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Google map 我們轉進一條小徑,一路慢慢開在陌生的鹽分地帶,我心裡疑惑著:這好像不是印象中大舅家?抵達目的地時,車子停在一間佔地起碼百來坪、正在興建將近九成完工的寺廟前廣場,我則是一頭霧水。 「哇!真的快蓋好了耶!」此時,阿母見大舅拿著一柱香走出戶外插在天公爐,便催我送上伴手禮。 接著,阿母的表親們剛好也來了一車,接著一陣親戚寒暄與介紹。大舅興沖沖地介紹起這即將完工的家廟和週邊的各種農場設施、蒐集的奇珍異禽。 老實說,小時候我阿爸每次雄心勃勃開始一項新事業時,我們也都興致高昂,然而,隨著阿爸每每壯志未酬,我們也難免受到影響,對大舅(當時媽媽唯一的手足)就有些心結,總覺得大舅好像有些勢利眼,加上他在商場上的那股霸氣,我們對他都是敬而遠之。 今天看著已退休的大舅,忙裡忙外地招呼、介紹他這片退休樂園和興建中的家廟,倒覺得他像是個尋常宮廟裏樸實熱情的廟公了。 所以當阿母不知如何起話頭,催促我自己去跟大舅說明來意時,我就自然而然地拿出那疊戶籍謄本: 「大舅,我因為要寫家族史,去申請了阿公阿嬤、祖公祖嬤他們的戶籍謄本,想請教您阿公的事…」 「喔!我老爸王鬧吉就是一個『赤腳仙』啊!小時候他常常在家做藥丸… 「那他怎麼會跑去金崙?」 「那個已經是後來的事了,那時我的第二兒子都出世了。更早之前,他是都跑去寶來,那邊更深山林內,光是從山腳走上去要3、4小時咧!他也結交不少當地的人,也不知道他為什麼那麼愛往山上跑。其實我們小時候都是跟著阿母…妳知道我的生母不是妳阿嬤嗎?」 「我知道,是這位…王辜石榴?」 「對,我的生母是王辜石榴,『晟』(台語:tshiânn-ióng簡稱,扶養長大成人之意)我大漢的是黃玉蘭,也就是妳外嬤,我和妳阿母是不同生母生的,黃玉蘭小時候就被分到王家當『媳婦仔』(台語:童養媳之意)…」 「是,我小時候就知道了。不過,戶籍謄本上,怎麼戶長是阿嬤而阿公是『寄居』?」 「啊就妳阿公那個人『散仙散仙』,登記結婚這種事他也沒有很在意… 阿母插嘴道:「連去登記認養我,也是我長大成人之後的事。」 「其實,阿公這個『王鬧吉』不是『鬧』字妳知道嗎?因為我的阿公他們年紀很大才生這個孤子,所以本來是取名『老吉』,誰知以前的戶政人員誤寫成『鬧吉』,所以做什麼事都『鬧』不成… 除了赤腳仙,他還做過木屐…啊!他就是去辜家學做木屐,認識了我的生母。辜家家世很好,以前的人形容說『金條掛滿雙手,滿到手肘都彎不起來』,以前的某某地那邊一帶的地都是辜家的。辜石榴有讀過書,辜家本來是不認同他們的婚事,畢竟門不當戶不對,所以他們倆是私奔的。 原本他們有生了王忠、王義、王仁,可是出生沒多久都沒了,生了我大概一歲時,我生母也沒了,妳阿公把我帶來予黃玉蘭『育』(台語:io-tshī簡稱 ,撫養嬰幼兒之意)。後來妳阿公和阿嬤又生了妳阿母和小舅,小舅也是很年輕、當完兵沒多久就走了。」 我又抖了一下手上的資料,「因為我去申請都只能申請到直系血親的謄本,大舅您知道阿公阿嬤有兄弟姊妹嗎?」 「有啊!」阿母和大舅異口同聲,場面開始陷入混亂,他們各說各話: 「那個西港辦桌的姑婆就是啊! 「竹橋的丈公… 事實上,我的腦袋已經過載,處理不了他們同時大量資訊的轟炸。這時才突然想到應該打開手機錄音錄影。
鹽分地帶的風,呼呼地吹,收錄到上個世紀的那些親戚伍什、人情義理、世間冷暖…也生猛地衝撞收音麥克風。我只能原地當機放空。 等到阿母叫我跟上,我們要去表舅的菜園看他們的作物,我才回魂。
到了竹橋,阿母給我一個塑膠袋,要我採些小番茄幫她帶去給她的表姐--從小最照顧我們的大姨。 在這片鹽分之地,風還是呼呼地吹,陽光普照之下,番茄像群嬉鬧遊戲中的孩子,又跳又笑,閃亮亮反映著陽光,有的躲在葉叢暗處,有的迎風搖曳,我不客氣地掐下整串紅咚咚的小番茄。忽然,有顆特別的番茄吸引了我的注意:它除了體型大了別的番茄兩倍,還長得很像東部阿美族很愛的野菜--「苦茄」(大家暱稱之為「輪胎」)。在一群聖女小番茄中,這顆「輪胎」特別醒目,但我再怎麼搜尋,即使同株也只有這顆如此特別。分享給阿母看,她和表舅、表姨也都嘖嘖稱奇。
回程我再次打開google map,阿母說是應該不須要導航了,但有鑒於去程她迷迷糊糊、分不清路況的狀態,我還是把目的地設定在妹妹家。
一路看著地圖,我又看到了那些在毛筆字藏寶圖上看過的地名:竹橋、西港仔、安順庒、塭仔內、青草崙… 我向阿母說:妹妹也很奇妙,當初竟然會跑來這裡買房子,冥冥之中好像有種特別的力量,帶著她回到阿公阿嬤、祖公祖嬤以前住的地方欸!
下了車,青草崙的風還在呼呼地吹。 雖然是我一廂情願的浪漫情懷,我猜:即使目前查找得到的祖先們都是福佬籍,但在數百年前,不可考的年代,「有唐山公,沒唐山嬤」,是否我們的祖先們中也有本土「高砂族」「熟番」的祖嬤? 而愛往山裡跑、偕同伙伴喝酒、種薑的外公,也許只是像無意中選擇了祖先落腳之處的我妹妹?而莫名地喜愛金崙的我,抑或是那顆返袓的苦茄,因著基因裡的密碼,選擇了祖先的形狀、居住地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