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江有水千江月」一書,是作家蕭麗紅民國69年度聯合報長篇小說首獎著作。
45年前剛出版時,早已一睹為快。當時年輕涉世未深,關心的只是男主角大信、女主角貞觀情愫的滋長、轉折,和嘎然而止的戀情。對於結局的安排就像網路上許多年輕的讀者反映一般,大信一封短箋寥寥數語,就可以決絕地將澎湃的感情一刀兩斷,令人莫名難解,甚至有種草草結束的感覺。 45年後,再重讀一遍,已不再聚焦男女主角的戀情發展,而是思索是怎樣的成長背景,滋養出作者恪遵傳統女性─溫良恭儉讓以及三從四德的觀念,以及嫻熟鄉土人情世故與節慶民俗典故的能耐。書中的世界,女眷們大抵善於持家以夫為天,婆媳妯娌的相處,廚藝女紅的技能就是女人的生命課題。那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妻賢夫旺,一片祥和的純美世界。現在的女性,婚後辭掉工作,專心持家,可是大家羨慕的「貴婦」、「少奶奶」等少數民族。因為男女一樣受教育,一樣肩負家中的經濟,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型態已然消失。過去大家庭共生結構瓦解的同時,四十幾年前的台灣農村社會,理想的女性樣貌,溫情的家族關係,還有節慶習俗維繫的濃厚人情味,無疑成了匪夷所思的烏托邦世界!
也因為兩性關係的變易,現今講求的「理性平等的溝通」,則是傳統社會所欠缺的。以這個觀點,重新詮釋書中大信由於貞觀過於擔心他的安危,而未經他的許可,擅自告知他母親大信在軍中碰到的困境,致使他母親趕到軍中探視。就因此舉不得大信的諒解,沒有任何溝通就決絕與貞觀分手。這樣的行徑不就是傳統男權社會的極致表現嗎?而貞觀壓抑委屈情緒,默默承受大信的誤解,不也是過去禮教對女生產生的制約行為嗎?以前感到莫名難解的分手理由,重讀後也找到了答案,不再覺得結局是草草結束。反而驚嘆作者似乎預感過去「男女不對等的時代」,即將畫下休止符,卻又能氣定神閒地紀錄下那段「回不去」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