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是什麼?善意存在的證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生活在都市裡,有太多的需求仰賴他人幫助,我們日常的經驗通常是「使用者付費」,但「為什麼要付錢」?可能有比「對等交換」,更好的答案。

本文章旨在引導青少年,乃至兒童思考,探尋金錢的意義,並深入感受金錢與家庭、社會關係的連結


一、孤島的生存者,有限的生活品質

  有一個孤單的人,獨自住在一座孤單的小島。即使島上資源豐富,但想要遮風蔽雨,他得自己蓋房子;想要吃豬肉,他得自己打獵;想要武器打獵,又得靠自己生產武器。
  所有需求,他得自己安排時間去完成,如果不會,也得一個人慢慢摸索,生活品質只能仰賴自己的勤勞。
  沒有人能求助或交易,錢就沒有意義。



二、兩個人的小島上,談錢的意義存在嗎?

那我們接著假設島上有兩人可以作伴了,我們明白分工合作可以有更好生活品質。

大寶擅長的技能:打獵、採集、力氣大。
小寶擅長的技能:烤麵包、烹飪、修理或製造工具。

  顯然如果兩人之間互相幫忙,那麼大家生活品質應該都會更好。但他們為什麼要相信對方願意跟自己合作呢?
  如果他們發明金錢做為籌碼來交換,其實他們都是獨佔市場的價格決定者,你今天賣豬肉收我1000元,明天修理工具時我收你20000元。這個模式似乎非常荒謬,你漲價我也漲價,誰怕誰。


甚至,如果他們懷疑「合作的必要性」呢?

大寶目前的技能:獨自生活在島上所需的全部能力。
小寶目前的技能:稍微能幫大寶打雜、按摩。

看起來,如果大寶想要更好的生活品質,還可以靠著剝削小寶!?
大寶說可能說:
  「我打獵實在太辛苦了,每次我回到家,你都得幫我按摩。小寶放心,我會付錢,你幫我按摩一個晚上,我會給你足夠的錢,讓你能跟我買明天的食物。我們是對等交易。
小寳如果不趕緊學會獨立生活,就別無選擇。


考慮道德和時間的影響

不管是否採用金錢做為交易的籌碼,生活的協力就只是「一場接一場不會中斷的賽局」,參與就是為了合作。

  實際上,一旦小寶脫離大寶也能獨自生活,很明顯的,大寶如果想要進一步提高生活品質,還是要尋求和小寶合作的辦法。
  但大寶想合作,小寶可能不會接受曾經欺負他的大寶。
  所以如果大寶考慮未來的合作可能性,即使小寶一開始什麼也幫不上忙,也要和小寶討論,有哪些事情他希望小寶能學會並協助的。
  在上述的小島中,金錢的概念對合作沒有直接幫助甚至彼此的信任感可能因此難以建立。畢竟金錢的數量不是生活的品質。



實際上是形如「道德」的契約,幫助此二人維持合作關係。
互相幫助的關係建立在「未來繼續合作」的前提上,不一定需要金錢做為媒介。

  簡言之,在上述情況中,如果價格存在不可預期的波動而難以穩定,還不如不要使用貨幣概念。但這種道德契約沒有實質約束力,最多就是如果你不願意幫助我,我可能也不會繼續幫助你。
  只是恰巧的,彼此的期待都是互相幫助,於是兩人可以形成更親近關係



三、叫家庭的孤島裡,可能有人偷懶被拋棄嗎?

考慮超過兩個人,就不得不考慮道德問題。但讓我們想得簡單一點,不是分出對錯,是找出彼此的期待,找出我們在現實中有的感受。

  一個家庭被放進資源豐富的孤島裡。根據我們剛才的思路,每個人應當提供自己的力量,讓成員們整體的生活品質變好,損失任何家庭成員,對每個人而已,都是長期而言不利的。
  但現在家裡多了一個垂死老人,或是重傷者,他對這個家庭的未來可能只剩下負擔,而不是貢獻了。你的直覺告訴你,難道......


這個小島的人可不在乎螢幕前的我們怎麼想...但實際情況,應該不是你以為的那樣。
讓我們思考一個更多人、更多的衝突的社會,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提供豐富經驗的老人,可能不會被視為負擔,但樹大有枯枝,人多的時候,總有貢獻很小的人吧?
  本文章適合大眾閱讀,讓我們善意的假設:存在至少一種約束力,讓我們不會輕易選擇丟下這些負擔。
  我們要先清楚:若只依靠大家內在的道德約束力,溝通不良的後果可能很嚴重,畢竟每個人心中"公平"的尺不太一樣。



四、超過一個家庭的單位(一個小型部落),怎麼形成合作的?

讓我們把合作規模繼續擴大,有好幾個的家庭一起合作,形成一個小部落。這時候會有什麼問題?

  每個家庭可能開始分工,互相依賴。長者負責協調工作、傳授經驗,有人打獵,有人務農,有人照顧孩子,然後有人摸魚?!該怎麼辦?
  不管是家庭還是小部落,其實都會有人不平衡吧?如果說,家人的關係可能因為彼此更加親近而體恤彼此,但不同家庭間要協調這種不平衡該怎麼辦呢?


政治的需求,可能比貨幣的需求來得更早。

  大家需要一套分配規則,家有家規、國有國法,具體分配的方法就是經濟學的研究,而要求大家遵守規則的約束力,來自政治權力。例如「長老說」或「媽媽說」。
  如果有人摸魚,可能會被減少分配的伙食,也可能會被要求換職位。即使制度不夠完善,通常也在能接受的範圍。

小型的部落裡,人們之間有非常緊密的合作關係,貨幣仍然不是必要。
此與Richard H. Thaler提出的「心理帳戶」概念有關,本文不展開討論。(未來有空再寫)



五、錢到底是什麼?

當部落的規模逐漸增大,分配的效率和順序,將成為問題

  基於現實考量,我們不可能跟太多人建立「親近且緊密的合作關係」。而合作成果的分配,也可能因此需要一些「證明」。

你真的對我們部落或家庭有貢獻嗎?為什麼我要(優先)幫你?
如果你家有雞肉,我家有稻米,我們知道彼此是生產者,我願意和你交換。
於是有了以物易物。
如果你說「每年收成的時候,我都會來幫忙。」我知道你有貢獻,也沒問題。
用現在或未來的勞力換取資源,通常也不是不能接受。

但隨著人口增加,分工越來越細,且越專業。普通的互惠合作模式開始出現困難。
  如果很多人都用未來的勞動和你交換,你記不起,算不清,也可能不需要!他也可能會排擠了有更急迫需求的人。
  「下次你鞋子破了找我。」、「我可以幫你剪漂亮的髮型。」、「我還欠你8個玻璃杯」、「我可以用數學估計你幾歲頭髮會全白」


當熊寶寶問我「為什麼叔叔沒工作賺錢,還向家裡要錢買東西?」

  仔細想想看「與一開始不需要貨幣的合作模式相比,貨幣到底取代了什麼?」,其實,貨幣剛開始只取代了我們記不清的那些貢獻證明。
  叔叔在爸爸媽媽不在時,照顧寶寶、陪寶寶玩、幫大家準備晚餐。那些難以量化的事情,難道沒有價值嗎?雖然社會的其他人不會記得,但寶寶記得、爸爸媽媽也記得,受幫助的我們既然記得,換成貨幣給叔叔也是沒問題的。


不過,既然是講求互助的社會模式,在親近的家庭關係中,將全部的貢獻都量化成貨幣,真的適合嗎?

  貨幣當是方便的工具,能夠記錄那些零星而分散的付出,讓每一份貢獻都有了看得見的標示。然而,當我們試圖把所有的付出或責任都濃縮成一串數字時,可能忽略了這些付出背後所蘊含的善意與信任。換句話說,貨幣在成為「證明」的同時,也可能淨化掉了那種人與人之間不言而喻的默契與關懷。

貨幣,只是我們對社會有貢顯的「其中一種」證明



六、金錢,流動的是善意與幫助

給孩子的話:如果不能用錢來道謝,你一天要感謝多少人?

  「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現代社會規模已是全球經濟體,市場在如此巨大的且複雜的市場規模下,沒有你以為的有效率。我們的愉快日子,某種程度上,建立在剝削了我們看不見的人。甚至由於貨幣的絕對中立性質,我們不知道「他賺的錢是不是做壞事來的?」

  貨幣只是工具,就算上述的種種悲觀,我們無法否認的是:
  金錢的流動不僅僅是記錄與交換,日常裡的每一份報酬,都代表社會中的一些付出和關懷,更代表著互助背後的善意在社會中流動,是社會彼此支持、共同進步的證明

  下一次,我們也可以從買早餐時說「謝謝!」開始。



七、自虐黨的延伸思考,或著看看問題就算了...

  • 全球經濟體如此龐大,除了地理上的距離,不同文化與政治背景下,除了以貨幣做為交換媒介的「效率市場假說」外,有什麼更好的合作模式?
  • 社會規模擴大的同時,是「貨幣概念」還是「政治力」造成了「社會階級」嗎?
  • 家中有長輩擁有巨額的金錢,但拒絕在死前流動給子孫使用,只用以私人照護用途,原因是「擔心拿了錢就沒人養」,你認為什麼前提下合理?什麼前提下不合理?
  • 金錢做為「對等交換」的前提是什麼?現實生活中可能嗎?
  • 「剝削」為什麼發生?是必然發生嗎?
  • 一個家裡了不起有15人好了,長期貢獻大約是7%,即使「損失一個沒什麼貢獻的人」占比還是挺多的。但社會上有千千百百個人,「損失那些看起來真的沒什麼貢獻的人」到底有沒有關係呢?
  • 「心理帳戶」理論究竟整合了哪些領域和概念?
  • 在現代經濟環境中,貨幣衍伸了各種用途,除了取代了「貢獻的證明」,還以不同的形式取代了例如「信用」、「責任」等,你還想到什麼概念常被貨幣重新定義?
  • 本文章的重要的假設和論點有哪些?


以上問題,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熊弟弟,我相信,一個好的理論或想法,需要的前提特別少,少得六歲的孩子也能了解。
如果你認為我的文章能為世代教育帶來啟發性的幫助,為我分享出去就是我所期待的回饋。


avatar-img
3會員
2內容數
回答孩子最尖銳的問題,讓衝突的觀點不再衝突。 最溫暖的回應,是理解和包容,然後我們可以繼續合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賺錢意義與人生觀的文章,作者分享了賺錢對他的意義與成就感,以及賺錢背後的目的。文章中提到了對於賺錢的滿足感,自主、專精和目的的影響,以及賺錢不僅是為了照顧自己,更大的力量在於回饋與貢獻。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和反思,以及對未來的努力方向。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金錢的演變、功能,賺錢的方式,以及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優缺點。透過深入瞭解金錢,我們能更好地規劃人生和了解世界,因此瞭解金錢的概念非常重要。
從很早以前還沒有金錢的時代開始,人們要生活都是用換物的方式在進行。 有了金錢好方便既定價值的方向,畢竟在每個人心中對單物品或生物(雞、豬等)都有不同程度上來衡量,所以會導致上既定價值的偏差。 有了金錢後,就是要訂製系統來人們在換取該日常生活之用。 但金錢不是憑空下來的,其實最大的根本誘因是「勞
Thumbnail
今天休假,出門以前看了一篇我追蹤已久的創作者的文章,主要是《你與金錢關係?探索金錢的冰山下,來自於原生家庭的舊有信念》,但說也奇怪,我突然覺得。
本文介紹圖文書《我們為什麼要賺錢?為什麼要存錢?》,從普世價值、金錢與幸福、時間管理等面向分享對金錢觀的啟發。作者透過劇情漫畫和圖解說明,讓理財知識更具體並易於理解。推薦給國高中生、大學生、理財新手及上班族。
Thumbnail
人們往往認為金錢是自由和喜悅的保證,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的信念和態度往往受到家庭和童年經歷的影響。想像一下你的父母對金錢的態度與習慣。你是否意識到自己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他們的觀念?或許你會....
Thumbnail
2022.9.6 之前有聽過,金錢的能量等於愛的能量,當時一直無法理解到底為什麼金錢等於愛、金錢怎麼可能等於愛!? 原來我們對金錢的匱乏感或是豐盛感,是來自於從小我們所感受到的爸媽所給予我們的愛,當爸媽在孩子中沒有公平的給予愛、給予他們所能提供的資源,獲得較少愛的孩子會感受到匱乏…此外,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探討了錢的本質,以及通膨如何侵蝕錢的價值。
Thumbnail
我們自身的窮與富似乎取決於:對創造自身價值理解的 Range 能有多寬。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賺錢意義與人生觀的文章,作者分享了賺錢對他的意義與成就感,以及賺錢背後的目的。文章中提到了對於賺錢的滿足感,自主、專精和目的的影響,以及賺錢不僅是為了照顧自己,更大的力量在於回饋與貢獻。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和反思,以及對未來的努力方向。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金錢的演變、功能,賺錢的方式,以及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優缺點。透過深入瞭解金錢,我們能更好地規劃人生和了解世界,因此瞭解金錢的概念非常重要。
從很早以前還沒有金錢的時代開始,人們要生活都是用換物的方式在進行。 有了金錢好方便既定價值的方向,畢竟在每個人心中對單物品或生物(雞、豬等)都有不同程度上來衡量,所以會導致上既定價值的偏差。 有了金錢後,就是要訂製系統來人們在換取該日常生活之用。 但金錢不是憑空下來的,其實最大的根本誘因是「勞
Thumbnail
今天休假,出門以前看了一篇我追蹤已久的創作者的文章,主要是《你與金錢關係?探索金錢的冰山下,來自於原生家庭的舊有信念》,但說也奇怪,我突然覺得。
本文介紹圖文書《我們為什麼要賺錢?為什麼要存錢?》,從普世價值、金錢與幸福、時間管理等面向分享對金錢觀的啟發。作者透過劇情漫畫和圖解說明,讓理財知識更具體並易於理解。推薦給國高中生、大學生、理財新手及上班族。
Thumbnail
人們往往認為金錢是自由和喜悅的保證,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的信念和態度往往受到家庭和童年經歷的影響。想像一下你的父母對金錢的態度與習慣。你是否意識到自己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他們的觀念?或許你會....
Thumbnail
2022.9.6 之前有聽過,金錢的能量等於愛的能量,當時一直無法理解到底為什麼金錢等於愛、金錢怎麼可能等於愛!? 原來我們對金錢的匱乏感或是豐盛感,是來自於從小我們所感受到的爸媽所給予我們的愛,當爸媽在孩子中沒有公平的給予愛、給予他們所能提供的資源,獲得較少愛的孩子會感受到匱乏…此外,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探討了錢的本質,以及通膨如何侵蝕錢的價值。
Thumbnail
我們自身的窮與富似乎取決於:對創造自身價值理解的 Range 能有多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