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富不過三代」這句話聽起來像是一種安慰劑,讓窮人覺得自己還有機會翻身。可現實就像翹翹板一樣,重的一端始終壓著地,輕的那端怎麼跳,都只是空氣中一抖。
常有人說,這世界是公平的,只要你夠努力,機會就會來敲門。可請問——哪一戶人家的門,是開在你這層地窖的?你連門鈴長什麼樣都沒見過。一台直達頂樓的電梯,富人早就按好樓層,窮人還在四處找開關,甚至連門在哪都不知道。
看看四周,富人依然穩坐金字塔頂端,人手一只精品包、名車代步,在家看股市高起,醒來賺利息,房產如同收藏。反觀一般老百姓,薪資低得可憐,支出卻高得離譜。每天領著像笑話一樣的基本薪資,在柴米油鹽的沙漠中爬行。跑業務、跑外送、跑三點半,還信那套「只要撐過去就會好」的鬼話。孩子要上學、長輩要看病,一旦買了房,生活立刻被房貸壓出灰色調,焦慮如霧般瀰漫家中——「不能生病,不能失業。」
少數人或許能靠運氣翻身,考上好學校,娶嫁有錢人,或是創業成功。這些例子就像彩券得主,雖然會被新聞報導,但卻不是你的故事。即便意外獲得一筆財富,缺乏人脈、知識與經驗,幾年內也極可能因投資失利或慘遭詐騙,最終跌回社會底層,甚至更慘。
影劇喜歡描寫窮人奮鬥、逆襲成功,或者要人們正面迎向未來的故事,其實是在鞏固階級、粉飾現實。有錢人本來就是有錢人,窮人則是窮人的思維。真正的遊戲規則是:有錢人讓錢生錢,窮人只能努力不讓自己生病。
有人出生在坡頂,就算滑落也有安全網;有人從坡底往上爬,每一步都要提防現實踢你一腳,然後順勢滾下去。有錢人的資本從來不只是錢,而是窮人的存在。所以他們必須確保,這世界有足夠多的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