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2022-2024,魚豐)
◖◖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關於金錢的渾沌-
..
◖◖ 關於故事,我喜歡看群戲,特別是能夠營造出時代面貌,包羅時勢紛爭的立場,而《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沒有廉價地醜化「天動說」的擁護者或視異見為寇讎,所以分外欣賞。故事劃分時期、超越時期的敍事形式,更是符合「從故事衍生形式和風格」的定理。
.
.
《地》講述以科學推翻教廷權威的唯一宇宙觀,以「地動說」反證「天動說」。故事的時間線長延,在時敍框架中放進甚麼,是一項作者思維的歷練,而《地》是難得的結果。
.
.
第一難得是「框架(Framing)」。不是視覺動物所討論的攝影構圖,而是「時間框架」。人物如何捉緊方向,如何完結生命,如何呈現人的歷史意義,都是框內重要的內容。故事給 YOLO主義者帶來地心吸力,對人生沒答案、沒意義的智者微笑。《地》的精神好像和當代潮流格格不入。
.
.
第二難得是「成熟、強硬」。對比現實,普羅民眾求存世故,立場風骨日漸貶值,諸如此類,第一話就言中了。甚或極端,片言隻語就衝上吵鬧的鋒線,對比出《地》的成熟,認真對待異同立場,壓抑不屑他者的態度,持續描寫對立觀點,難得!
.
.
第三難得是言至「金錢」。故事經過「地」、「知」、「血」(「チ」的同音三義)三大情節追求地動說的真理,在結尾銜接 16世紀的重商時期、新教改革。關於金錢的渾沌,最後擱筆在資本主義、近代民主的萌芽時期,原作和動畫同樣留下了一個「對話框:『?』」作結。
.
.
第四難得,全篇並無分岔支線,形式與人物精神吻合: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
.
.
◖◖ 【後記】
在《地。-關於地球的運動-》的最後一話,其時代背景虛實交織到 16 世紀的歷史,探知宇宙的大任落到現實的天文學家哥白尼手上,而魚豐更把「問號」代替成作品的句號
,除了「所指」要延續求知的真理
,還「能指」在 16 世紀的資本主義壯大下尋求真理
。若《地》經過無數的「地」、「知」、「血」才追求到地動說的真理,同理,最後的「問號」也問在資本主義和民主制雙生兒的擺弄下,要淹沒多少「地」、「知」、「血」才達到真理?
.
.
◖◖ 撰文:錫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