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11201:資料基本概念與來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L11:人工智慧基礎概論
L112:資料處理與分析概念
L11201:資料基本概念與來源


Prompt

大數據、資料型態與結構,如數值型資料、文字資料、圖像資料等,相關基本概念,及來源等進行說明。




關鍵要點


  • 大數據是指體積龐大、複雜的數據集,特徵包括數量(Volume)、速度(Velocity)和多樣性(Variety),對AI訓練至關重要。
  • 數據類型包括數值型數據(如股票價格)、文字數據(如社交媒體帖子)和圖像數據(如醫療影像),結構分別為結構化、半結構化/非結構化及非結構化。
  • 數據來源包括金融交易(數值型)、書籍與線上文章(文字型)、相機與衛星影像(圖像型)。


大數據概述


大數據是指體積龐大且複雜的數據集,難以用傳統工具管理。它的特徵包括:

  • 數量(Volume):數據生成量巨大。
  • 速度(Velocity):數據生成與處理速度快。
  • 多樣性(Variety):數據形式多樣,包括結構化、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 在大數據時代,AI依賴這些數據來訓練模型,提升準確性和性能。


數據類型與結構


以下是數值型、文字型和圖像型數據的詳細說明:


數值型數據

  • 定義:由數字組成,可用於數學運算,常用於AI的預測和預測分析。
  • 例子:股票價格、感測器讀數、金融交易。
  • 結構:通常為結構化數據,組織於表格中,如電子表格或數據庫。


文字型數據

  • 定義:由文字信息組成,如單詞或句子,AI通過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進行分析,如情感分析或語言翻譯。
  • 例子:書籍、文章、社交媒體帖子、客戶評論。
  • 結構:可以是非結構化(如純文字)或半結構化(如XML、JSON文件)。


圖像型數據

  • 定義:由圖像組成,表現為像素網格,AI用於計算機視覺任務,如物體檢測、圖像分類。
  • 例子:照片、衛星影像、醫療影像。
  • 結構:為非結構化數據,無固定的表格格式。


數據來源

不同數據類型的來源包括:

  • 數值型數據:金融機構(如股票市場數據)、科學研究(如實驗結果)、物聯網設備(如感測器數據)。
  • 文字型數據:圖書館與檔案(如書籍、學術論文)、線上平台(如網站、博客、社交媒體)、客戶反饋(如評論、調查)。
  • 圖像型數據:相機與監控系統(如安全攝像頭、交通攝像頭)、衛星(如地球觀測影像)、醫療成像設備(如X光、MRI、CT掃描)。



詳細報告


以下是對大數據、數據類型與結構、數據來源的全面分析,涵蓋所有相關細節,適合深入研究與應用。


大數據的定義與特徵


大數據是指數據量巨大、複雜性高,難以用傳統數據管理工具處理的數據集。根據Wikipedia的定義,其核心特徵包括:

  • 數量(Volume):數據生成量巨大,例如企業每天產生的交易記錄或社交媒體數據。
  • 速度(Velocity):數據生成與處理速度快,如即時感測器數據流或社交媒體更新。
  • 多樣性(Variety):數據形式多樣,包括結構化數據(如數據庫表格)、半結構化數據(如JSON文件)和非結構化數據(如圖像、視頻)。 在大數據背景下,AI特別依賴這些數據來訓練機器學習模型,提升模型的準確性和泛化能力。例如,Investopedia指出,大數據分析能為企業提供有價值的洞察,特別是在AI應用中。


數據類型與結構的細分

根據用戶提到的數值型、文字型和圖像型數據,以下是每個類型的詳細定義、例子和結構分析:

數值型數據

  • 定義:數值型數據由數字組成,可進行數學運算,常用於AI的統計分析和機器學習算法。根據Glossary of AI,數值型數據可分為連續型(如溫度)和離散型(如人數)。
  • 例子:股票價格、感測器讀數(如溫度和壓力)、金融交易金額。
  • 結構:通常為結構化數據,組織於表格中,如CSV文件或SQL數據庫。這種結構便於AI模型進行數值計算和特徵工程,例如Google for Developers建議使用數據視覺化(如直方圖)來分析數值型數據。


文字型數據

  • 定義:文字型數據由文字信息組成,如單詞、句子或段落,AI通過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進行分析。根據Machine Learning & Text Analysis,文字分析能回答問題如評論的情感傾向或文本的主題。
  • 例子:書籍內容、線上文章、社交媒體帖子(如X帖子)、客戶評論。
  • 結構:可以是非結構化(如純文字文件)或半結構化(如XML、JSON格式)。例如,社交媒體數據通常是非結構化,但可通過標記(如標籤)轉化為半結構化數據,適用於AI的文本分類任務。


圖像型數據

  • 定義:圖像型數據由圖像組成,表現為像素網格,AI用於計算機視覺任務,如物體檢測和圖像分類。根據Image Classification in AI,圖像數據通常通過卷積神經網絡(CNN)處理。
  • 例子:數碼照片、衛星影像(如Google Earth)、醫療影像(如X光、MRI)。
  • 結構:為非結構化數據,無固定的表格格式,但AI模型會將其轉換為數值陣列(如像素值)進行處理。例如,AI Image Processing提到,圖像數據集需標記以訓練模型。


數據來源的具體分析


數據來源是AI發展的關鍵,以下是每個數據類型的具體來源,參考Kantify和其他資源:

數值型數據來源

  • 金融機構:股票市場數據(如每日交易量)、銀行交易記錄。
  • 科學研究:實驗數據,如物理實驗的測量結果。
  • 物聯網設備:感測器數據,如智能家居的溫度和濕度讀數。 這些數據通常來自內部系統或第三方數據提供商,如市場分析報告。


文字型數據來源

  • 圖書館與檔案:書籍內容、學術論文數據庫(如Google Scholar)。
  • 線上平台:網站文章、博客內容、社交媒體平台(如X帖子,example)。
  • 客戶反饋:客戶評論、調查問卷反饋,特別是開放式問題的文本數據。 這些來源提供豐富的文字數據,適用於NLP任務,如情感分析和文本生成。


圖像型數據來源

  • 相機與監控系統:安全攝像頭影像、交通監控視頻。
  • 衛星:地球觀測影像,如氣候監測數據。
  • 醫療成像設備:X光、MRI、CT掃描影像,常用於醫療AI診斷。 這些數據通常來自公共數據集(如ImageNet)或專有設備,需進行標記以供AI訓練。


數據在AI中的應用與挑戰

所有這些數據類型最終需轉換為數值形式以供AI模型處理。例如,圖像數據轉換為像素值陣列,文字數據通過詞嵌入(如Word2Vec)轉換為向量。數據質量和數量對AI模型的性能至關重要,特別是大數據環境下,數據的多樣性和即時性成為挑戰。


以下表格總結了數據類型、結構和來源的對比:

raw-image


結論


大數據和數據類型的理解是AI基礎的重要部分。數值型、文字型和圖像型數據各有其特性和來源,合理利用這些數據能顯著提升AI模型的性能和應用價值。




關鍵引用

  • 大数据定义来自 维基百科
  • 来自 Glossary of AI 的 AI 中的数值数据
  • 来自机器学习和文本分析的文本数据分析
  • 来自 Levity 的 AI 中的图像分类
  • 来自 Kantify 的 AI 数据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ruce Chen的沙龍
0會員
24內容數
Bruce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iPAS AI應用規劃師總算迎來學習指引,前往取得學習指引文件。
Thumbnail
2025/04/28
iPAS AI應用規劃師總算迎來學習指引,前往取得學習指引文件。
Thumbnail
2025/04/15
經濟部舉辦114年度AI應用規劃師初級能力鑑定,整理考試心得、官網簡章、能力指標、鑑定範圍、樣題。此外提供作者備考期間用到的工具及Prompt,供大家參考。
Thumbnail
2025/04/15
經濟部舉辦114年度AI應用規劃師初級能力鑑定,整理考試心得、官網簡章、能力指標、鑑定範圍、樣題。此外提供作者備考期間用到的工具及Prompt,供大家參考。
Thumbnail
2025/04/15
生成式AI在倫理風險、資料安全隱私與合規性等有哪些重點要留意?此外還有哪些風險應該一併考量?
Thumbnail
2025/04/15
生成式AI在倫理風險、資料安全隱私與合規性等有哪些重點要留意?此外還有哪些風險應該一併考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回顧 AI說書 - 從0開始 - 129 中說,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 (BER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回顧 AI說書 - 從0開始 - 129 中說,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 (BER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我們已經在 AI說書 - 從0開始 - 114 建立了 Transformer 模型,並在 AI說書 - 從0開始 - 115 載入權重並執行 Tokenizing,現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我們已經在 AI說書 - 從0開始 - 114 建立了 Transformer 模型,並在 AI說書 - 從0開始 - 115 載入權重並執行 Tokenizing,現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總結一下目前有的素材: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3:資料集載入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4:定義資料清洗的函數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5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總結一下目前有的素材: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3:資料集載入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4:定義資料清洗的函數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5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目前我們已經有資料集在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3 ,必要的清理函數在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4 ,現在把它們湊在一起,如下: # load Eng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目前我們已經有資料集在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3 ,必要的清理函數在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4 ,現在把它們湊在一起,如下: # load Eng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從 AI說書 - 從0開始 - 82 到 AI說書 - 從0開始 - 85 的說明,有一個很重要的結論:最適合您的模型不一定是排行榜上最好的模型,您需要學習 NLP 評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從 AI說書 - 從0開始 - 82 到 AI說書 - 從0開始 - 85 的說明,有一個很重要的結論:最適合您的模型不一定是排行榜上最好的模型,您需要學習 NLP 評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新模型和 Human Baselines 排名將不斷變化,Human Baselines 的位置自從基礎模型出現以來,它就不再具有多大意義了,這些排名只是表明經典 NL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新模型和 Human Baselines 排名將不斷變化,Human Baselines 的位置自從基礎模型出現以來,它就不再具有多大意義了,這些排名只是表明經典 NL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我們已經在AI說書 - 從0開始 - 17中,介紹了大型語言模型 (LLM)世界裡面常用到的Token,現在我們來談談OpenAI的GPT模型如何利用Inference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我們已經在AI說書 - 從0開始 - 17中,介紹了大型語言模型 (LLM)世界裡面常用到的Token,現在我們來談談OpenAI的GPT模型如何利用Inference
Thumbnail
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是一項人工智慧技術,其目的在於理解和生成人類語言,可將其想像成一種高階的「文字預測機器」,然而,它們並非真正理解語言。除了在上篇介紹的技巧可以協助我們在使用 LLM 時給予指示之外,今天我們會介紹使用 LLM 的框架。
Thumbnail
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是一項人工智慧技術,其目的在於理解和生成人類語言,可將其想像成一種高階的「文字預測機器」,然而,它們並非真正理解語言。除了在上篇介紹的技巧可以協助我們在使用 LLM 時給予指示之外,今天我們會介紹使用 LLM 的框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