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所得稅是每年5月需申報的重要稅務,免稅額與扣除額是納稅人減免稅負的關鍵工具。本文將簡述2025年(申報2024年度,即113年度所得稅)新制下的免稅額、扣除額分類及節稅方法,幫助您有效降低稅務負擔。
一、免稅額與扣除額是節稅利器
1、免稅額是什麼
政府設立免稅額,是為了讓每個人都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不管你的收入多少,都會有一部分的錢是不用繳稅的。免稅額的金額是固定的,每個人都享有相同的標準,無論收入高低,都能確保基本生活不受影響。
2、2025年免稅額度調高
- 未滿70歲由9.2萬→9.7萬。
- 滿70歲由13.8萬→14.5萬。
3、扣除額是什麼
扣除額分為一般扣除額與特別扣除額,根據符合條件的支出從收入中扣除,降低應繳稅額。目的是鼓勵公益捐贈、保險支出、購屋及儲蓄等行為,促進社會發展。
二、2025收入多少不用繳稅
行政院調高113年基本生活費及113年綜合所得稅免稅額、標準扣除額等減稅優惠,將於114年(2025)申報綜合所得稅時適用,2025年免繳稅門檻如下:
- 單身者無租屋:113年所得未達44.6萬元,可免繳稅。
- 單身租屋族:113年所得未達62.6萬元,可免繳稅。
- 雙薪家庭(無扶養親屬):113年所得未達89.2萬元,可免繳稅。
- 雙薪家庭,扶養2名6歲以下子女:113年所得未達146.1萬元,可免繳稅。
- 財政部提醒,根據2025年所得稅新制,單身且年收入低於44.6萬的人,月薪低於3.7萬元,就不用繳納所得稅。不過如果有可扣抵的稅額,那還是需要辦理結算申報才能退稅。
三、一般扣除額是什麼?如何選擇
一般扣除額分為標準扣除額與列舉扣除額,納稅人擇一使用。
1、標準扣除額
固定金額,簡單適用:
- 單人:12.4萬 → 13.1萬
- 夫妻:24.8萬 → 26.2萬
2、列舉扣除額
適合有較多特定支出者,包括:
- 捐贈:公益捐款,限所得總額20%,需附收據。
- 保險費:人身保險每人最高2.4萬,全民健保費無上限。
- 醫藥及生育費:納稅人、配偶或扶養的親屬,若有在公立醫院、健保特約醫院或診所治療產生的醫藥費與生育費,可以依法扣除,減少所得稅負擔。不過,若這些費用已經由保險理賠補償,就不能再扣除。
- 災害損失:天災財損可扣除,需證明文件。
- 購屋借款利息:自住房屋利息,最高30萬(扣除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後)。
3、如何選擇
- 支出少:選標準扣除額。
- 支出多:選列舉扣除額。例如,單身小張有捐款3萬、醫藥費3萬、保險費2.4萬、房貸利息8萬,總計16.4萬 > 13.1萬,選列舉較划算。
四、特別扣除額是什麼
特別扣除額針對特定族群或支出設計,包括:
- 財產交易損失:可抵當年財產交易所得,剩餘可延後3年扣除。
- 儲蓄投資:存款利息及特定投資收益,每戶最高27萬。
- 身心障礙:每人21.8萬。
- 教育學費:大專子女每人最高2.5萬。
- 幼兒學前:6歲以下子女,第1胎15萬,第2胎起22.5萬(取消排富)。
- 長期照顧:每人12萬。
- 房屋租金支出特別扣除額:自住租屋每戶18萬。
五、2025節稅7大方法
節稅是許多人都關心的話題,小編今天要來跟你分享一些簡單又實用的節稅小撇步,讓你輕鬆變身節稅達人,把辛苦賺來的錢牢牢守住!
1、善用扣除額
- 標準扣除額 vs. 列舉扣除額: 根據您的支出狀況,選擇對您最有利的扣除方式。
- 特別扣除額: 如撫養親屬免稅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租金支出等,符合條件者可善加利用。
2、勞退自提不列入個人薪資所得:依《勞工退休金條例》第14條規定,勞工、受委任工作者、實際從事勞動之僱主及自營作業者,得在每月工資、執行業務所得6%範圍內自願提繳退休金,其自願提繳之退休金不計入提繳年度薪資所得、執行業務收入課稅,享有稅賦優惠。
3、夫妻合併報稅或分開報稅:根據夫妻雙方的收入狀況,選擇最有利的報稅方式。
4、捐款:捐贈給符合資格的公益團體,可享有稅額扣除。
5、扶養親屬免稅額:有符合扶養親屬的家人,可進行申報,即可有多1人的免稅額,2025年未滿70歲為9.7萬元,滿70歲以上為14.5萬元。
6、斜槓收入有18萬免稅額:除了本業收入外,如果有斜槓收入,像是演講、稿費等屬於個人創作的類型,符合「執行業務所得9B」,可享有最高18萬的免稅額。
7、存股節稅:調整存股標的讓單筆股利不超過2萬元,單筆超過2萬要扣2.11%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若有超過記得列舉補充保費扣稅。
延申閱讀:年收入多少免繳稅?2025免稅額+7大節稅方法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