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在得到app的聽書裡發現這本由日本消費社會學者三浦展寫的《第五消費時代》,裡面提到的日本社會發展帶來的消費趨勢改變,到現在是第五個消費時代,雖然台灣還沒到這個階段,但台灣也和日本走在共同的社會發展趨勢,因此從日本的消費趨勢改變,對於預測台灣接下來的發展,還是很有幫助的。
先來介紹三浦展,三浦展是日本消費趨勢研究專家,也被稱為日本消費社會研究的第一人,他研究的角度常常穿透社會議題,帶動了很多社會概念的名詞出現,例如:下流社會、簡約一族、孤獨社會、三低主義等等。他的觀察很能夠照見當下的社會樣貌,第五消費時代就是他的最新觀察。
第五消費時代既然稱為第五,也就代表還有第一到第四個消費時代,這些時代劃分主要的依據是人口的結構。
第一消費時代,講的是1912-1937年,這時代是嬰兒潮的興起,日本老年人口相對較少,此時日本社會正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逐步往中產社會過度,以及各種西方化的生活方式出現,包含大眾媒體、百貨公司、辦公大樓。
第二消費時代,在1945-1975年,這時的日本社會老年人口還是保持在較低比例,經濟處於快速發展階段,正式進入工業產業化時代,大量生產及消費各種物品,人民生活逐漸富裕,進入中產家庭,冰箱、電視和汽車等等成為家家戶戶的必備品。
第三消費時代,在1975-1997年,在日本爆發第一次石油危機後,出生率維持穩定的比例,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到14%,國民的勞動人口還在持續增加,整體的消費需求依然很旺盛,這個時期人們開始追求產品的質量,一些生活品質的物品在市場流行,包括收音機、錄音機、CD撥放器等。
第四消費時代指的是1998-2020年,這時候日本人口結構已經從根本改變,據統計,到2020年9月,老年人口占比已經達到29%,進入超老齡化社會,經濟增速放緩,消費降級明顯。例如:環保主義、共享經濟等。
第五消費時代就是2021年之後,在日本經歷物質生活的大起大落,人們開始往精神層面探索,更加注重精神世界的體驗。例如:現在日本流行一個被稱為"Well-Being"的理念,翻譯為幸福安康,也就是更強調個體在精神層面和身體層面都得到更深層次的滿足。
很明顯的,台灣同樣逐漸往這樣的趨勢前進。針對第五消費時代,作者三浦展提出未來將圍繞7個"S"展開,也就是七個未來趨勢,如果你正想創業或從事消費類型的行業,相信一定有很高的參考意義。
一、Slow,慢節奏
凡事不再追求效率第一,而是願意花時間、金錢去體驗享受高品質的事物,例如:播客Podcast的流行、還有提倡Citywalk這類的慢生活理念。
日本這幾年還有興起一些跟慢生活相關的,例如和快餐文化相對的"慢餐文化",強調手工製作、有機食品、在地產銷。以及和快時尚相對的"慢時尚",同樣強調手工製作、傳統技藝、舊物重新利用等。
聽說日本還有出現一種社會組織,稱為"世界放鬆運動協會",以推廣慢運動和輕運動為主,更重視趣味性和情緒價值。
二、Small,小規模
以前大家喜歡追求大品牌、大公司、大商場,現在人們開始轉向身邊的小型店家、小品牌、小場所,尤其是還有個流行文化,就是關注身邊15分鐘商圈,從大而美轉向小而獨特。
在東京,有個地鐵公司開發一個商業項目,名稱為"下北縣路街",特別用較低的租金吸引小品牌和工作室進駐,每個經營者都需要寫計畫書闡述自己的經營理念,這幾年甚至還強調拒絕連鎖店入住。台灣這幾年小農商場、文創市集林立,也都是為了打造獨特而休閒的生活為主。
三、Sociable,社交性、人情味
接下來AI人工智能的發展,會簡化許多需要人的部分,原本人與人的情感和關係很容易因為AI介入逐漸變弱,這時重視人與人之間的真實關係,反而更容易讓人感到幸福感,因此需要在智能化和人性化中找到平衡。
最近日本出現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叫咖啡洗衣店。洗衣店在日本、韓國、美國都有很大的需求,不過現在在洗衣店的基礎服務上,額外劃分出空間當咖啡廳,大家可以邊喝咖啡邊等衣服洗完,這時候可以喝咖啡認識鄰居、聊天開展社交生活。
聽說現在很多日本人會在洗衣店工作、帶小孩、跳舞、辦派對等等,就算不是為了洗衣服,也可以特別去咖啡洗衣店裡社交。
四、Soft,人性化
為了讓人們更好的享受生活,有更多的休閒和社交,城市規劃、交通系統、建築設計等都要特別考慮走路或騎車的方便度,讓城市能更適應慢節奏的生活模式。
日本2023年的Good Design Award設計大獎的養老機構"52間的緣側",就是特別把52間長度(大約95公尺)的日本傳統房屋設計中的緣側,連接室內和庭院的檐廊,這能讓養老院的空間和周圍的居民生活空間連接起來,打破原有的封閉模式。
五、Sustainable,可能性
現在日本還有流行一種生活模式,稱為"織補",織補就是將原本使用到破掉的物品,例如:襪子、杯子等等重新修補,自己上網買材料嘗試縫補,原本不值錢的東西,因為經過自己的親手補,多了一層意義。據了解,作者三浦展很多東西都是撿回來再利用,他曾經把穿破洞的襪子洗乾淨,把襪子剪下來縫在T恤上成為口袋。
六、Sensuous,感性(從感官刺激到精神療癒)
現在日本人比以往更重視古著,日本古著市場達到100兆,大約是台幣22兆,帶著情懷和精神療癒的古著,預計未來10年,市場規模可能會超過快時尚,不是因為買不起,而是更愛這種強調個性,有獨特故事感的物品。
作者三浦展也稱這種現象為"再生活化",從追求快速、廉價、大量的消費模式,轉向情感細膩的消費模式。
七、Solution of Social Problems,大概可以翻譯成解決社會問題,從利潤至上到社會關懷)
日本大手保險公司旗下有個養老機構"SOMPO健康",就在養老院裡設置了兒童食堂。這個動作讓老年人和小孩有了新的交流方式,據了解,兒童食堂從2023年11月開始設置以來,已經有14500名孩子參與。結果讓很多原來封閉、不喜歡社交的孤獨老人,在兒童食堂的開放日會特別換上乾淨的衣服來迎接孩子們的到來,因為孩子們的到來互動,養老院的老人身心都更健康,退租的人也變少了。
回到台灣來看,台灣目前可能還處在第四往第五消費時代的過程,作者三浦展說,雖然他研究日本的消費時代是從第一到第五,但不是到了一個新的時代,舊時代的消費模式就會完全消失,而是在現在這個快速發展、人們大量互相交流的時代,不同的消費時代特徵也可能重疊交錯出現。
以上就是作者三浦展針對《第五消費時代》的一些分享和解讀,希望你看完文章,能從這些變化找到屬於你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