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音樂劇《鐘樓怪人》25週年世界巡演節目冊
音樂劇《鐘樓怪人》,改編自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同名小說,最初為法裔加拿大詞作家呂克·普拉蒙東(Luc Plamondon)與義大利作曲家理查‧科強特(Riccardo Cocciante)所創作。以1482年、正值文藝復興前期的巴黎聖母院為背景,勾勒出動人、卻也令人難過的一齣悲劇。音樂劇《鐘樓怪人》於1998年9月16日在巴黎首演,並於2005年第一次來台灣演出。音樂劇《鐘樓怪人》,改編自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同名小說,最初為法裔加拿大詞作家呂克·普拉蒙東(Luc Plamondon)與義大利作曲家理查‧科強特(Riccardo Cocciante)所創作。以1482年、正值文藝復興前期的巴黎聖母院為背景,勾勒出動人、卻也令人難過的一齣悲劇。音樂劇《鐘樓怪人》於1998年9月16日在巴黎首演,並於2005年第一次來台灣演出。
前些日子剛好在網路上,法文音樂劇《鐘樓怪人》(Notre-Dame de Paris)來台演出的消息。
約莫從學生時代,便聽過有名的《大教堂時代》(Le temps des cathédrales)─一首由劇中詩人葛林果利吟唱,來揭開整部音樂劇的曲目。當時也是一聽再聽,存在當時的mp4裡面,陪伴過無數的讀書時光。
在這邊附上《大教堂時代》(Le temps des cathédrales)YouTube連結,還沒聽過的讀者們也可以聆聽。
雖然不是第一次來台演出,但往往總是聽聞消息時,因著忙碌、距離、或經濟考量等因素,從未真的在現場觀賞過演出。
開始工作了,加上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這樣的易達距離,真的只想趕快訂票。本來同行友人覺得從票價低下訂就好,我也無太大異議。殊不知後來揪團狀況,出現一點變動,觀看時間又討論了一下,等到真的要訂票的時候,票價較低的區域也已經完售了……,因此後來也是買了稍高價位的。往好處想的話,是買了一個更好的觀賞體驗與回憶。但若是真的有經濟考量的觀眾,也建議多留意票價售出狀況、與提早訂票了。
當天下班後,便儘快地前往衛武營。
以往都是搭捷運前往,第一次開進地下停車場。一般民眾會導引到地下2樓停車,此時發現居然有可以直接對應個演藝廳的出入口,也可以直接驗票!這真的對於開車來的民眾很方便。而持票觀眾亦享有停車優惠(5 小時,計80元)。
在地下2樓驗完票之後,接著來到了2樓大廳。大廳有人物看板和音樂劇《鐘樓怪人》的看板矗立,不少觀眾在拍照或與之合照。
當天有販售節目冊、紀念資料夾、紀念徽章、DVD、和CD等周邊商品。此外亦有線上問券可以填寫,於中場休息或表演結束可以兌換小禮物(數量有限)。但聽說在中場休息時間,就被兌換完了,手腳太慢的我只能覺得惋惜了。
節目本身很令人驚艷。
隨著熟悉的歌曲在耳畔響起,進而帶出了整個音樂劇。
主角群、特技舞者、及舞者表演都很專業。各個角色以歌聲對話、並推進著劇情前進;舞者們在不同場景中,呈現出大場面或是主角們的心境,加強了整個劇的張力。
音樂本身就能演繹出很強大的畫面。再搭配舞蹈,每個場景的氛圍、角色的情緒─無論是歡喜、悲傷、憤怒、恐懼,都能被呈現地相當到位。
演員和舞者們都是一流,有名的音樂劇與小說劇情,就這樣完美地呈現在眼前。
而敬業態度也是一流。散場聽到其他觀眾,正在耳語:「即便舞台燈光已暗,科西莫多的走路還是維持一拐一拐的……」。想起艾斯梅拉達在暗幕之後,依然維持著角色的動作直至離開幕前,不禁暗自認同上述的對話。
這是一齣很精采的音樂劇,完全不負「經典」、「鉅作」、和「指標性」這些冠在它身上的形容詞,以及這齣戲劇歷來所拿過的金氏世界紀錄、銷售紀錄、和無數票房佳績。
法文音樂劇《鐘樓怪人》目前仍在高雄演出。台北場次已經結束了,而之後會前往台中。
有興趣的讀者,相當推薦購票入場觀看。這次是udn售票網協助販售(請點我前往)。
(引言文字參考資料:本次音樂劇節目冊與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