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疫(1) 潛伏日

N. Vale-avatar-img
發佈於島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2030年6月24日

下午5:15|台北市 某醫學中心急診室


「小心頭部!」

自動門「嗶」地滑開,兩名救護技術員推著病床快步穿過急診室濕滑的走道。傍晚的雷雨剛停,地面仍殘留著濕氣與淡淡的消毒水味,空氣濕悶、混濁。

擔架上的男子約莫四十多歲,臉色灰白、神志不清,四肢僵硬,嘴角發紫。他的左手臂整條腫脹發亮,皮膚呈現詭異的深紅,甚至略帶發黑的斑點。

紗布包裹在腫脹的肌膚之上,卻壓不住皮下蔓延開來的紅腫與壞死跡象

「男性,46歲,從花蓮分院轉來,當地已經做過清創手術,初步診斷是蜂窩性組織炎合併感染性休克。意識間歇清醒,目前體溫偏低——剛剛量只有34.5,血壓掉到82/47!」救護技術員快速的報告著。


「推進這邊床位,快,接上監測!」

說話的是急診室的值班護理師——小敏,她年約二十五歲,剛進急診室不到兩年,個性天真直率,做事熱心,雖然偶爾還不夠冷靜,但常帶著一股衝勁與好奇心,是護理站裡最有朝氣的存在。


林芷萱緊跟著步入觀察區,戴著口罩,步伐沉穩。她二十七歲出頭,是這間醫學中心急診室的資深護理師之一,平時話不多,但處理狀況條理清晰,情緒穩定,是大家都倚重的「學姊」型人物。

她外型清秀,有一種不張揚的氣質,說話不快,神情平靜,就算在夜班遇到三床暴躁病人也不見她臉色有任何波動。這樣的沉著,不是書本教得來,是幾百次危急狀況中培養出的本能。

她迅速掃過男子的皮膚顏色與呼吸頻率,目光停在那條腫脹如鼓的手臂上,再看了看螢幕上跳動的監測數值——血壓偏低,心跳加快,血氧忽高忽低。這樣的變化,與蜂窩性組織炎過去常見的表現似乎不太一致。

「體溫再量一次,血氧持續觀察。」她語氣簡短。

小敏點頭照做,雖然表情有些緊張,卻沒有多問。她早就習慣聽從芷萱學姊的節奏。


「他剛剛還睜眼一下,問我們這是哪裡……但現在叫不太醒了。」其中一名救護員邊調整氧氣罩邊說。

林芷萱沒有回答,只是快速記錄。這名病人身上的氣味讓她皺了眉——不像是普通的體味或藥物味,更像某種……難以形容的東西。淡淡的、黏膩的、令人不舒服的「冷」。


一名中年女子緊隨病床走進來,臉色慌張,身形瘦削。她不發一語,只緊抓著背包帶,眼神死死盯著丈夫的臉,像是在等他突然睜眼呼喚自己。

林芷萱轉頭看她:「妳是病人的家屬?」

女子點頭,聲音顫抖:「他這兩天都還好好的,昨天半夜開始……整個人又突然像變了一樣……」

說著說著,她下意識把右手蓋在左手手腕上。林芷萱注意到了,那是一種想遮住什麼的動作——她的左手腕,微微紅腫。

她心裡微微一動,但沒有多問。眼下最重要的,是病人的狀況。

——主治醫師應該快到了。


下午5:17|急診室


「病人在哪?」

聲音從走廊另一頭傳來,沉穩、有力,語調略低,帶著一絲急促。

林芷萱回頭,只見陳宇昊快步穿過護理站,步伐筆直、腳下幾乎沒有多餘的聲響。他身穿深藍色手術服,腳步急促卻不顯慌亂,像是剛結束前一床病患處置後立刻轉場過來。


他看起來不過三十出頭,眉目立體、神情銳利,是醫院裡少見「一眼就讓人放心」的主治醫師。外型亮眼,但沒人因為這點小看他,因為他辦事一向乾淨俐落,脾氣不好,容不得拖延。


林芷萱迎上前,「花蓮轉來的病人,血壓低、意識差,已做過清創手術,轉診單寫蜂窩性組織炎合併感染性休克,目前體溫偏低,34.5。」

「蜂窩性組織炎?」陳宇昊眉頭一蹙,「這種病例不是地方醫院就能處理了?而且已經做過清創手術了,為什麼要轉到這裡來?」

他的語氣並沒有質疑誰,只是純粹地不解。

林芷萱也沒給答案,只是點點頭,示意他自己看。


陳宇昊走到病床旁,一邊戴上手套,一邊俯身查看病患。

男子的意識已不明確,眼神呆滯,氣息緩慢,嘴角帶著異常的蒼紫色。

他的視線停在左手虎口處,眉頭更緊了些。

「傷口是怎麼來的?」

「不清楚,家屬剛剛說前兩還好好的。」芷萱一邊說,一邊把平板遞給他。

他迅速掃過資料,又問:「清創手術是三天前作的?」

病人太太這才走近一步,聲音細如蚊:「對……手術完之後醫師說他恢復得很好,不知道為什麼又突然變這樣……」

她說著,眼神飄忽,像還沉浸在那段混亂的時間裡。

陳宇昊沒再追問,只是轉頭看向林芷萱:「檢驗科的數據進來了嗎?」

「他們剛打電話來說剛上傳,請你盡快看。」

「好,我去看系統。」他說完,放下聽診器,轉身朝電腦區走去。

林芷萱站在床邊,看著螢幕上跳動的心率曲線,一直無法忽略一個念頭——

這病人,不像蜂窩性組織炎。


下午5:38|急診室辦公區


陳宇昊坐在電腦前,快速點開患者的電子病歷。畫面剛刷新,一串剛上傳的檢驗數據依序跳出。

白血球指數異常偏高,但中性球比例卻未如預期那般明顯上升。C-反應蛋白(CRP)過高到幾乎難以解釋的程度,乳酸值異常偏高,遠超出典型蜂窩性組織炎患者的範圍。

最令人費解的,是肝腎功能指數同時惡化,卻沒有任何用藥或脫水紀錄能加以解釋。

「這組數據……」他皺起眉,低聲自語。

這不像蜂窩性組織炎,也不像單純的敗血症。

太快了,惡化太快,指標之間的變化邏輯也不對。


他盯著畫面數秒,身後傳來輪椅與病床移動的聲響,以及護理站的廣播聲。

一切都在告訴他,現在不是靜下心來釐清疑點的時機。

他站起來,回頭朝護理站走去,口氣平靜地對林芷萱說:「這病人我想等一下找感染科一起看,他的檢驗數據不太正常——但先照蜂窩性組織炎處理,把病歷留一下,我回頭補紀錄。」

陳宇昊往前走了一步又停下來,回頭交代 「請外科下來看一下,評估一下是否要再做一次清創手術。」

林芷萱點了點頭,神情雖然鎮定,卻隱約看出她也有相同的直覺——這個病人,好怪。


病床邊,病人仍躺著,一動也不動,體溫機發出輕微的「嗶」聲——34.0,比之前還低。

他的太太坐在一旁,雙手交握,神情空白。

她仍然緊緊的用右手握住左手手腕,無意識地、越握越緊。


下午6:27|急救區病床旁


「病人開始嘔吐!」

小敏的聲音幾乎同時與監測儀的警報聲一同響起。

一股深紅近黑的液體突然從病人嘴中猛然湧出,混著泡沫與不明的黏稠物質,直直噴向床邊的地板與護理圍欄。

小敏下意識往後退一步,卻仍被一道細長的液體掃過臉頰,鮮紅濺上她的口罩與眼角。

她愣了一下,條件反射般用衣袖擦拭,甚至沒時間檢查那液體的氣味與成分。

全場只剩下警報聲與快速移動的腳步聲。


林芷萱立刻趨前:「血壓掉到60以下,心跳120以上,心律不整!」

「啟動急救!」陳宇昊衝進來,一邊戴上護目鏡與雙層手套,一邊大聲下指令,「備氣管內插管,先給一劑腎上腺素,Monitor接CPR模式!」


多名護理人員迅速展開分工。林芷萱迅速抽藥,小敏則是幫忙搬開床邊物品、確認插管設備。

病人的身體在病床上劇烈顫抖,眼白外翻,胸口起伏像是要斷裂一般。

氧氣罩一拿下來,嘴唇便不斷滲出血沫與泡沫。

他的皮膚開始出現細小紫斑,像是在體內某處持續內爆。

「我看不到聲門!」陳宇昊咬牙,「角度再壓低——好,壓喉。」

「好,壓了!」小敏回應。

終於,管路順利送入,林芷萱馬上固定套管,調整氧氣濃度與呼吸機設定。

「持續CPR!一分鐘後再打一劑強心劑!」

小敏撐起全身力道壓胸,汗水沿著額角滑落,雙手沒一刻鬆懈。

林芷萱在一旁調整點滴,另一名護理師也趕過來協助,整個搶救空間陷入混亂而緊繃的節奏中。


「準備電擊。」陳宇昊低聲說。

「Clear!」

眾人迅速退開,病人身體在電流衝擊下劇烈一震,雙臂短暫抬離床面,接著又重重墜回。

所有人盯著螢幕。心電圖閃爍,拉出一道彎曲波形,短暫出現幾道折線。

林芷萱屏息:「有反應……等一下——」 波形一閃即逝。

陳宇昊眉頭皺得更深,「再來一次。」

「Clear!」

又是一陣強烈震動,病人胸口掀起、又落下。

這次的螢幕短暫出現微弱心律,心臟似乎在試圖恢復跳動。

「等一下……那是……」小敏盯著螢幕,不確定地說。

眾人看向螢幕,波形逐漸變平,變細……然後,拉成一條毫無變化的直線。


警報聲變成一道長而刺耳的嗶聲,持續不斷。

「血壓測不到,血氧無反應,無心律反應,無瞳孔反射。」芷萱一邊確認,一邊彷彿已知答案。

陳宇昊沉默三秒,望著這具蒼白的身體,緩緩低聲: 「停止急救。時間?」

林芷萱看了看螢幕:「晚上七點零八分。」

陳宇昊靜默一秒,緩緩點頭,「死亡,紀錄下來。等一下安排送往生室。」


房間一陣死寂。

病人平躺在病床上,氣息全無,口鼻間的血跡尚未乾涸,唇色近乎黑紫,眼皮雖合上,眼角卻還殘留著細微的肌肉抽動痕跡。

全身泛出一種異常的灰白,像是體內某種運行突然中止,卻還留下一點失控的餘燼。

他的嘴微微張著,角度比常見的遺體還大,像是在臨終前正準備咬住什麼,卻來不及。

小敏微微退後一步,雙手還在顫抖,眼神空白。

她想移開視線,但又忍不住一再偷看那張扭曲僵硬的臉。


林芷萱默默拿起紀錄板,開始填寫數據。

她的手穩定,但心裡那種違和感,卻越來越重。

「這個病人,好奇怪……」 她沒有說出口,只是把那句話,埋進心裡最深的一角。


晚上8:20|更衣室


小敏獨自走進更衣區,脫下口罩,站在洗手台前。

鏡中那張臉顯得有些陌生。

她的臉頰邊緣還留著一道乾掉的深紅血痕,是剛才病人喉嚨猛然噴出的那一口。

雖然早就見慣臨床混亂,但這樣的血,氣味與質地都讓她難以忽視。

她猛地開水龍頭,雙手潑水、用力搓洗臉頰,一邊低聲對自己咕噥:「有什麼好怕的……只是噴到一點血,又不是第一次……」

她想笑,但臉頰僵硬,眼神空洞。

她不是沒見過死者,但這次,那個病人死亡的樣子…讓她害怕。

她拉出新口罩換上,望著鏡中的自己強作鎮定:「快點習慣,妳是護理師。」

說完,她深吸一口氣,回到護理站。


芷萱看了她一眼。 「還好嗎?」

小敏點點頭,「沒事啦。沖一沖就好了。」

芷萱點頭,沒多問什麼。


晚上8:35|急診室後方


遺體還放在急診室後方的轉送區,尚未送往往生室。

林芷萱走過去,蹲在坐在椅上的女子面前,輕聲道:「如果妳準備好了,可以進去跟他道個別。我們等一下就會安排送下去。」

女子抬起頭,眼圈泛紅,點了點頭。 她走進病床旁,輕輕掀起白布。

丈夫的臉還是一樣蒼白安靜,嘴角微張,仿佛還想說什麼。

她沒有立刻說話,只是伸手輕輕抱住他的上半身,頭靠上他的胸口。

那一刻,她的眼神忽然一變。

——那胸膛,好像還在微微起伏。

不是呼吸的規律,但確實有動靜。

她不敢確定是不是錯覺,也不敢多想。

她只是更緊地抱了抱,然後趕緊鬆開。

就在她放開的瞬間,耳邊像是聽見什麼。

一聲極輕的氣音——像是從喉頭深處逸出的殘息,又像是……某種無聲的低鳴。

她全身一震,猛地抬頭,卻只見丈夫的臉靜靜地仰躺在白燈之下,嘴角還微微裂開,像是露出一個不完整的微笑。


她盯著那張臉看了兩秒,卻突然覺得胸口被什麼壓住,喉嚨發緊。

「不行……我不能在這裡哭……你不是最怕我掉眼淚嗎……」

她輕聲說著,抽了抽鼻子,眼淚已經在眼眶裡打轉。

她下意識將臉往下壓了一點,想把眼淚藏進他胸前的布料裡,但一靠近—— 一股不知從哪裡來的冷意突然竄上她的背脊。

那不是病房冷氣的溫度,是一種來自身體內部的本能寒意,就像某種「不該還在動」的東西正在醒來。

她瞬間閉上眼,強迫自己起身,用力吸了一口氣,迅速蓋好白布,快步退了出來。


林芷萱沒有問她怎麼樣,只是伸手扶了她一下。

女子沒有說話,只輕輕點了一下頭。

她的嘴唇微微抖了一下,想開口卻沒有發出聲音,眼神刻意避開林芷萱的視線。

她轉身快步離開,像是怕自己再多留一秒,就會失控。

沒有人看見,她那隻垂在身側的手,指尖還在輕微地顫抖。


林芷萱看著床上的遺體,視線停在被白布蓋住的那雙手上。

她不知道那雙手剛才動了,也沒看到那一刻微弱的胸口起伏。

她只是站在原地,靜靜地想了一句話:

「這個病人……走得太快了。」

「他...到底是怎麼被感染的?」


白布下方,一根手指微不可察地抽了一下。

〈待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無光夜談
0會員
7內容數
無光夜談是一個專屬於黑暗敘事的創作空間。從末日喪屍到靜謐恐怖,這裡收錄每一則在黑夜中誕生的故事。 在光消失的地方,我們說故事。
無光夜談的其他內容
2025/04/20
花蓮醫院一名病患劉俊凱,術後傷口出現異常惡化,伴隨意識不清、暴力行為等症狀,情況危急,醫生考慮截肢或轉院臺北總院搶救。過程中充滿懸念,結局未明。
2025/04/20
花蓮醫院一名病患劉俊凱,術後傷口出現異常惡化,伴隨意識不清、暴力行為等症狀,情況危急,醫生考慮截肢或轉院臺北總院搶救。過程中充滿懸念,結局未明。
2025/04/19
一名男子劉俊凱接受清創手術後,術後恢復良好,但深夜卻突然體溫驟降至34.5°C,伴隨左手紅腫、意識模糊等症狀,醫生也無法判斷病因,留下懸念。
2025/04/19
一名男子劉俊凱接受清創手術後,術後恢復良好,但深夜卻突然體溫驟降至34.5°C,伴隨左手紅腫、意識模糊等症狀,醫生也無法判斷病因,留下懸念。
2025/04/16
花蓮小漁村,一名男子劉俊凱因釣魚時受傷感染蜂窩性組織炎,病情急轉直下,妻子緊急求助鄰居送醫。文中詳細描述了妻子送醫的過程以及醫院診斷和治療的過程,充滿懸念,引人入勝。
2025/04/16
花蓮小漁村,一名男子劉俊凱因釣魚時受傷感染蜂窩性組織炎,病情急轉直下,妻子緊急求助鄰居送醫。文中詳細描述了妻子送醫的過程以及醫院診斷和治療的過程,充滿懸念,引人入勝。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絕對不是空打出來的!就在剛剛發生!!我快要嚇死了! 近日因為有些過勞免疫力大幅降低,之前開刀的傷口突然惡化復發!感染成蜂窩性組織炎...便入住了醫院...最快出院也要一個星期! 就在今天下午!笨蛋哥哥帶著他自己想吃的肯德雞全家桶來照顧我...(我都蜂窩性了還拿炸物過來!) 就打算晚上來放飛
Thumbnail
這絕對不是空打出來的!就在剛剛發生!!我快要嚇死了! 近日因為有些過勞免疫力大幅降低,之前開刀的傷口突然惡化復發!感染成蜂窩性組織炎...便入住了醫院...最快出院也要一個星期! 就在今天下午!笨蛋哥哥帶著他自己想吃的肯德雞全家桶來照顧我...(我都蜂窩性了還拿炸物過來!) 就打算晚上來放飛
Thumbnail
就診日期:113.06.27 鼠名:章魚燒 就醫原因:右眼顏色異常、左後腳無法正常行走(安置後已停滾輪),原先腳掌無法自主打開,今早已經可以打開,有比剛接到時好些。
Thumbnail
就診日期:113.06.27 鼠名:章魚燒 就醫原因:右眼顏色異常、左後腳無法正常行走(安置後已停滾輪),原先腳掌無法自主打開,今早已經可以打開,有比剛接到時好些。
Thumbnail
20240328 恭喜,因為患者生命跡象穩定且四種嚴重疾病皆已確認治癒,經評估後可轉往一般病房進行後續治療。因目前剩餘項目主要是A族流感菌所遺留下的外傷以及腎臟功能受損,因此將由內科加護病房轉往感染科接手,主導後續治療的安排。
Thumbnail
20240328 恭喜,因為患者生命跡象穩定且四種嚴重疾病皆已確認治癒,經評估後可轉往一般病房進行後續治療。因目前剩餘項目主要是A族流感菌所遺留下的外傷以及腎臟功能受損,因此將由內科加護病房轉往感染科接手,主導後續治療的安排。
Thumbnail
20240313 隔著玻璃,看著全身被各式儀器圍繞的昏睡中的父親,弟弟又再次破防,消失了一陣子後帶著衛生紙與滿是霧氣的眼鏡鏡片歸來。 好消息是,各項超標的指數總算趨於穩定不再飆升,而生命跡象也逐步得到了控制
Thumbnail
20240313 隔著玻璃,看著全身被各式儀器圍繞的昏睡中的父親,弟弟又再次破防,消失了一陣子後帶著衛生紙與滿是霧氣的眼鏡鏡片歸來。 好消息是,各項超標的指數總算趨於穩定不再飆升,而生命跡象也逐步得到了控制
Thumbnail
急診的外科和內科的病患到底哪一個會讓我們醫療干擾的多少,我想,運氣真的很重要,因為有時候運氣好,今天一帆風順的一天,而今天不適合上班,在不對時間遇上不對的人,那你一整天都猶如地獄。
Thumbnail
急診的外科和內科的病患到底哪一個會讓我們醫療干擾的多少,我想,運氣真的很重要,因為有時候運氣好,今天一帆風順的一天,而今天不適合上班,在不對時間遇上不對的人,那你一整天都猶如地獄。
Thumbnail
生病第三天,儘管吃了醫生開的藥,病情仍沒有好轉,而且還更加嚴重。 再次去診所,醫生發現我喉嚨十分腫脹,並且咳嗽、流鼻涕也不落人後,因此檢測是否為流感。 出來結果,我確實得了流感。
Thumbnail
生病第三天,儘管吃了醫生開的藥,病情仍沒有好轉,而且還更加嚴重。 再次去診所,醫生發現我喉嚨十分腫脹,並且咳嗽、流鼻涕也不落人後,因此檢測是否為流感。 出來結果,我確實得了流感。
Thumbnail
今天一如往常的上班,中間聽到了一通不速之客的電話,而這通電話造成我們今天急診人仰馬翻的局面,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Thumbnail
今天一如往常的上班,中間聽到了一通不速之客的電話,而這通電話造成我們今天急診人仰馬翻的局面,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Thumbnail
今天家人的生病,剛好我人在鳳山,得知家人掛了屏東基督教醫院的急診,我馬上趕去醫院看父親。
Thumbnail
今天家人的生病,剛好我人在鳳山,得知家人掛了屏東基督教醫院的急診,我馬上趕去醫院看父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