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錢是多多益善,可是人的慾望是無盡無窮,怎樣才算多?
當我們認為現在的錢不夠多時,會不會我們在追逐金錢時,心裡仍會感到匱乏?
賺錢固然重要,如何有效地花錢也很重要
錢與幸福之間平衡,是人生其中之一課題。
在Ohmybook哲維說書的podcast頻道訪問查爾獅投資理財宣傳新書《48堂財商素養課》。
查爾獅在節目中說到會經常到大學講授如何規劃個人財務課程,要大學生想像未來各個階段(比如結婚、生子後)各式的財務規劃。當然學生還年輕,經驗還不足。上課時請學生做個練習想像結婚後要不要給孝親費、孝親費給多少或是支付配偶的費用難題時,竟然把不給孝親費或是叫配偶不要花在他不想支付的項目(比如配偶想買車或是想買精品這類較大筆的支出,另一半不同意之類)列為選項。
另外在受理客戶夫婦財務諮商業務時,也有像妻子表示一直想買一款精品包,但是先生不同意。查爾獅這類的財務顧問,像是第三人角度,能夠理清夫妻的財務問題。(我聽到這段的時候,認為妻子如果用自己的存款買精品包有什麼不可以?先生也管太多。但也有可能是這種狀況,妻子雖然是用自己存款買精品包,但買了精品包以後,妻子也許無力支付家庭費用,先生就要多付一點甚至全家庭的費用變成自己包,這一點就跟先生有切身關係。也有可能單純是先生本身很愛管太太財務XD)
不給孝親費或是限制配偶的花錢額度這樣說不是不行。而是這樣做以後就有可能變成家庭爭執來源。當在財務方面有小小爭執也很有可能變成10年之後的地雷。可謂不得不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