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嗨👋🏻 我是 Andy CY
《連結》 是哈拉瑞 (Yuval Noah Harari) 的最新著作,繼《人類大歷史》、《人類大命運》、《21世紀的21堂課》又一磚頭書,哈拉瑞再次用他細膩的文筆提出了深刻的洞見,帶領我們從一個新的角度-資訊網路-去思考歷史與未來。
資訊的傳遞是建構人類與社會的基礎,最早人類使用口耳相傳的神話故事來凝聚彼此,後來開始使用圖像、文字紀錄來強化資訊,近代則開始透過科技更加速資訊的傳播擴散,人類社會就是一個透過資訊組成的網路,資訊網路傳播的正確性、秩序建構了社會結構、政治制度,現在 AI 人工智能的出現,將會是第一次有非人類的物種加入我們的資訊網路,而這又將會帶來什麼影響?
在這期的內容將涵蓋:
- 建立共同想像是人類合作的基礎
- 故事可以乘載的資訊有限,我們需要文件紀錄系統
- 資訊網路的正確性非常脆弱
- 資訊網路需要建立自我修正機制
- 資訊網路的屬性決定了社會政體的屬性
- 科技將會改變資訊網路
- 結語:創造新的意義體系
建立共同想像是人類合作的基礎
人類要與其他人類建立關係、維持長期往來,需要透過和彼此長時間的相處,才能大概了解對方的個性與過往,進而建立起相互的信任與感情,這個方式大概只能建立起幾百人的人際網路,人類學家羅賓·鄧巴提出某個人維持緊密人際關係的人數上限約為 150 ,這個數字也被稱為鄧巴數(Dunbar’s number)
語言的出現創造出了破局的可能,語言讓人與人之間可以彼此交流,更重要的是-可以創造故事,例如我們都是上帝的子民,上帝希望我們都做個有誠信的人,當創造出人對故事的連結,人與人之間要合作,就不一定需要真的彼此認識了,只要我們兩人都知道同一個故事就可以,同一個故事也可以說給上百、千萬人聽,讓人類的網路達成革命性成長。
當人類創造出了故事,也同時創造出了主體間的現實 (Intersubjective reality),主體間的現實指的是光靠人類想像存在的事實,像是法律、國家、神明的概念,這些事物並不像客觀事實存在(如:一顆石頭),而是需要有夠多的人相信他才會存在,一旦大家不相信了,主體間的現實就會消失。
舉個例子,【美國】這個概念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所有世界的人在腦中都相信他存在,一旦今天大家不相信了,或是一個外星人來到地球,他並不知道什麼是【美國】的概念,這就是主體間的現實。

Image Source: Midjourney
故事可以乘載的資訊有限,我們需要文件紀錄系統
人類的大腦很擅長記憶故事,任何資訊只要被塑造成故事的樣子,人腦就很容易吸收、保留、處理,但是故事能夠乘載的資訊是有限的,想像今天要紀錄一個國家每年的賦稅資料,這無法透過編造一個故事記錄下來,我們需要文件、書面資料來作為載體,才能夠確實的記錄這麽複雜的資訊,這就創造出了文件紀錄系統
以前要證明一塊土地是你擁有的,只要周圍鄰居說是你的就是你的,因為故事就是現實。如果今天有一個人-小明突然出現在你曾祖父的土地上,蓋了房子開始生活,讓整個村莊的人認為這是他的土地,而當初記得這是你曾祖父土地的人都過世了,原本的故事就改變了,這塊土地就變成是小明的了
現在文件資料取代了故事成為新的主體現實,書面文件變成了證明的關鍵,要證明這塊土地的所有權,變成是要擁有土地證明文件,這個文件變成了主體間的現實,擁有這個文件才是真的所有權。
在歷史上許多起義與叛亂,也都曾出現過攻擊文件檔案的情況,像是在西元66年的猶太大起義期間,起義份子占領耶路撒冷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火燒了中央檔案庫,希望靠著銷毀債務紀錄來贏得民眾支持,只要沒有文件紀錄,主體現實就會改變。
文件紀錄系統提高了資訊網路的乘載力,讓更多元、複雜的資訊都可以被記錄、傳播流動,這創造了新的秩序,讓人類可以開始管理更大規模、複雜的社會,資訊網路的演進推動了人類社會的演進。
資訊網路的正確性非常脆弱
當文件紀錄系統擴大了資訊網路的規模,就會讓資訊網路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如何維護資訊的正確性?
為了讓資訊網路做到真相的紀錄,就需要很大量的文件、資訊儲存,但只要資訊儲存量變大了,資訊檢索的難度就會提升,因此如何平衡正確性與秩序至關重要。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只要透過大量的資訊,當資訊的量體足夠龐大時,勢必就會讓真相越辯越明,這是一種自由市場的角度,但是事實上這條路並不通,因為資訊並不代表真相,資訊只是代表人類彼此相信的主觀現實,這個現實並不保證是正確的。
以獵巫運動舉例,在中世紀大部分時間中,歐洲社會並不在意女巫,有些教會甚至會積極勸阻民眾不要獵巫,但一切的翻轉就在於資訊的傳播。在 1490 年宗教裁判官克雷默 (Heinrich Kramer) 編纂出版了《女巫之槌》,這本著作是克雷默自己一個人想像出來的,他提出了一種可怕的陰謀論,強調女巫其實是個遍佈歐洲的地下撒旦組織,意圖顛覆教會與社會的存在,把整個歐洲拖進地獄之中。
《女巫之槌》剛發行的時候,教會人士對這本著作是有所牴制的,但是在印刷術的推動下,《女巫之槌》偏偏成為了近代歐洲最暢銷的著作之一,書中的論點迎合了人類深層的恐懼,這讓克雷默的名氣愈來愈大,越來越多人追隨他,社會也開始出現獵巫官僚制度,包括神學家、律師、裁判官等等,一個靠獵殺女巫的生態系出現了,越來越豐富的獵巫資訊,讓社會也無法斷言這一切資訊都只是幻想,難道這麼多的獵巫資訊之中,真的沒有半點真相嗎?
最終,獵巫運動讓總共約 300 萬人接受審訊,迫害了數萬人被釘在火刑柱上、遭到斬首,這顯示了自由的資訊市場並不一定能讓人看出真相,並改正自己的錯誤,想要讓真理真相勝出,就必須建立篩選機制,能讓天平往事實那一方傾斜,我們需要資訊系統具備自我修正機制。

Image Source: The Derenburg Witch Trial’ by Jörg Merckel
資訊網路需要建立自我修正機制
資訊網路自我修正機制的最佳代表就是科學社群,任何進入學術領域的資訊都經過層層把關,要發表新的論文、觀點,至少都需要以實證、數據來證明,過程中也有各種科學機構、學會、科學期刊來做審核,科學社群的同儕審查制度,確保了進入科學社群的資訊是經過檢驗的。
要想成為優秀的科學家,目標就是要提出前輩、老師都不知道的內容,沒有人會因為忠於某個理論、重複過去學者的發現而得到諾貝爾獎,只有挑戰資訊的正確性會得到肯定。
任何追求真理的資訊系統必須能夠識別自身的錯誤,並且勇於接受、承認批評與質疑,若沒有這種自我修正機制,系統中的錯誤信息就會持續累積,逐漸偏離真相。
資訊網路的屬性決定了社會政體的屬性
我們一般在思考民主政體與極權政體時,通常是以政府官員選任的制度來做判斷,但哈拉瑞認為應該要從資訊網路的角度思考:資訊流動的能力、自我修正機制。
民主政體是個分散式的資訊網路,資訊可以在節點中自由傳遞,不需要經過中央政府的審核,分散式的網路也允許一定程度的資訊不一致,不管是立法機構、政黨、法院、新聞界、個人都能夠自由地直接相互溝通,擁有彼此制衡、修正的能力。
極權政體則是個集中式的資訊網路,控制一切資訊流動,所有資訊都需要經過中央節點的確認,如果出現不符合主旋律、有損政府的資訊,或是可能會對社會秩序造成破壞,極權政權往往就會把資訊壓制下來,並不歡迎對中央挑戰。
極權政權也很擔心節點自行交換資訊,當資訊交換時,雙方就可能建立起信賴關係,有了信賴關係就可能組織起來反抗政權,所以極權政權通常對於人民、資訊都有很高的監視,就是需要確保資訊的一致性及阻斷潛在的反抗力量。
若有強人想要破壞民主政體,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攻擊民主的自我修正機制,民主的自我修正機制包含法律系統、媒體,若強人剝奪了法院的權力、或是全部安插自己的人,就可以癱瘓法律系統無法反制政府機構;而控制媒體的立場與聲音,就可以讓敢於反對政府的機構或個人被抹黑成叛徒、罪犯,進而遭到迫害。民主政體的自我修正機制一但遭到破壞後,就可以讓分散式的資訊網路變成集中式的資訊網路,讓民主政體轉變為極權政體。

Image Source: ace info way
科技將會改變資訊網路
在歷史上的帝國王朝中,人民之間資訊的傳播是緩慢的,無法建立起大規模的政治對話,沒有技術能夠支持民主政體發展,世界上的帝國王朝都是獨裁者的天下,從古羅馬、印度、中國各朝代都是獨裁的統治,直到科技的發展成熟,資訊的傳播代表有意義的對話可以發生,才讓社會開始具備大規模民主的條件。
我們見證了科技改變了資訊網路,從印刷術的出現讓書籍製作的成本降低,大量的書籍讓資訊開始跨越時間、空間傳播,而後網際網路再次縮短了資訊傳播的路徑,讓所有的資訊幾乎可以即時、跨越地球傳播,現代科技打通了資訊網路,為我們的社會、生活帶來真實的改變。
然而,科技並不是永遠向好,科技只是一種工具,要用它來行善或作惡是人類的選擇,現代科技也代表著大規模的獨裁成為可能,獨裁者可以透過科技實現全人類、全時段的監控,社會信用制度控制所有人的行為,破壞人類的幸福、影響社會的運作。
在歷史上,只有人類具備建立主體現實、大規模資訊網路的能力,而現在 AI 人工智能的出現,是第一次有物種也具備同樣的能力,AI 人工智能可以理解我們創造出的世界,甚至也可以加入成為新的創造者,我們必須要特別謹慎,小心維護資訊網路的真相,若是缺乏強而有力的自我修正機制,AI 人工智能將會為資訊網路帶來風險,宣揚扭曲的世界觀,助長肆無忌憚的權力濫用,AI 人工智能不需要真的統治人類,只需要透過資訊網路控制人類的主觀現實,就可以侵入我們的生活、價值觀,讓我們無法自拔。
我們需要為各種機構制度打造強大的自我修正機制,以確保我們的資訊網路能持續存在,並為我們所用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結語:創造新的意義體系
看完《連結》後,最讓我深思的是關於主體現實的概念,主體現實是人類創造出來的概念,也是我們建構價值觀、意義的載體,當今天 AI 人工智能可以理解主體現實,並進一步加入創造主體現實的行列,這帶來的影響就是我們思考世界方式的改變,當 AI 逐漸成為我們認知和決策的基礎建設後,AI 的想法將進入我們人類的資訊網路中,我們對於「意義」的概念將開始不可逆轉地由 AI 人工智能定義。
當我們接受並習慣於 AI 人工智能的方式理解自我、定義價值、尋找意義, AI 就可以決定我們的價值觀,未來的世界中,人類並非使用 AI 的主體,而是生活於 AI 所塑造的世界觀之中,這種定義人類世界的能力,是一種我們沒有見過的力量,我們是否已經意識到自己正逐漸被 AI 定義,而非僅僅是在使用它?
作者哈拉瑞在書中極力呼籲人類小心謹慎,不要天真地認為 AI 不會造成影響,關於這點我跟他持不同的觀點,我很認同 AI 會影響人類資訊網路的概念,但我認為相信帶來的結果會是正面的,我覺得人類文明本身就是具有反脆弱性的特質,每個個體之間的差異就是我們最大的優勢,AI 人工智能可能會帶來一種新的價值觀,但我們還是有能力做出選擇判斷,就像人類的教育體系,每一代人之間都會出現價值觀的進化,儘管都是由上一代人作為教育者,但後代還是會演變出自己獨有的價值觀,當 AI 建立了一種新的主體現實、創造新的價值觀,我認為這會是豐富人類價值觀的輸入,讓我們人類擁有更多可能性。
如果有什麼想法靈感,歡迎到 Patreon 留言跟我交流,若你喜歡這期的內容,歡迎邀請朋友一起訂閱《變革成長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