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1年被遺棄前拍攝的貝奇摩號
貝奇摩號(SS Baychimo)是一艘1914年在瑞典建造的鋼殼1,322噸的貨輪,由哈德遜灣公司擁有,主要用於在加拿大西北地區的維多利亞島海岸,向因紐特人定居點供應裘皮進行貿易。在1931年在北冰洋航行時由於被浮冰卡住而被遺棄後,她成為阿拉斯加海岸上著名的鬼船,直至1969年的最後一次目擊。
|船歷
▪︎早期
貝奇摩號於1914年於瑞典哥德堡的林德霍爾門斯造船廠以「安格曼內爾夫文號」(Ångermanelfven)之名下水,該船隻最初屬漢堡的巴爾蒂斯雷德雷有限公司公司所有。船隻長230英尺(70.1公尺),由複合蒸汽引擎驅動,可以達到時速10節(19公里/小時;12英里/小時)的速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該船隻一直在漢堡和瑞典之間的貿易航線上使用。一直到隨著戰爭的結束,船隻才作為德國對英國支付的賠償的一部分而轉交給英國管理。 在1921年被哈德遜灣公司收購後。船隻改名為貝奇摩號,並駐紮在蘇格蘭的阿德羅森完成了九次航行,其主要的航程則是沿者加拿大北部海岸訪問當地的貿易站點,並進行收集裘皮、提供補給的運輸工作。

1931年被冰山困住的貝奇摩號,還可以看到船員在船上

船員從貝奇摩號上卸下物資
遺棄
1931年10月1日,在返回溫哥華的途中,貝奇摩號在阿拉斯加北部海岸的巴羅角附近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該船被困在浮冰中。顯然,船員必須在北極過冬,但由於貝奇摩號整個冬天都無法供暖,船員們決定離開船隻,在半英里外的巴羅鎮附近紮營。但當他們返回時,船隻已擺脫了冰的束縛。幾天後,貝奇摩號於10月8日再次陷入冰中,哈德遜灣公司則於10月15日派飛機接回了22名船員。儘管有15名船員選擇留下,打算在那裡渡過冬季,並在一段距離外建造了一個木質避難所。

船員正在清理貝奇摩號舵上的冰。
11月24日,一場強烈的暴風雪襲擊了船隻,儘管事發現場內的所有船員都平安無事,但貝奇摩號卻消失無蹤,船長斷定船隻必定在暴風雪中破裂沉沒。然而在幾天後,一名因紐特印第安獵海豹的人告訴他們,在他們的位置約45英里(72公里)外看到了貝奇摩號。15名船員沿著位址進行追蹤,並找到了船隻,在判斷貝奇摩號不太可能在冬季中運行後。他們最後取出了船艙中最有價值的毛皮,使用飛機運送離開,而貝奇摩號則被留在原地被遺棄。

1931年11月24日,最後的船員撤離時在飛機上拍攝的貝奇摩號
▪︎幽靈船
貝奇摩號在此後並未沉沒,並在接下來的數十年裡出現有眾多目擊該船隻的報告。人們曾數次登上船隻,但多數則因未能裝備齊全以搶救船隻,或是剛好受到惡劣的天氣驅趕。貝奇摩號的最後一次記錄目擊是在1969年,即她被遺棄後38年。當時她牢固地困在比阿福特海的浮冰中,位於阿拉斯加西北海岸的巴羅角和冰冷角之間的楚科奇海域。 之後貝奇摩號的最終命運不明,在當前被推測已經沉沒。

1933年的貝奇摩號,被遺棄兩年後
|目擊事件
貝奇摩號消失數天後,在離失蹤地點以南45英里(72公里)處,船隻再次被發現,然而卻再次被冰封。 數月後,她再次在東方約300英里(480公里)處被發現:
- 1932年1月:一名叫做萊斯利·梅爾文(Leslie Melvin)的探礦者乘坐狗拉雪橇經赫舍爾島前往諾姆時,看到貝奇摩號在岸邊平靜漂浮。幾個月後,船隻被另一批探礦隊伍目擊。
- 1933年3月:28名因紐皮雅特人發現了貝奇摩號並登上船隻。但受到暴風雪的影響,船隻被推入大海。在救援船抵達之前,他們困在船上10天。據報告,除了一側有裂縫外,貝奇摩號的整體狀況良好。
- 1933年8月11日:船隻在溫萊特12英里處被發現,當地居民、商人號(M.S. Trader)船員和他們的乘客,作家兼植物學家伊莎貝爾·威利·哈奇森登上該船隻,部分具有價值的物品在此次發現中被帶走,哈德遜灣公司在接獲通報後得知船隻仍然漂浮,但因距離太遠無法搶救。
- 1934年7月:一支搭乘雙桅縱帆船探險隊伍在發現船之後曾短暫登上貝奇摩號。
- 1935年9月:貝奇摩號在阿拉斯加海岸附近被發現。
- 1939年11月,船長休·波爾森(Hugh Polson)試圖登上貝奇摩號搶救船隻,但周遭海域蔓延的冰塊干擾行動,最終波爾森被迫放棄此行動,在接下來的幾年裡,船隻被多次目擊。
- 1962年3月:一群因紐特人在波弗特海海岸目擊正在漂流的貝奇摩號。
- 1969年:貝奇摩號被發現冰封在一片浮冰中,距離她被遺棄已有38年,這是貝奇摩號的最後一次被記錄的發現。
- 2006年,阿拉斯加政府進行一項專案,解決「北極的幽靈船」之謎,並尋找貝奇摩號,然而至今船隻仍未被找到。
|文物
1933年的發現中,商人號的一名船員將貝奇摩號上發現的14件物品交給正在聖勞倫斯島工作的阿拉斯加收藏家和博物學家奧托·W·蓋斯特,蓋斯特將這些文物帶到了阿拉斯加大學北方博物館。2015年秋季,船隻文物在時任館長喬許·魯瑟(Josh Reuther)進行藏品抽屜檢查時發現。這批文物包括一把烏魯刀、一把銅刀和其他因紐皮雅特人和奈西利克人典型的物品。
|謎團
在發現貝奇摩號的時候,發現者都會第一時間登船檢視,但登船後不久,周遭天氣就會開始變化,氣候變得異常,使得原本要將船拖回去研究的計畫終止,然而當登船者撤離,隔天再來時船已經不見蹤影,另外也有人分析,該船出廠於一戰前,當時的船身結構根本沒辦法長期抵禦北極的寒冷氣候和浮冰擠壓與碰撞,而且多次目擊紀錄都是在暴風雪下發現,更別說該船在北極海域漂流近40年,船身都還保持完整,連二戰美國驅逐艦都在暴風雨下會翻覆,鐵達尼號被冰山一角碰撞就沉沒,研究說明,在極地的低溫容易使金屬脆化,而受到各種大小不一的浮冰和漂流所遇到冰山撞擊下,加上海水腐蝕,一戰時期建造的金屬船隻早應該破損沉沒,但貝奇摩號依然屹立不搖。
目前沒有已知的材料,能夠在沒有維護的狀態下,在極地的海水裡存在40年而保持完整。
1931年11月24日暴風雪襲擊該船時,船員就在日誌上註明該船已經失蹤,但在幾日後就在72公里外被發現漂浮於海上,往後數十年間有不少目擊者登船檢視,卻都因為各種問題沒辦法將船帶回港口,之後就在附近海域不斷被目擊,離奇的是,目擊者都表示該船結構完整,彷彿船身受到神祕保護一般,不斷航行在各處讓人們目擊,幾乎都是當日發現,隔天就消失,沒幾日又在不遠處被發現。
洋流專家解釋,因為北極地區的洋流複雜,可以將某些物體長時間限制固定海域,而在特定環流的運作和冰層運動關係下,在海冰季節性變化裡也會對漂流物體產生不確定性的位移,國外一位權威人士 Anthony Dalton 在他探討這艘幽靈船的書裡表示,貝奇摩號是受到了北極複雜的自然因素導致她的出現和失蹤,不過多半學者不贊同他的說法,因為在極地如此惡劣環境中能夠漂流40年還不沉,已經超出目前已知的科學常理。
可惜的是,當人們準備派出裝備精良的探索隊要找尋貝奇摩號時,經過數年的搜尋,該船已經消失,最後一次目擊就停留在1969年,有人推測她已沉沒,也有人說她還漂流在海上,如今,北極還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區域未被人類探索,或許貝奇摩號在那裡等待人們發現呢!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