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善於看到人好的第一面,像是童話故事那樣,我們都被瞬間的英勇所打動。
《童話故事下集》整體高開低走,前面相當好看,但是後面並沒有維持住這個期待值。
故事的軸心相當清晰,在闡述婚後的真實面。開頭講述他們相遇的故事幾乎就是常見的少女漫畫套路,滿符合童話故事的設定。但最甜蜜的橋段在這裡就戛然而止,王子跟公主回到城堡後並沒有展開幸福的生活,而是成為一個媽寶男,公主要面對的最大的惡並不是能夠斬殺的巨龍,而是沒有手段制伏的婆婆。
「你以為找到一個人作伴,會是一加一等於二,但其實不是。是一加一等於一,你自己要變成0.5,所以不是伴,是絆。」
這部劇呈現血淋淋的婚後生活做得太過優秀,看完第一集就想要支持他們離婚。住在婆家除了被婆婆干涉生活之外,還要負責家務、被逼去拜拜,但同時難以真正融入家裡,尤其在看到婆婆把宜玲洗過的碗再洗一遍,真的很令人難過。
不過最可怕的是他老公完全沒有注意到老婆的困境。
不僅想要拖延搬出去,也不做好中間溝通的角色,僅僅是作為老婆跟母親的傳聲筒,懦弱得令人生氣(但同時這代表角色塑造得好)。曾學友漠視他老婆在生活上的種種困難與不願意,沒能做好一個堅實的後盾角色,在看到直接放在冰箱的披薩之後,完全能理解宜玲的爆走。
但曾學友也並不是沒有優點的人,他其實相當體貼,會記得結婚紀念日、會顧小孩、在宜玲疲於工作的時候處理好雜事、對待工作也認真負責。在如此立體的面向之下,也能同步感到宜玲的糾結:或許是因為知道他老公始終是個很不錯的人,才沒有真的提出離婚吧。
刻板印象裡幸福的生活是有小孩的。
曾學友也從沒勉強宜玲要有,這是他好的點(雖然他表露出巨大的渴望)。不過在宜玲的子宮與外在壓力的催促下,他們還是展開了備孕的活動。
(這部劇最大的敗筆絕對是宜玲的子宮跑出來說話,這真的太過突兀,完全沒有必要。不僅沒有幫助到劇情的發展,也沒有進行妥善的收尾。)
準備生小孩的過程相當艱辛,喝符水、吃超補的食物、中藥、將床位移動到飯廳、設定時間做愛,各種非自願的偏方。最大的困境依舊是在如此的逼迫之下,曾學友仍然沒有阻止老婆身上的迫害。雪上加霜的是,在被母親逼問看醫生的狀況時仍扭捏不說出真相,甚至對宜玲生氣。
最現實的一面是,當發現是自己的小孩不孕,所有親戚都沒有聲音,連媽媽的姿態都軟了下來。即使母親自責這段演得相當不錯,但仍然讓我難以共情。所有親戚的攻勢草草了結,媽媽同意他們出去住,我了解是情理之中,但卻仍然為宜玲打抱不平,一方面也呈現出傳統社會裡面對女性的不平等,這個議題在這部分呈現得很棒。
主線發展的同時,王子跟公主又有各自的異性友誼。
曾學友這邊的劇情主要圍繞在女同事小鹿,雖然他前面演得不錯,尤其是在訴說自己單親背景的時候。但後面有越演越尷尬的趨勢,(包括兒子的角色)加上看得出來曾學友對他完全沒有動心,反倒覺得他出現的篇幅過長,即使客觀來說小鹿確實可以滿足他想要小孩的需求,但卻沒有真正帶來什麼威脅。
但這個角色並沒有演出更多跟單親有關得深入探討,會讓人有點難以辨認這個角色出場的原因,是我覺得沒有寫好的部分。
這部主要的視角是從宜玲出發,前期也大量圍繞在宜玲的獨白。他的獨白相當有趣,吐槽也精準,柯佳嬿完全放掉形象的演出相當精彩。但過多的時間在角色的獨白,而不是透過實際的對話來展現個性,稍讓我覺得角色塑造得有點偷懶。是個前面用起來新鮮,但後期太膩的表現手法。
而宜玲這邊的藥劑師路線看似窩心,但實則是個中央空調,對所有女生都是這般親近。不過這條支線也有明顯的缺點,在中間這個角色突然消失,在最後才又突然出現把故事說完,又再度消失,這樣的敘事節奏相當奇怪,這個角色更多是作為Rain的誘惑項。
但明明者個角色是如此貼合這部劇的核心:訴說我們大多時候只會看見人好的一面,但暗面始終才是長遠的關鍵。
而另一邊的人偉,我一開始更懷疑有可能是Rain的人選,因為把人偉念快一點就會變成Rain了。(感覺台灣人會玩這種爛諧音梗?)或者說這樣寫可能有辦法讓宜玲更加糾結?不然他們兩人從頭到尾感情都堅定到不行,多安排這樣一個初戀對象感覺意義不大,也沒有發揮好的感覺,宜玲始終是過於堅定,即使是想要離婚也沒有絲毫變心。
故事走到尾聲,結尾是曾學友坦承自己就是Rain。以篇幅來說Rain就只能是他,但這也讓前面的誤會選項顯得牽強,真的剛好能遇到條件跟交友軟體一模一樣的人?甚至對方也在玩相同的交友軟體並有同樣際遇,過度的巧合讓結尾的力道有所減弱。
而為何曾學友可以配對到宜玲?是因為他知道所有他會喜歡的特質,並且就這麼剛好地配上了。我還寧願他說是用工程師的身分駭進去強制配對,都還有說服力一些。他這樣略帶心機的操作跟前面的形象差異有點過大,並且伏筆對於這個地鋪陳過少,感覺多少有些硬要。許多Rain的言行跟曾學友實在太過難以搭上,導致這個結局雖然編排上在情理之中,但我個人難以接受。
(最諷刺的是,他知道他老婆喜歡的事情跟類型,卻沒有跟他一起做。)
這部劇想要傳達的主軸在一開始就已經說盡大半,後半段的敘述顯得有些冗贅,劇情張力也不夠,是後期乏味的主要原因。
《童話故事下集》是個演員大多演技在線、情感傳達真摯、(前期)節奏流暢的作品,但有不少可惜的地方。如果將後面的糾結處理地更加深刻,或者是將Rain這個貫穿的角色給足線索,我覺得會是更精采的作品。
這部劇的一大特色就是會使用拍攝廣告的方式闡述角色的內心世界,或者是發生的真實情況。這是個相當巧妙又有趣的手段,加上宜玲本身的職業是剪輯師,如此合理的呈現方式為故事增豔許多。只是後期除了獅子頭之外就不見這樣的敘述方式,是我覺得非常可惜的一點。
這部同樣還有許多不錯的鏡頭呈現,像是一開始宜玲跟Rain聊天時的細節,在接露更多資訊的時候對話後聲音跟形象也隨之轉變,是我很喜歡的一幕。
我們總是善於看到人好的第一面,像是童話故事那樣,我們都會被瞬間的英勇所打動。但那始終只是一個立體的人的一面。我想這部劇想要說的,是我們能否愛上一個人的影子?不只是他陽光的那面,而是所有生活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