上的投機與偷懶。 人們不必探求事實真相到底為何,不必思索邏輯脈絡正確與否,只要證明對方──也就說這話的人「不夠完美」就行! 關鍵是沒有人是完美的。 放大鏡下只會看見細菌。 今天如果某位瘋子大
《史記•項羽本紀》有如下故事——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 在四面楚歌的烏江河畔,項羽眼睛一亮,認出了他的老朋友──呂馬童。對方也看著他,隨後向漢將王翳,出賣了項羽。 這一刻,我始終覺
一、我與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的自畫像。這張照片中,鏡頭快門到底聚焦於何處?終究是個謎。 如同梵谷本人若是在生前就名揚天下,他會因此變得比較快樂嗎?他的畫作還能擁有那一抹悲壯性的動人深度與精神共鳴嗎? 也終究是個謎。
1890年,梵谷死了。 生前,那被人嫌棄的是他。 死後,被人稱頌的也是他。 他在自畫像裡皺著眉頭、側臉凝視著,彷彿在沉默地叩問世人,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瘋狂與荒謬? 134年後,在館方號稱的真跡面前,人們簇擁著往前爭相目睹與照相,他也一如既往,皺眉、凝視、沉默。 我在一片人群中,望著梵谷的雙眼
最近手機壞了拿去修,雖然手機現在是能開機了,但資料照片全被店家洗掉了──這兩年來的生活影像,幾近消失。 特別是2024下半年的環島打工換宿之旅、全台快樂秘訣的採訪影片,以及2025年初的大陸外婆家之行,那些都是難以再現的瞬間與記錄。很可惜。 除了老生常談的「要備份」以外(一臉勸世🥹),由於手機
大部分人不太喜歡聽人說教、講大道理,甚至是「很正能量」的東西。 當然,這可能跟講得技巧有關,但更多的原因,我覺得主要還是因為──道德就跟內褲一樣,大家或多或少都有穿,差別在於有人大件、有人小件,有人四方形、有人三角形,甚至有人丁字形。 但不會有人日日夜夜、時時刻刻露出來給別人看,或掛在嘴邊拼命說
「以人廢言」的最大危險,從來就不在於是「誰」說了「什麼」或者到底「廢」了誰的言論──而是它造成一種思考上的投機與偷懶。 人們不必探求事實真相到底為何,不必思索邏輯脈絡正確與否,只要證明對方──也就說這話的人「不夠完美」就行! 關鍵是沒有人是完美的。 放大鏡下只會看見細菌。 今天如果某位瘋子大
《史記•項羽本紀》有如下故事——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 在四面楚歌的烏江河畔,項羽眼睛一亮,認出了他的老朋友──呂馬童。對方也看著他,隨後向漢將王翳,出賣了項羽。 這一刻,我始終覺
一、我與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的自畫像。這張照片中,鏡頭快門到底聚焦於何處?終究是個謎。 如同梵谷本人若是在生前就名揚天下,他會因此變得比較快樂嗎?他的畫作還能擁有那一抹悲壯性的動人深度與精神共鳴嗎? 也終究是個謎。
1890年,梵谷死了。 生前,那被人嫌棄的是他。 死後,被人稱頌的也是他。 他在自畫像裡皺著眉頭、側臉凝視著,彷彿在沉默地叩問世人,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瘋狂與荒謬? 134年後,在館方號稱的真跡面前,人們簇擁著往前爭相目睹與照相,他也一如既往,皺眉、凝視、沉默。 我在一片人群中,望著梵谷的雙眼
最近手機壞了拿去修,雖然手機現在是能開機了,但資料照片全被店家洗掉了──這兩年來的生活影像,幾近消失。 特別是2024下半年的環島打工換宿之旅、全台快樂秘訣的採訪影片,以及2025年初的大陸外婆家之行,那些都是難以再現的瞬間與記錄。很可惜。 除了老生常談的「要備份」以外(一臉勸世🥹),由於手機
大部分人不太喜歡聽人說教、講大道理,甚至是「很正能量」的東西。 當然,這可能跟講得技巧有關,但更多的原因,我覺得主要還是因為──道德就跟內褲一樣,大家或多或少都有穿,差別在於有人大件、有人小件,有人四方形、有人三角形,甚至有人丁字形。 但不會有人日日夜夜、時時刻刻露出來給別人看,或掛在嘴邊拼命說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這幾天看到有落淚挑戰所以就來分享一下從小到大落淚的原因
各位愛美的女孩們!隨著天氣漸暖,是不是也開始想換上輕盈飄逸的裙裝了呢?說到裙裝界的百搭常青樹,「長裙」絕對榜上有名!它不僅能完美修飾身形、隱藏在意的小缺點,更能輕鬆駕馭各種風格,無論是溫柔仙氣、休閒率性、知性優雅,還是個性潮流,一條對的長裙就能讓你輕鬆變身!
各位彩妝控、眼影收藏家們!是不是覺得眼妝是整個妝容的靈魂?一盤對的眼影盤,就能讓你輕鬆變換風格,從溫柔日常、氣質通勤到閃亮派對,通通搞定!看著那一格格美麗的顏色,排列組合出無限可能,就是讓人忍不住一盤接一盤地收啊!
這幾天看到有落淚挑戰所以就來分享一下從小到大落淚的原因
各位愛美的女孩們!隨著天氣漸暖,是不是也開始想換上輕盈飄逸的裙裝了呢?說到裙裝界的百搭常青樹,「長裙」絕對榜上有名!它不僅能完美修飾身形、隱藏在意的小缺點,更能輕鬆駕馭各種風格,無論是溫柔仙氣、休閒率性、知性優雅,還是個性潮流,一條對的長裙就能讓你輕鬆變身!
各位彩妝控、眼影收藏家們!是不是覺得眼妝是整個妝容的靈魂?一盤對的眼影盤,就能讓你輕鬆變換風格,從溫柔日常、氣質通勤到閃亮派對,通通搞定!看著那一格格美麗的顏色,排列組合出無限可能,就是讓人忍不住一盤接一盤地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