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恍若迷失林間,霧色的林間,然而,只是朦朧景色,所有對象都混亂,所有圖像都不美……林間如此濕冷,恰如低谷,只剩微微的光線,永恆的東西?徒有熱情沒有力量我將會禮摧毀……,任它所有對象都混亂,任它所有圖像都不美吧。
賴香吟〈霧中風景〉出自《霧中風景》
說起〈霧中風景〉,那又要提到有關於「愛」的事;或許在這過分理性的社會下,愛與感性應是我們的本質卻反倒像是我們人生中會不斷出現的小小插曲,但每每這些人生中的例外悄然出現的當下,我們又會手足無措,又會做出些糟糕的抉擇,或者令人後悔的決定,這可能也是我看完這篇作品的當下的第一個念想吧。
書中主角是個明星女中的學生,作者以女主角第一人稱視角書寫,說明她無法融入其他女生的社交圈所產生的寂寞感,與略顯男性的生活方式,來埋下與沈老師兩人往後複雜關係的伏筆。
而這裡的寫作手法與這部作品往後的書寫模式都會呈現出一副「朦朧」感,像是看似是同性戀、看似是愛,但我們身為讀者永遠沒辦法將「看似」那兩個字去掉。而深究其中的主題核心,「愛」的形式在這部小說中也同樣是「朦朧」的 :
直到今天,我仍然無法確切說出她要什麼,而她又想經由我得到什麼?那時的我毋寧以為是自己從她身上竊取到了什麼吧。我問她你為何對我這麼好?她說因為我喜歡你,(因為你是一個令人心動的學生。)
女主角與沈老師的相遇來自於美術上,沈老師是個女老師,她在故事中是被女主角的繪畫所吸引,但我認為沈老師被吸引的主要原因是一種「共有的孤獨感」,但沈老師誤判的是年輕人的孤獨非她所面臨的孤獨。女主角的孤獨更多是她生而如此的感覺,當這成為一種天性時,就會渾身散發出孤獨的氣味,因為它渾然天成,但它不是我們眼中的那般具有感性的殺傷力,所以也不會連帶的使女主角做出逃離孤獨的行動。
下課後,我們經常在校園裡散步,或去公園裡談話,擠滿了人的餐廳裡,她會找到位子給我坐下。黃昏不再那樣令人茫然了。假日她帶我去旅行,細雨的林間她想要親吻我,我躲開了。/「你真是個孤僻的孩子。」她若無其事地說。
而沈老師則不一樣,她的孤獨在故事中段有說到,更多像是缺乏關愛的孤獨感,她想藉由愛人來緩解這份孤獨,卻時刻要求著對方返還相等的愛意、相等的信任,這也使她對於女主角的愛畫上了層「朦朧」之感,畢竟歸至愛情則似乎過於利己,歸於師生情又太過淡薄如水;夾在兩者之間,又略有「親情」成分,畢竟後段也有提及她喜歡帶女主角去買菜這些事情。但總歸不能夠定義。
年少的我雖慒懂,多少也看得出來沈老師的生活仍在一種愛的境遇,她以為這能夠快速地推進她人生的深度。所以,有的時候,她不知不覺會去誇大這分感情的形式,以致於連身世性別都混淆,而且,所謂激情何嘗不是經常發端於對禁忌的冒犯呢。
女主角對於沈老師的愛視為一個成年人的寄託,就像是感性的插曲出現時,人們往往會做出最想要的選擇而非最理性的選擇。沈老師選擇與女主角保持這種曖昧的關係,被女主角形容成一種為了激情與逃避而為之的行動。而由第一句的那處括號(因為你是一個令人心動的學生。)我認為是女主角的自我解釋,「我喜歡你」被女主角刻意解讀成師生情誼,足見其不願把這段關係視作愛情。這也為之後兩人的衝突埋下另一個伏筆。
沈老師也埋怨他古板無趣,是的,沈老師是太美麗耀眼了,在我們那所校園裡,她的身影一直令人憧憬。「你愛沈先生嗎?」我忍不住問。/ 那時的我多麼希望她告訴我:(是的,我愛這個人。)因為,那樣我也許可以在那種和諧的幸福中得到平靜,就像夕陽沙灘上歸家的人影,一切再不需要往前了,然而,她只是不經心地回答我:「誰知道呢?」她像個孩子般地咬咬嘴唇:「一群女伴中他走過來,唯獨只對你求婚的時候,你會不心動嗎?」
這時要提及另一個作品中的人物,沈先生,他的出現將是往後衝突的起火點。
我一直相信,回憶會在我們心上留下什麼永恆不變的東西;雖然那經常是說不清楚的,就像霧中朦朧的風景,我們只能以心靈的觸覺去看見。那時的我,或許已經感覺到在心上有一種生命的祕密在發生,但我還沒有了解到那只能是一種私密的愛情。
有關這個「私密的愛情」,這要從女主角與沈老師吵架過後,與沈先生對話的內容開始剖析起,同樣的沈先生與女主角也有一種「朦朧」的愛。在那段對話的內容中我認為有兩個點是女主角第一次感受到的 :
「不是僅僅眼見為憑的真實,是在那個畫面中你所感受到的真實,也是因為這樣,所以你才會渴望表達那個畫面。」
故事接續將進入高潮,因為女主角在實感的探究愈發深入,她也愈發無法克制自己內心中對於沈先生的愛。這裡必須說作者多層次的寫法令我感到非常敬佩,能在不刻意拖沓劇情的前提下,使這份探究與這份愈發明顯實在高明。這裡各位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前往觀看,
我仰頭看他,我不能明白他為什麼只跟我說對不起。他環抱住我,蒼老的手臂緊又再緊地把我摟進懷裡,我感覺自己像顏彩那樣化開,我不能自止地哭泣再哭泣。
「不要哭了,」他輕撫我的頭髮:「我都明白的。」
「不,你不明白。」我堅定地仰起頭:「你不明白。」
(不,你不明白的。我有那麼多的話要述說,然而卻不能述說。我們是為表達而存在的生命,但是,當我能感受到那樣多卻完全不能表達。不能表達。那是一種多麼激擾的痛苦。不要對我說:「去吧,去長大成人。我都在的。」我的心裡一百次一千次地喊:不,你不明白的,我若能夠如此輕快飛走,那麼我們要追求的真實能是什麼呢?倘若例外的生命真不被允許,倘若我真必須離去才能求取生活的平安,那麼,我再不會回來了,我再不會渴望描繪你,我將對你喪失繪畫的信仰,喪失這個我之所以愛著你愛著生命的最大道理……)
不,兩人的確都不明白。
這也是為何兩人的愛會有「朦朧」之感。因為女主角對於沈先生的愛來自於實感,這也是愛最常見的發生形式,時常人們會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會愛上她 ?」這個問題源自於愛人本身就不存在理由,理由是相處過後為了說服自己而下的結論,卻冥冥之中也成為愛情裡的束縛,我為何愛她是如此,為何不愛她則更是如此,因為我們打從心底不信任實感。而沈先生對女主角友愛嗎?我覺得有,但他看清實感的現實時,開始學會了忽略與欺騙實感,別以為我的意思是真的欺騙,他只是很順理成章地說服自己,這是段萬萬不可促成的戀情。這也是這段高潮精彩之處,一個人擁抱實感,另一人則背離實感,兩人的實感根源都是對彼此的愛。
所謂思維、意志、觸覺等等,我已漸漸明白,然而,我要比你更勇敢啊,沈先生,當我意識到例外,我就必須回答我就是那例外,唯有那樣,才可能飛翔,才可能表達,而表達會走到真正的平安,或休止,表達是愛的全部──
結局的解釋也似乎預示著女主角並沒有放棄追求實感,但就像霧裡的風景般,實感本身就是個模糊不清的東西,我們只知道自己想見到的那一面、那個樣子、那般風景,至於那事物的本身是什麼 ? 不知道,或者根本沒有那種東西吧。好比愛情,因為朦朧與曖昧不清,才得以存續。如果你相信你眼前的這個人是你的此生摯愛,那麼他就是你的此生摯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