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顧台灣經濟發展歷史中、許多產業都曾經締造過台灣經濟的亞洲到世界第一地位。例如:雨傘、襪子、煤礦、香蕉、豬肉等等一大堆產業皆是如此。但是磚窯產業卻是比較人注視的一個產業。台灣磚窯業走過百年歷史而落寞荒廢,台灣各地磚窯廠現在很多都消失殆盡、荒廢、消失。到現在能保存完整的磚窯廠更是了了可數、宜蘭市津梅磚窯廠就是其中一個保存完整的一個。
宜蘭市津梅磚窯廠相關資訊::
地址:宜蘭縣宜蘭市津梅路75巷13號
電話:
03 932 2440
備註:
旅遊點、宜蘭縣歷史建築
台灣磚窯廠歷史


磚窯廠絕對是台灣經濟歷史發展一個重要產業。從日治時期日本人發現台灣土質優良適合用來製造磚瓦的材質,台灣各地磚窯廠如雨後春筍般產生。一直到民國六十年代磚窯產業盛極一時達到高峰,當時一個窯廠一個月可產出五百萬塊磚,老闆一個月可淨賺數百萬元,磚廠工人一個月可以賺到三萬元。



但到了民國七十年由於磚瓦屋逐漸被鋼筋混凝土取代,加上原材料燃料煤炭及人工漲幅遠高於磚瓦的價錢,獲利不再重前,磚窯產業也就逐漸沒落。
宜蘭市津梅磚窯廠建築特色


宜蘭市津梅磚窯廠是宜蘭市北津社區的地標。高聳的煙囪見證一路走過的從日治時期至今百年以來歷史風華。宜蘭市津梅磚窯廠,是台灣各地磚窯廠至今少有保存良好的磚窯廠,這裡是宜蘭縣歷史建築、也是遊客到宜蘭市必訪的IG打卡熱門美拍點之一。


回顧宜蘭市津梅磚窯廠的建築特色在於:據傳宜蘭市津梅磚窯即為日治時期古川氏所建造一室、一室,逐室上升;如階梯狀,故又稱登窯或階梯窯。
宜蘭市津梅磚窯廠生產的特色


最初窯室建於坡地上,但因推車運輸不便,遂改成現在所見的平底窯。宜蘭市津梅磚窯共有十三個孔目,每目一次可燒一萬磚,所有孔目同時燃燒的話,經廿五至廿八天,即可生產十三萬塊紅磚,這是光復前後宜蘭地區建築的主要材料。

宜蘭市在地開始以土窯製造磚塊,宜蘭河北岸的白社韌土從田裡挖出來是黑色,風乾後變成灰色,經窯燒後又呈現紅色,其黏性甚佳,是製作磚塊的上好材料。



民國四十八年發生八七水災,許多人看好災後重建的紅磚市場,於是磚仔窯紛紛設立,宜蘭縣境內曾有廿餘座製磚窯廠,分佈在各鄉鎮市內,而以溪北地區較多。其中又以北津里的磚窯最為密集,宜蘭磚窯為早期宜蘭縣目仔窯之代表作。直到民國七十年代這裡就隨著台灣 磚窯廠的歷史宿命而停止生產荒廢。目前這裡成為周遭居民的資源回收廠。


總結:磚窯廠是台灣經濟發展歷史的一個產業遺留產物印記。宜蘭市北津磚窯廠更是宜蘭縣溪北地區的代表性磚窯廠的代表、這裡見證台灣經濟發展歷史的磚窯產業興衰的一個見證。
宜蘭市津梅磚窯廠相關資訊::
地址:
宜蘭縣宜蘭市津梅路75巷13號
電話:
03 932 2440
備註:
旅遊點、宜蘭縣歷史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