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用個人名義出版了生涯的第一部作品(非小說)《Z世代:找到突破危機的藍海》,也就是所謂自費出版。
身為Z世代,這本書是我走過「學測挫敗、疫情期間找工難、社會新鮮人自我懷疑」等種種危機,為自己人生四分之一總結;也是呼籲其他Z世代,在面臨變化多端的時代,勇於開創自己的藍海的故事。
然而,我並不是打從一開始就決定走「個人出版」。雖然我一直都知道能獲得「與傳統出版社簽約出版」的機率很低(<1%) ,但是當我完成書稿,我還是想試試看投遞「傳統出版社」,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情。
「說不定我會是那1%的幸運兒呢」,我告訴自己。
事實是,這個天大的好運,並沒有如期降臨在我身上。
以下是我的部分出版社拒信:
說老實話,再看到這些拒信,心裡還是會「咯噔」一下。
誰喜歡被拒絕呢?
但就像我在我的書裡提到的,我在過去面臨的種種危機一樣,每次我都是會先跌個狗吃屎,面臨走投無路的窘境,再逼自己找到一條「出路」,最後這條出路事實是最適合我的路,也是讓我成長最多的路。
我認為老天爺之所以不讓我在「傳統出版」路徑取得成功,一定有其原因。
而當我親自走過「個人出版」這條路,我終於明白為什麼老天爺為我這麼安排。
在數位工具如此先進的時代,出版一本書,不再是「成功者的專利」,而是服務於「個人品牌的工具」。
當Youtube顛覆了傳統影視媒體產業,Podcast改變了廣播產業的生態。曾經的「非主流」成為了「主流」,「出版業」也不會例外。
我看到海內外越來越多人投入「內容產業」,成為「自媒體創作者」,而這些人當中又有許多人渴望能「自己出版一本書」,來服務自己的個人品牌。
而當中我能貢獻自我價值的部分,就是分享個人出版的經歷、分享自己的know-how,幫助更多人實現「出版夢想」,打造有影響力的「個人品牌」。
當我實際走過「個人出版」,以下是我認為「個人出版」相比於「傳統與出版社合作出版」的4大優勢:
1.取得「時間優勢」快速搶佔市場
「個人出版」的第一大優勢就是「快速」
在現在資訊越來越普及,時代變化越來越快速的情況下,「書籍」本來就是相對於其他信息來源,傳遞速度更緩慢的。
因為製作一本書需要的週期比較長,包含編輯、修訂、設計、印刷等步驟,假如走傳統出版流程,至少3-6個月跑不掉。
因此,書籍裡面的信息,通常是作者在出版日期前,至少前半年做的「研究」和「經驗」,它不是「最即時」的資訊和洞察。
而個人出版,所有出版過程的決定權都只在「你一個人身上」,出版效率大幅提升,只要1-2個月就能完成。
你可能會問說,「快速」真的很重要嗎?
非常重要。
不管是在媒體業還是商業界,「時機」都是決定成功的關鍵因素。
你會發現,各大媒體每天追逐的就是「誰先播報最獨家的消息?」,因為「最先」的那一家,會得到最多的關注。而「關注」在這個時代,就代表「影響力」。
這在Youtube界也可以看到一樣的趨勢,當一個「熱點話題」出現,最先製作因應熱點話題的影片,關注度和瀏覽量都會爆表,接著斷崖式下跌。
而在商業界,如果你是藍海市場的「領頭羊」,你就能快速搶佔市場空間。消費者也大多只會選擇業界第一、或第二的品牌。稍微慢一點,成為第三名之後的,就算你再怎麼努力,還是很難顛覆消費者的既定印象,或是被認定是「複製品」。
因此,如果你認為你的品牌有「先進的理念和精神」想要傳達,走「傳統出版」可能會花大幅的時間在溝通和修改,最後你認為的創新觀點,可能就因為時間蹉跎而不再創新了,更不用說有任何「關注」或「影響力」。
2.確保自己的「精神」如是傳達
跟出版社合作出版,也給了出版社編輯一定的「權限」來修改你的內容。
雖然編輯不太可能在未通知作者的情況下,大幅修改裡面的文意,但是你們需要有「相互協商」的過程,而協商的結果,不一定會站在「作者」這一邊。
出版社已經有多年來建立的「讀者群」,以及他們偏好的「作品模式」,不可能因為一個作者的要求就徹底顛覆自己(特別是新銳作家,你沒什麼議價權)。
3.與讀者建立更多連結的機會
前面我提到,現代很多人有「出書需求」,然而他們的目標不是成為「職業作家」,靠賣書賺錢,而是有一個正在經營的「個人品牌」,想透過「出書」建立權威感、信任感,證明自己在是某個領域的「專家」。
因此,書籍是他們拓展「能見度」、觸及「更多潛在用戶」的媒介。
走「個人出版」,你就有可以根據你個人的喜好,設計各種各樣的「行銷玩法」,來吸引更多用戶。
比如你可以在「寫作」階段,就開始進行內容推廣:
傳統出版社通常先出版,再由行銷團隊推廣;而個人出版可以從寫作階段就開始佈局行銷。你可以邊寫邊分享,透過社群媒體建立讀者社群,讓「書的話題度」在出版前就發酵。親測有效!
你也可以設計「與讀者建立深度連結」的小巧思:
像我就在書本最後附上「我的私人社群」二維碼,讓讀者可以與我建立更深度的連結。一本書也許還無法完全涵蓋我的知識和技能,但是讀者有「渠道」可以持續收到我最新的文章和消息。
4.更高的版稅收入
你可能會說,上面你所說的「更多行銷玩法」,並不是「個人出版」獨有吧。假如我和出版社簽約,我也可以自己行銷自己的書啊!
沒錯,假如你是簽約作者,你也可以行銷自己的書。然而,當你的「行銷能力」真的很厲害到一個階段,你就會想說「咦,那我為什麼不自己賣書就好了?還要出版社幫我賣?」
和出版社簽約,它們之所以給作者如此低的版稅(大多在8%-15%之間),就是出版社還要負擔其他出版成本,其中就包含「行銷」。但是出版社不是只有你這本書呀,它還有很多其他書需要行銷,你能分到的「行銷資源」有限。
因此,假如你特別會自我行銷,但是只能拿到8%的版稅,你等於是在幫「出版社賺錢」。
書是你寫的,書是你賣的,最後出版社幾乎端走「整碗水」,你開心嗎?
相比之下,個人出版雖然需要自行處理更多細節,但可以獲得更高收益,通常可拿到 50% 以上的收入(為什麼不是100%?因為上架各大通路,比如誠品、博客來,會被收取一定費用)。如果你的個人品牌夠強,讀者願意直接在你的官網購書,那麼你的利潤就能最大化。
總結以上「個人出版」的優勢,我覺得「個人出版」最適合符合以下特質的人:
- 市場嗅覺敏銳
你對市場動態很敏感,想快速把想法變成書搶佔先機,不被傳統流程拖慢。 - 自我主導性強
你有清晰的個人風格和理念,喜歡掌控創作,不想讓別人改動你的聲音。 - 行銷能力出色
你懂得用社群媒體和策略推廣自己,願意主動建立讀者連結,追求更大收益。
說的是你嗎?如果你也正在考慮「個人出版」,歡迎下載我的免費數位產品,了解出版流程👇👇👇
如果你也對 自費出版、寫作變現、打造個人品牌 有興趣,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我會分享我的實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