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倫斯和都勒斯是區間光體三分性主星法的兩個主要文獻來源。瓦倫斯的論述較為廣泛,這也是他在《占星選集》第二冊介紹的第一個技法,緊接在第一冊行星和星座等基本概念的相關內容之後。都勒斯談論此技法的切入點與瓦倫斯非常相似,瓦倫斯只看區間光體的三分性主星,而都勒斯會看其他行星和區位主星的三分性主星。都勒斯的著作一開始就強調了他對三分性主星的重視:
我告訴你,三分性主星決定或指示了一切,人世間的一切的苦難,也由三分性主星做主。瓦倫斯似乎只將三分性主星法應用在區間光體,然而他相當重視此技法的分析內容,並且在《占星選集》的不同章節中,頻繁地使用此技法來判斷本命星盤的「整體支柱」(general support,katholikos hupostasis)或「基礎」(katabolē)。兩位作者都認為此技法涉及命主的安定、支持和幸運,有時也與命主的顯赫(doxa)或榮耀(lampros)有關。瓦倫斯是在「幸福」(eudaimōnia)的這個大主題下討論此技法,但他此處的意思似乎更接近「榮華富貴」(prosperity),奠基命主不同生命階段中享有的物質等級與安定程度。因此,對瓦倫斯來說,至少在《占星選集》與此相關的內容中,幸福的概念似乎部分建立在傳統認知上的健康、財富和安定等事物。
此技法的第一步是找出區間光體,即日間盤的太陽或夜間盤的月亮,以及光體的所在星座,進而從該星座找出三顆三分性主星。
根據瓦倫斯的說法,這三顆行星將為本命星盤提供「總體支柱」或是「基礎」。若它們在星盤中的配置良好,那麼命主的生活將是安定、幸運,並且可能出人頭地。若它們的配置不好不壞,那麼生命的發展會較為平凡或中等。最後,若三分性主星的配置不佳,那麼命主的人生將會不穩定、不幸和平庸。
區間光體的三分性主星也將人生切分成不同階段,每一階段的生命品質,都視三分性主星的狀態而定。根據都勒斯和瓦倫斯的說法──主三分性主星主管人生的上半段,次三分性主星主管人生的下半段,而末三分性主星(譯註:又稱協作主星)則協助這兩階段人生的運作。這點很重要,因為這是希臘化時期和中世紀傳統,在技法上分道揚鑣的重要領域之一;在中世紀作者的眼中,三分性主星將人生分為三個階段,而不是上下兩階段──第一階段由主三分性主星主管,第二階段由次三分性主星主管,最後的第三階段由末三分性主星主管。
這似乎背離了將人生分為上下兩階段的希臘占星用法,而原因很可能出自都勒斯的波斯文-阿拉伯文譯本。我們來看看這是怎麼發生的,而這段譯文正好說明並示範了我們在使用這些不同版本的文本時,應當注意的一些問題。
綜觀都勒斯的著作,他似乎依循了通用的希臘占星技法,也就是以三分性主星將人生分為上下二階段。在討論婚姻主題的時候,都勒斯一度指示讀者查看金星的三分性主星,而此文本的波斯文-阿拉伯文譯本,卻似乎把此技法寫成將生命分成三階段:
若金星的主三分性主星位在好區位,而次三分性主星位在壞區位,那麼他人生初期與女性相關的事項發展良好,而晚期則不佳,因為金星的主三分性主星代表早年,次三分性主星代表中年,末三分性主星代表生命晚年。
然而,底比斯的赫菲斯提歐,恰好留存了都勒斯同一主題的希臘文版本,當把它與阿拉伯文譯本進行對比時,很明顯地在希臘原文中,都勒斯實際上只將人生分為二階段而非三階段:
再次地,我們將都勒斯詩句中,討論尼切普索和其他作者的內容做個摘要(……),每當主三分性主星處於有利位置,但次三分性主星狀態不佳時,代表早年的婚姻很好,但晚年很差;當二者狀態互換時,境遇也隨之改變。
這樣看來,這段描述似乎在都勒斯的波斯文-阿拉伯文譯本中有了微妙的變化,可能是出於誤解或翻譯錯誤,而這點顯著地改變了後來中世紀占星傳統的應用方式。
瓦倫斯和都勒斯似乎都認同,尖軸是分析區間光體三分性主星狀態的關鍵。在判斷三分性主星的狀態時,他們都強調將尖軸的概念作為主要考量條件,甚至無視在不同情況下(如位在第八區位)可能會帶來挑戰的配置,而傾向強調尖軸和接續區位普遍比衰落區位更有利。
根據這種方法,當任一顆三分性主星位在任一尖軸或樞軸區位(第一、第四、第七、第十區位)時,會被解釋為良好。當任一顆主星位在接續區位(第二、第五、第八、第十一區位)時,則被解釋為中等或居中。最後,當任一顆三分性主星位在任一衰落區位(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二區位)時,則被解釋為負面或壞的。此技法強調尖軸的用意,似乎是將三分性主星的概念與命主的幸運及財富連結,而位在尖軸區位象徵鼎盛的財富,位接續區位象徵財富的積累或增長,而位在衰落區位象徵著財富的減少或耗損。
都勒斯和瓦倫斯著作中的星盤案例,都使用整宮制演示此一技法,並不斷強調擁有更多尖軸區位配置的重要性。都勒斯的確一度談到,要依三分性主星與四軸點度數的緊密程度,來判斷命主的財富規模,並建立了以四軸點度數為起點,每15度為一單位的評等制度;然而這看起來像是根據赤經時間,而非精確的經度,因此尚不確定他這裡所說的第二層宮位制是等宮制,還是指象限制的四軸點。
當瑞托瑞爾斯在他其中一個星盤案例使用區間光體的三分性主星法時,他似乎同時談到了三分性主星位在整宮制和象限制的尖軸議題,最終他從某顆三分性主星得到的結論之一,似乎更強調此行星位在象限制中的衰落區位。就像瑞托瑞爾斯的例子,目前尚不清楚這是否為希臘化晚期傳統的變革,抑或他單純是更加明確地說明了那些在早期就已經默默流傳的技法。這似乎是個值得一併研究整宮制和象限制的領域,特別是其中被高度關注的尖軸概念,以便釐清哪種宮位制在實際應用中效果更好。
一旦根據三分性主星及其狀態,將命主的人生分成上下階段,就能夠展開其生命序列中的不同場景。若區間光體的主三分性主星配置良好,但次三分性主星的配置不佳,則說明命主的上半生順遂,下半生則不佳。反之,若主三分性主星配置不佳,但次三分性主星配置良好,那麼命主的上半生是艱難的,但下半生則會很順遂。若兩顆三分性主星都配置良好,那麼命主一生都是幸運的;若兩顆三分性主星都配置不佳,那麼命主一生都會是不幸的。最後,當上述任一種配置與其後的配置調換時,也會有相應的變化,代表情況更加和緩;另外也會根據協作主星的狀態而有變化,不論是強化兩顆主三分性主星,或是透過反作用拖累它們。
瓦倫斯指出,須注意三分性主星的廟主星是否配置良好。他說,一個良好的配置可能會被一個配置不佳的廟主星全盤推翻,反之亦然。這基本上是將反作用的概念,應用在區間光體之三分性主星狀態的研究上,並且對於翻轉原本配置良好或不佳的三分性主星狀態非常有用。
三分性主星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