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念爸爸時,總會去吃一碗牛雜湯——那是只屬於我和爸爸的味道
我父親上週天回家了,終於結束他8年半的抗癌時間。聽我媽說,他離開時是安詳的,他的心願就是活到所有的孫子都能唸小學,他們才會記得丫公,我們家最小的小孩都上了小二了。這讓我很心慰。也許是爸爸生病很久了、也或是我還在處理事情,所以沒有悲傷,我沒有流涙(沒有想要裝堅強,就是沒有眼淚)。我更願意相信,我在天上有兩個父,+1的他會更看顧我。
我爸是村子的大帥哥一枚,到現在看都是。對我來說,他是世上無敵帥。

十八歲的爸爸
靈堂相關事宜安排好後,我去吃一碗牛雜湯(跟我記憶中已經不同,這家也好吃,只是跟我小時候吃不同,沒有九層塔、也沒有類似豆瓣醬的料),這是我對父親最有記憶的幾樣食物之一,牛雜湯更是只有我跟父親之間的特別的食物,因為全家後來只有我跟爸爸吃牛肉,這讓我一直覺得這道菜最特別。還有很多其它的,比如:蚵仔麵線、花生豬腳、下水湯、麻油酒蛋(獨門食物)。

牛雜湯
小學,我們住通化街附近,吃一碗牛雜湯是個奢侈的要求。那時,我們都會一直加湯多喝幾碗才吃肉,再滿足地回家。因為我跟弟弟(當時還吃牛肉),每次吃都非常開心,爸爸還一度想開牛雜湯店,幸好被我媽勸退了。
我父親是客家庄的長男(那時代的客家男人是不進廚房的)。我記得他第一次煮蛋花湯,大約是幼稚園大班,難吃到太有印象,到現在都記得;爸爸非常疼愛孩子(打起來也特別用力)、加上食物是他表達愛的方式(我後來才發現,以前都覺得他幹麻弄這麼多)他便痛定思痛決定要把飯煮好。於是找了他一個做總鋪師的朋友,學了一手好菜,連雕花都能自己完成(我爸也是極致哥來著)。我同學來家裡,他都出手就一桌滿漢全席,給足面子。
一直到多年後,我們三個小孩都各自成家,週末回來,他也是會大買特買買一堆菜,那個量包準讓你吃三頓的狀況,不然就是前一天都囑咐我娘明天小孩要回來,要準備菜,我要是11:00還沒到家,電話那頭就是開始問:『你到哪了?』那是他沒說出口的愛!我想,我想念爸爸時,會吃上一碗牛雜湯,我覺得他也會開心的陪我一起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