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跟錢好好相處

2024/02/28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raw-image

📘閱讀書名

跟錢好好相處:幸福的關鍵,是找到金錢與人生的平衡點


📖閱讀筆記

第2章 金錢已經不是從前的那個樣子了!——從來就不是

■ 生命活力才是人生的價值

「只有一件事是百分之百正確,禁得起時間考驗,金錢對我們來說,是用來交換生命活力(Live Energy)的工具!你用時間換取金錢,不管你可以用一小時換一百美元,或是可以換二十美元,根本無關緊要,重要的是你的時間,你的生命到底有多少小時可用。每個人出生之後,每年都有八千八百個小時可用,到死之前,共有六十五萬個小時,其中一半的時間會用來吃飯睡覺,穿衣打扮,維持基本的生活。如果人生走到一半,你大約剩下十五萬個小時能夠花用。

這是你最重要的資產,對你而言,這是最重要的事情——對家庭的關愛、對社會付出、從事熱愛的戶外活動、迎接挑戰、尋找生命意義、建立資產、滿足激情(不論是在教會中或在床上),過你的人生。當然,你必須把時間『賣』給這個東西(搖一搖手上的百元鈔票),鈔票本身沒有意義,你的時間,是人生意義及價值的根本。

錢是換取你生命活力的工具,了解這件事,才能開始掌握你的財富生活,你願意花多少人生換取我口袋中的金錢?看看你周圍的所有,想想:『我花了多少時間在這些上面……椅子、汽車、廚房用具……牆上的畢業證書』,你的下一個消費標的,又會花你多少時間,才能賺到這些錢。」


第4章 多少才夠?對幸福的追尋

■ 步驟四:下面三個問題可以改變你的人生

  • 問題一:在使用生命活力的同時,生命是否因此得到等量的充實、滿足?
  • 問題二:使用生命活力時,是否跟自己的價值及人生目的一致?

第一部分:價值是什麼?

所謂的價值是我們重視的原則及特質。

第二部分:人生的目的是什麼?

梅西是教育家,也是生態學者及作家,對於尋找人生目標,提供三個具體的方向與建議:

  1. 跟著你的熱情走,專注於你在意的計畫。在你停止做夢之前,你的人生夢想是什麼?如果不為了錢工作,你最想從事的工作是什麼?你追求的,應該不是像汽車保險桿後貼的膚淺標語,例如:「我情願去衝浪」。你要追求的,是你可以投入一生的目標,而不是做一半就放棄的想法。
  2. 痛苦也是你必修的人生功課,跟受過苦難的人相處,特別是那些苦難曾經觸動你心底最深層的地方,因為你也曾受過苦難。所以可以跟別人分享那是什麼樣的感覺?悲痛、哀傷、失望、飢餓、恐懼;你能跟別人分享因磨難及痛苦帶給你的智慧及悲憫嗎?你曾經想對受苦的人們伸出援手嗎?如果你因為身處痛苦中,而失去幫助別人的能力,現在正是伸手幫忙別人解決痛苦的最好時機,因為這是一種療癒。
  3. 手邊就有你能起而行的任務,從每天回應身旁的簡單需要開始,找到人生的方向,就像找到好工作及人生志業,讓你像德蕾莎修女一樣,展現神聖的光芒。從身旁的任務做起,每每能提醒我們,在這個相互連接的世界中,每一個角落的奉獻都能讓整個世界變得更好。偉大的志業,都是本著熱情及大愛,從一連串的小事情開始做起:提供晚餐給生病的鄰居、教小朋友讀書、寫信給報社編輯、為無家可歸的流浪漢發聲。從做這些小事開始,你會發現生命中充滿了值得奉獻及投入的意義。熱情、苦難及手邊的小事,就是在物質生活之外,讓我們找到人生目標的敲門磚。
  • 問題三:如果不是為錢工作,你的消費型態會有怎樣的改變?

■ 足夠就好

大體來說,「豐足」會有四個成分,四種普遍的特性:

  1. 可靠。你能預判,生活中會有多少錢流進及流出,這是財務自主很基本的第一步,假如你不知道金錢的去向及來源,永遠不可能得到「充足」的感覺。
  2. 滿足感的內心量尺。前面曾提過,如果你依照別人的標準及想法衡量自己的人生,那麼永遠也沒辦法達到「豐足」的狀況,就像在一個向上的手扶梯上登高一樣,別人的想法難料,他人所有的東西也變化無常,自我察覺是重要的關鍵。
  3. 人生的目標。人生目標比表面上的欲望或想念更崇高,如果每一個欲望及想望,都想要獲得滿足,那麼你永遠不會感覺到「充足」。什麼是比得到想要的東西更崇高的目標?其實,「得到」的反面概念「付出」,往往才是富足或幸福感的神秘來源,把我們的物質需求向上提升到為別人服務,為他人貢獻自己的才能,往往帶來最大的幸福感。
  4. 責任。讓生活的意義不再只是為了成就「我、自己」,如果你一直都為了自己而活,那麼也很難達到「豐足」的狀況。責任感,對你絕對有正面的意義,讓你超脫「越多越好」的枷鎖,對別人也有益處。如果把responsibility這個英文字拆開來看,可以發現,責任這個字,是由「回應」(response)及「能力」(ability)這兩個字拼起來的。你因為有能力,才能回應別人的需求。當然,責任的第一步是為自己負責,停止自欺,誠實面對,讓自己的生活、工作與人生的價值平行發展,定義屬於自己的「豐足」。

第7章 愛還是工作?善用你的生命活力——工作及收入

■ 工作的目的到底為何?

工作有兩個不同的功能:物質、財務功能(即獲得報酬)和個人功能(情感、智力、心理甚至精神)。最根本的問題是:正職工作的目的是什麼?實際上,工作只有一個目的:獲得報酬,這是工作和金錢之間真正的連結。其他的「目的」只是一種獎勵,有固然好,但與獲得報酬無直接關係,因為這些都可以在無償報酬的工作中,獲得同樣的好處。

對於中產階級來說,工作帶來的壓力、困惑或失望,很少來自於工資多寡。從前面的討論已經看到,只要超過一定程度,更多的錢並不會帶來更多的滿足感。正職工作之所以會帶來諸多困擾,可能的主因是富足人生當中需要的啟發、認可、成長、貢獻、互動和意義,沒辦法透過工作得到。美國經濟諮商會針對工作滿意度的研究,證實了這點。可以發揮自己的潛力、在同事間取得良好人際關係、工作帶來的樂趣及個人價值被認可,才是真正工作滿意度的來源,而不是報酬。


第9章 追求長期的財務自由——你的現金應該存放在哪裡?

■ 我的選擇:社會責任下的不同收入來源

對我來說,開心和自由,是我想要的生活,因此我的投資必須與這個價值觀一致。我深知成長型的工業經濟會給環境帶來毒害、污染及氣候變化,因此,在過去三十年我一直設法終結北美地區過度消費的文化。我不是一個純粹主義者,不介意以錢養錢,但我會根據自己的價值觀來投資。


附錄 九大步驟的簡版說明

■ 第一步:跟過去和解

  1. 你這一生中已經賺了多少錢?算算看你這一生中賺了多少錢,從你賺進的第一塊錢算起,到你最近的一筆收入。
  2. 怎樣把這些錢表列出來?怎樣才知道你真正創造的價值?做一張自己的資產負債表,清楚列出哪些是資產(是你擁有的),哪些是負債(你欠別人的)。

■ 第二步:活在當下

  1. 你用多少錢交換生命活力?你用一生中的生命活力,換得了哪些東西?把你維持工作所要花的時間及賺得的金錢,列出一張表,算算看,每小時的工資是多少?
  2. 仔細記錄每一塊錢從哪賺來及怎麼花出去的。

■ 第三步:錢都跑哪裡去了?(每月收支表)

每個月把所有花的錢,依你花錢的模式分門別類地記下來。也把收入記下來。把每個項目花的錢,用你在上一個步驟計算出每小時薪資的方法,換算成「生命活力小時」。

■ 第四步:下面三個問題可以改變你的人生

對照你的每月收支表,看著每一項的支出及其花費掉的生命活力,問問自己下面的問題:

  1. 我在使用生命活力的同時,生命是否因此得到等量的充實、滿足?
  2. 使用生命活力時,是否跟自己的價值及人生目的一致?
  3. 如果不是為錢工作,你的消費型態會有怎樣的改變?

回答完這些問題之後,評估一下每個類別,支出金額應該要增加、還是要減少,或是維持,以達到生活豐足的最終目的。這是這個計畫的核心

■ 第五步:讓生命活力具象化

製作逐月收支圖,把每月收入及支出清楚記載在上面,把它掛在你每天都能看得見的地方。

■ 第六步:衡量你的生命活力——把花用減到最低

學習並練習聰明使用你的生命活力(金錢),可以讓開支降低、存款提高,這樣做,也可以讓生命更富足、健全,讓人生往自己信仰的價值發展。

■ 第七步:重估你的生命活力,最大化你的收入

尊重你投入工作的生命活力。金錢只是你用生命活力換取的東西。以有責任感、誠信的方式交易來賺取收益。

■ 第八步:資本與交叉點

利用下面的公式「資本×長天期利率/12(個月)=每月投資收入」,在你的逐月收支圖上,記錄你的投資所得,把它編製成一條獨立的線。

■ 第九步:為財務獨立所做的投資

這步驟協助你變成一個智者、成熟的投資人,可以創造穩定的所得,以供給長期生活的需求。根據以下三個重點設定自己的財務計畫:

  • 資本:財務獨立的核心資金部位,創造穩定收入
  • 緩衝部位:準備足夠維持六個月生活的急用金
  • 藏金室:執行九大步驟之後,多賺到的錢

📝閱讀心得

金錢不外乎「開源」與「節流」,達成財務自由在於被動收入大於主動收入,書中提及的被動收入不外乎政府公債、指數型基金、不動產等等,不過在現在這個出生率低、戰亂的時代,未來是否會更好?經濟是否永遠無止盡成長呢?

再者,如果反對剝削,那股票基本是建立於勞動剩餘價值上,也就是說依靠公司盈餘獲得被動收入,可說是源自於剝削其他人或自然環境的剩餘價值,作者提到「我深知成長型的工業經濟會給環境帶來毒害、污染及氣候變化,因此,在過去三十年我一直設法終結北美地區過度消費的文化。我不是一個純粹主義者,不介意以錢養錢,但我會根據自己的價值觀來投資。」換句話說,這似乎是接受某種程度對環境與他人的危害,來維持自身被動收入。

以修行者或純粹主義者而言,或許會覺得被動收入是不勞而獲或不義之財,這又回到浪漫或務實的觀點,以務實觀點目標很明確就是達成被動收入,就算台積電、鴻海血汗,但能達成自我的財務自由則並不介懷,而以浪漫觀點則是以普世價值觀「善」的觀點,或對務實者而言是奴性觀點所囿。

不過如果過不去心裡那道坎,那還有「節流」一途,也就是簡樸生活、降低生活水準、知足,此書提到「豐足」會有四個成分:

  1. 可靠。
  2. 滿足感的內心量尺。
  3. 人生的目標。
  4. 責任。

書中也提到「人生的目的」與「工作的目的」,不過關於人生的目的(步驟四、問題二、第二部分)書中偏向熱情導向。而工作的目的認為「工作只有一個目的:獲得報酬,這是工作和金錢之間真正的連結。其他的『目的』只是一種獎勵,有固然好,但與獲得報酬無直接關係,因為這些都可以在無償報酬的工作中,獲得同樣的好處。」但追求工作自主似乎忽略了職涯資本的熱情陷阱。

不過熱情思維與技能思維似乎也是工作狂的導向,如果工作只是以使用生命活力的CP值來衡量,似乎能得以兼顧家庭、愛情、人際關係,熱情與技能思維似乎將工作優先順序置於一切生活之上,這兩種思維容易在下班時間仍然上班中,且應與無所事事的哲學、生產力陷阱等觀點衝突。

沒想到關於工作各種觀點差異甚大,最有趣的是各作者所預設的意識形態,也就是基於那些觀點是理所當然的情況下展開論述,例如:工作與生活不應該分開、應該依循資本主義體制、不應該剝削自然環境等等,各種「應不應該」都是預設的價值觀,這或許沒有好壞對錯之分,旦觀讀者的青睞程度,不過這也可能形成無法互相理解的舒適圈,如同《我可能錯了》一書中,他人對作者吼道:「去找份該死的工作,老兄!」,作者可能是浪漫、理想的,他人則是務實、現實的。

星爺電影說道「人沒有了夢想,那跟鹹魚有什麼分別呢?」,此觀點的預設立場是人生是有意義的、浪漫的、能自主的,不過《瑞克和莫蒂》中的奶油機器人,確實與鹹魚沒有什麼分別,這可能是現實面的、真實的、務實的,就如早期生小孩是先有其目的,例如:耕種勞動力、政治聯姻、繼承家業等。

純粹的現實面、功利主義似乎令人沮喪,以浪漫面、熱情、愛、幸福加以點綴又顯得矯情,就像先愛上他的錢,再試圖愛上他的人一般。至此理出了些頭緒,尚需再思考思考。

73會員
282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