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維新初期,1871年6月明治政府確定以「圓」作為貨幣單位,採行十進位制,一圓下分一百錢、一千厘。
1882年10月「日本銀行」成立,作為日本的中央銀行。1899年日本採行金本位,訂1日圓等於0.75克黃金或0.4985美元。這個匯率維持到1931年底日本放棄金本位。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圓兌美元都在0.2~0.3之間。

明治四年 (1871) 1日圓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進入美國佔領時期。1949年4月美國為了穩定日本經濟,作為布列頓森林體系的一環,訂1美元兌360日圓的固定匯率。

布列頓森林體系
1971年美國放棄金本位,是為「尼克森震撼」(Nixon Shock),象徵布列頓森林體系名存實亡。1973年日圓兌美元改採浮動匯率,不過日央持續進行匯率干預,日圓幣值長年被過分低估。
1970年代1美元兌210 ~ 300日圓 (1974~76)
1980年代上半,1美元兌220 ~ 240日圓
1985年《廣場協議》使日圓急速升值,從1:240升到1:128 (1988)
1992年底曾達到1:123,1995年4月達到歷史新高的1:80
19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破滅,日圓開始貶值,2002年2月達到1:134。再加上日央推動「零利率」,使日圓幣值被低估。市場上盛行「套利交易」,借出低利率日圓投資其他高利率貨幣。

由左到右分別為日圓硬幣1、5、10、50、100円正面

由左到右分別為日圓硬幣1、5、10、50、100円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