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D28-內湖焚化爐參訪拓盤體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本月的拓盤體驗我們去了一個平常影響我們很大,但我們從來沒去注意過的焚化爐做參訪。


先來說說為什麼會有拓盤體驗,是因為平常我們都會輔導各式各樣的學員,各種年齡、各種職業,有家庭主婦、市井小民,也有大企業的大老闆,甚至也有販夫走卒。每個人在人生中所卡住的關卡也都會大相逕庭,常常有時候你很難想像,在我們這個社會上,居然有人是在這樣的家庭長大,或是居然遇到這樣的遭遇之類的。


從輔導學員中,我們會需要很多的同理心和共感能力,同時我們自己也要有從很多的生命關卡中走出來的過程,這樣在輔導學員時我們才會更有底氣去協助他人過關。一個人如果只懂理論,但沒親自體驗過,講出來的話是沒有能量的。因此我們就需要透過主動吃向上的苦,並且從中覺察、參解,讓自己去突破在原本生活中不容易感受到的事情,來淬鍊我們輔導他人、看見自己的能力,做到「在渡人中渡己,在渡己中渡人。」


回到主題,這次我們選擇焚化爐參訪,除了了解這個影響我們很大的公共設施以外,也透過焚化爐看見我們自己的角色。


這次我有幾個體悟:


1.我們自己也是焚化爐


很多人覺得焚化爐每天跟垃圾為伍,應該是充滿負面的地方,但其實錯了。垃圾你應該認定是負能量吧!?而焚化爐,它能大量的消化大量負能量,所以其實它是非常正面的地方。


而我們時常在輔導和協助大家轉化負能量,說起來是不是我們也真的很像焚化爐呢!?而且是心靈的焚化爐。既然如此,我們也要學習一般焚化爐的運作,例如:每天的清潔維護、工作流程等等,我們自己平常生活是否有做好。另外也要思考一下,當我們自己和伴侶有負能量時,我們能不能處理得好呢?如果連自己都處理不好,那就很難去協助他人,要先把自己調整的順暢幸福,我們才能去協助他人。所以從焚化爐參訪中,我們也在照見自己的日用常行是否合規矩,以及如何能去幫助到更多的人。


2.每個人的小作為都有影響力


現在每天的垃圾量相對於以往,其實每個人均產生的垃圾都比以前多更多,連帶地也影響到整個垃圾清運處理的生態鏈。需要更多的載運和焚化爐去消化。其實垃圾的增加隨著科技進步越來越多,尤其是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以及新冠肺炎的疫情後,人們習慣網購還有叫外送,無形中都多增加了很多附加出來的垃圾。


聽園區的人說明才知道,其實最重要的不是垃圾處理,而是垃圾減量,之前有過一些政策有降低過垃圾量,包括垃圾袋從水費強制徵收變成隨袋徵收,還有環保的一些推廣等等。


有聽過一個故事,說有個森林大火,很多動物都跑出來逃難,結果有一隻鳥反而是飛到河邊,用羽翼沾濕了翅膀後,又飛回到火場,用力揮動翅膀把水灑在火勢上,希望能撲滅森林大火,當然這小小的水完全沒辦法撲滅火勢,但這隻小鳥一樣不放棄,繼續這樣來回堅持了幾百次,後來逐漸有動物看到這隻鳥在做的事情,也慢慢加入了救火的行列,最後動物們的意志感動了上天,直接下了一場傾盆大雨把森林大火撲滅。


可能很多人覺得我的垃圾稍微少一點也不會有什麼影響,這就是錯誤的觀念,也錯估了自己的影響力。我們的小小行為,都可能影響到別人,當我們不斷有意識的減少垃圾量,周遭的人也會看到、感覺到,慢慢地連行動也跟著被改變,當影響的量體變得足夠大時,就會有很大的影響力。細水能匯聚成川,河川能匯聚成海。


3.誠實納稅,為共同體付出


當聽到園區的人介紹焚化爐的各種外在和內在環境,以及流程,還會產生廢氣、廢水、廢熱、飛灰和底渣,需要額外處理時。其實內心是充滿感恩,在背後真的有很多支持我們的力量在運作,但我們常常已經習以為常,這些每天在幫幾百萬人消化垃圾的重要設施,有多少人可能一輩子也沒來好好認識過。


先不論政府的好壞,其實政府就支持了整個國家的各種運作,很多都影響到我們這些老百姓,我們都是受益者。因此對於政府的稅收,我們其實應該要欣然接受,這些稅收同時也在支持著其他國家的運作,而且我們也應該思考還有什麼是能為共同體付出的。


當我們習慣把格局拉到在更高一點來看同一件事情,很多事情可能就不會被卡住了。心態變了,可能事情就變了,會變得更好,而且會變得更願意付出。


以上就是這次內湖焚化爐參訪體驗的一些心得,我們這次去的是內湖焚化爐,如果有興趣的,歡迎直接聯繫他們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官官的日更成長思考
3會員
49內容數
透過每天寫作,下日日不斷、滴水穿石之功,將所見所思所獲用文字記錄分享,期待和你一起成長。
2025/04/30
延續上一篇,本文分享培養孩子邏輯思維的另外三種方法:引導孩子為觀點找到根據、辨認常見邏輯謬誤、以及建立修正觀點的彈性思維。透過具體例子與親子對話技巧,幫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養成有條理、理性思考的能力,為未來奠定深遠的思辨基礎。
Thumbnail
2025/04/30
延續上一篇,本文分享培養孩子邏輯思維的另外三種方法:引導孩子為觀點找到根據、辨認常見邏輯謬誤、以及建立修正觀點的彈性思維。透過具體例子與親子對話技巧,幫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養成有條理、理性思考的能力,為未來奠定深遠的思辨基礎。
Thumbnail
2025/04/29
教孩子邏輯思考能力的五種方法,包含教孩子清楚具體的表達、教孩子學會事實和觀點,以及其他三個方法(明天繼續分享)。透過實際案例和遊戲,引導孩子從具體的現實去表達,區分事實和觀點,避免情緒化表達,提升溝通能力,適用於親子教養、職場和家庭關係。
Thumbnail
2025/04/29
教孩子邏輯思考能力的五種方法,包含教孩子清楚具體的表達、教孩子學會事實和觀點,以及其他三個方法(明天繼續分享)。透過實際案例和遊戲,引導孩子從具體的現實去表達,區分事實和觀點,避免情緒化表達,提升溝通能力,適用於親子教養、職場和家庭關係。
Thumbnail
2025/04/24
從日本社會學者三浦展的《第五消費時代》看見日本從物質轉向精神的消費變遷,七大趨勢反映人們對慢節奏、小規模、人性化生活的渴望,預示台灣未來社會與消費發展的方向。
Thumbnail
2025/04/24
從日本社會學者三浦展的《第五消費時代》看見日本從物質轉向精神的消費變遷,七大趨勢反映人們對慢節奏、小規模、人性化生活的渴望,預示台灣未來社會與消費發展的方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一點一點在改造環境,雖然過程勞力少不了,但徹底流汗也是在代謝,如同我們正在清除塵封已久的蜘蛛絲和灰塵,過程中免不了要弄髒衣服和勞動身體,但勞動後的成果卻是對身心皆有助益,因為環境的變化直接回應我們的努力是值得的喔!
Thumbnail
一點一點在改造環境,雖然過程勞力少不了,但徹底流汗也是在代謝,如同我們正在清除塵封已久的蜘蛛絲和灰塵,過程中免不了要弄髒衣服和勞動身體,但勞動後的成果卻是對身心皆有助益,因為環境的變化直接回應我們的努力是值得的喔!
Thumbnail
我們知道樹木成長行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轉換為有機形式的碳並在樹木體內加以固定,那這些固下來的碳(儲存於木材中),如果修枝、除伐後直接焚化燒掉又會排回大氣中,但如果不做廢棄處理,那又該如何應用才能精彩加值來獲得眾人認同呢? 今天就讓筆者以REWOOD森林循環湖口創生工作站主持人的角度跟您分享!
Thumbnail
我們知道樹木成長行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轉換為有機形式的碳並在樹木體內加以固定,那這些固下來的碳(儲存於木材中),如果修枝、除伐後直接焚化燒掉又會排回大氣中,但如果不做廢棄處理,那又該如何應用才能精彩加值來獲得眾人認同呢? 今天就讓筆者以REWOOD森林循環湖口創生工作站主持人的角度跟您分享!
Thumbnail
內行看門道,本課程將透過問題即是商機之所在的逆思維,來帶領企業瞭解淨零碳排與碳盤查的真義,並引導學員思索自己如何從政策與訂單中,尋找出企業可獲利的商模,將減碳投資轉換成營業利器,讓推動淨零碳排成為有好康的事!
Thumbnail
內行看門道,本課程將透過問題即是商機之所在的逆思維,來帶領企業瞭解淨零碳排與碳盤查的真義,並引導學員思索自己如何從政策與訂單中,尋找出企業可獲利的商模,將減碳投資轉換成營業利器,讓推動淨零碳排成為有好康的事!
Thumbnail
環境的改變,會帶動人心的轉變,當越來越多都會共耕綠點及生活支持社群出現,我們也締造了一個強而有力的網,可以接住因經濟、社會及環境衝擊而落入社會底層的人,所以第三階段我們會連結更多組織一起共創 #環境共好/#社會共生/#經濟共榮 的 #都會共生模式!
Thumbnail
環境的改變,會帶動人心的轉變,當越來越多都會共耕綠點及生活支持社群出現,我們也締造了一個強而有力的網,可以接住因經濟、社會及環境衝擊而落入社會底層的人,所以第三階段我們會連結更多組織一起共創 #環境共好/#社會共生/#經濟共榮 的 #都會共生模式!
Thumbnail
號召《地球花園行動》協力建設方舟基地,共工學習〔小屋森活〕〔水陸共耕生態生產區〕以及各種自給自足永續生活的知識技能和實作,透過《地球花園守護者支持方案》募集建設資源,集眾人之力及資源,創造與自然共生共好的示範教育園區,讓人們有能力改變環境與未來! 這是一場自我賦能-生活轉型運動,期待您一起參與!
Thumbnail
號召《地球花園行動》協力建設方舟基地,共工學習〔小屋森活〕〔水陸共耕生態生產區〕以及各種自給自足永續生活的知識技能和實作,透過《地球花園守護者支持方案》募集建設資源,集眾人之力及資源,創造與自然共生共好的示範教育園區,讓人們有能力改變環境與未來! 這是一場自我賦能-生活轉型運動,期待您一起參與!
Thumbnail
廚餘回收不僅能降低堆填區的壓力,減少焚燒成本和碳排放,還有助於減少對環境的負擔。在廚餘回收過程中,處理和分類是一大挑戰,同時也需要培養民眾對廚餘回收的意識。
Thumbnail
廚餘回收不僅能降低堆填區的壓力,減少焚燒成本和碳排放,還有助於減少對環境的負擔。在廚餘回收過程中,處理和分類是一大挑戰,同時也需要培養民眾對廚餘回收的意識。
Thumbnail
減碳、碳排、碳權的議題近年來備受矚目,然而碳權交易對大環境減碳目標效果有限。為了有效因應減碳趨勢,生產製造業應該從源頭推動減碳的活動,包括改善生產製程、整備舊設備、使用環保材質、減量/再生/再利用(3R)等。優質、快速的生產製造管理改善是減碳課題的核心基礎功課。
Thumbnail
減碳、碳排、碳權的議題近年來備受矚目,然而碳權交易對大環境減碳目標效果有限。為了有效因應減碳趨勢,生產製造業應該從源頭推動減碳的活動,包括改善生產製程、整備舊設備、使用環保材質、減量/再生/再利用(3R)等。優質、快速的生產製造管理改善是減碳課題的核心基礎功課。
Thumbnail
使用課桌、棧板、廣告帆布、寶特瓶轉廢製作的省水菜箱,不僅僅是一個關於都市廢棄物如何轉變成為省水種植箱的應用,更希望藉由共工共學的過程中以眾人之手改變環境,創造自耕自食及都市中生物的綠洲,並以此喚醒更多的意識覺醒,加入一起讓環境更美好的行動,找回與自然共生、與人共好的生活能力~這是我最希望的事!
Thumbnail
使用課桌、棧板、廣告帆布、寶特瓶轉廢製作的省水菜箱,不僅僅是一個關於都市廢棄物如何轉變成為省水種植箱的應用,更希望藉由共工共學的過程中以眾人之手改變環境,創造自耕自食及都市中生物的綠洲,並以此喚醒更多的意識覺醒,加入一起讓環境更美好的行動,找回與自然共生、與人共好的生活能力~這是我最希望的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