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智慧閘門:用「受精」決定種子大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作物育種中,種子大小是非常重要的性狀。有非常多作物增產的研究,努力地想要讓種子變大或變多;不過,讓種子數目變多的研究,往往會伴隨著種子變小的問題。這些研究成果告訴我們,植物能製造的養分有限,所以想要種子又大、數目又多,並不容易。


在大部分的科學家都在想辦法「增產」時,一個國際的研究團隊卻想到「養分輸送」的問題。過去的研究指出,種子所需的養分是由母體經由韌皮部(phloem)傳送進胚珠的,但到底植物是如何決定什麼時候該供應養分?又是怎麼避免浪費在未受精的胚珠上?這個問題一直沒有人去研究。


來自中國、日本與美國的研究團隊在阿拉伯芥與水稻中發現:植物胚珠底部有一個以前沒被發現的「閘門」結構,這個閘門會根據是否受精來決定是否打開,進而控制養分是否能進入發育中的種子。


發現「養分閘門」的祕密結構


研究團隊觀察到,在胚珠基部(chalazal end,也就是韌皮部通往胚珠的終點),有一圈特殊的胼胝質(callose,為β-葡聚糖)沉積。這層胼胝質會像「塞子」一樣堵住養分通道,使營養無法通過。


只有當受精完成後,這層胼胝質才會被降解,形成一個「營養閘門(稱為韌皮部末端閘門 phloem end gate, PE)」。也就是說:

受精不成功 ➜ 閘門關閉 ➜ 養分被擋在外面

受精成功 ➜ 閘門打開 ➜ 養分大量湧入,幫助種子發育


過去這個閘門從來沒被注意到,因為在顯微鏡下面看來,就像一個斑點(blob)。但是,研究團隊發現,受精後斑點會消失。這意味著,有什麼機制,把斑點給「吃」掉了。


這個斑點的成分是什麼呢?研究團隊在未受精的胚珠底部(chalazal end)用aniline blue 染色時,發現斑點有很強的螢光。因為aniline blue 是用來染色胼胝質(callose)的,所以這個結果表示這個斑點是胼胝質沉積造成的。


由於這個斑點只有在受精成功的胚珠裡會逐漸消失,而在未授粉(NPT)或 gcs1 授粉(無法受精)下,這個斑點會繼續堆積;這意味著,這個斑點會根據是否成功受精而改變。


所以,下一個問題就是:「誰來清除這個斑點呢?」


斑點是由胼胝質構成,所以要清楚斑點,就需要β-葡聚糖酶。


於是,研究團隊就從阿拉伯芥的全基因資料庫中搜尋這類酵素,並分析看看哪一個會在受精後48小時內表現量上升。


他們找到了At5g42100AtBG_ppap)。這是一個預測會定位在質膜上的胼胝質分解酶。


接下來,就要測試這個酵素是不是就是「去斑劑」。研究團隊用基因編輯製造 Atbg_ppap 突變株,結果發現如此一來,PE的胼胝質無法有效分解(無法去斑),結果小芥的種子變小了(-8.4%);相對的,在高度表現(OEAtBG_ppap)的植株中,因為胼胝質很快就消失,於是種子就變大了(+16.5%)。


也就是說, AtBG_ppap 的確是「開啟養分閘門」的關鍵!


為了確認是不是「受精成功」才會打開養分閘門,研究團隊用了兩個非常重要測試材料:gcs1突變株與kokopelli (kpl)突變花粉。


gcs1 全名是 Generative Cell Specific 1,又叫 HAP2,是一個只在精細胞中表現的基因。這個突變造成花粉雖然能進入胚珠,但無法與卵細胞或中央細胞融合,也就是「進得去,卻無法受精」。


kokopelli (kpl)則是因為只帶一個精細胞,有些會只受精卵細胞、有些只受精中央細胞。這麼一來,研究團隊還可以進一步觀察,到底植物是比較看重卵細胞,還是胚乳?


gcs1 突變株的實驗,研究團隊發現:不只花粉管要進來,還得真的成功受精,PE才會消失,植物才願意「投資養分」!


kokopelli (kpl)突變花粉卻讓人驚訝!我們會認為,應該是卵細胞比較重要吧?結果他們發現,竟然是「中央細胞(central cell)」受精成功後,才會啟動「胼胝質降解 → 閘門開啟」(去斑)的動作。


所以,不是卵,而是中央細胞受精這件事,才會發出「解除封鎖、可以供應營養了!」的訊號。


那麼,可能的訊號機制是什麼呢?可惜的是,這篇論文並沒有找到「訊號分子」是誰。不過,為什麼不是卵細胞受精就行了?


可能的猜測是:如果中央細胞沒有受精,胚乳就變成雙套染色體的構造;而具備有這樣的胚乳的種子,是否在生存上較不具優勢,所以在自然界的選擇實驗中被淘汰了?


另外,研究團隊也用了可以在不受精情況下啟動胚乳發育(也就是「胚乳自發發育」 autonomous endosperm)的 fis2突變株;結果發現,即使沒有受精,只要有胚乳樣的細胞出現,callose 也會被清除,養分就會進入。不過, fis2 胚乳在自然狀態下並不穩定,常常不成熟或停止發育。


所以,研究團隊下了一個結論:「植物真正看重的是胚乳的發育與否,而不是胚本身」。


這個「養分閘門」是否在其他植物中也有呢?答案是肯定的。研究團隊在水稻中也發現了類似的構造,並且可以透過高度表現 AtBG_ppap 來增加種子大小(+9%)。這表示它在雙子葉與單子葉植物中具有保守性,是潛力極高的育種工具。


總而言之,研究團隊發現:植物會「等待受精成功」才開始大量供應養分給胚珠。胚珠與韌皮部之間有由胼胝質構成的「養分閘門」來負責控制。透過控制胼胝質分解,植物可以管制養分閘門的開啟,而AtBG_ppap 是控制這個機制的關鍵酵素。


但是,在高度表現(OE)AtBG_ppap 的植株中,不管有沒有受精,胼胝質都會被清掉,營養會照樣供應進來;這等於是強行「把門打開」,無視是否有真正的種子要發育。這樣會造成資源的浪費,不僅不利於植物的生存,也浪費了寶貴的資源。


這是一種節能又精準的策略,也為作物改良帶來新的可能性。不過,令人驚訝的是,植物比較重視胚乳的發育,而不是受精卵的成功受精;到底為什麼會是這樣,以及進一步的機制,就讓我們期待研究團隊進一步的發現吧!


參考文獻:


Liu, X., Nakajima, K. P., Adhikari, P. B., et al. (2025). Fertilization-dependent phloem end gate regulates seed size. Current Biology, 35, 1–15. https://doi.org/10.1016/j.cub.2025.03.033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葉報報
221會員
738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作物育種中,種子大小是非常重要的性狀。許多種子數目變多的研究,往往會伴隨著種子變小的問題。所以想要種子又大、數目又多,並不容易。 但是,到底植物是怎樣決定要不要輸送養分給種子呢?通常未受精的種子就會停止發育,這又是怎麼決定的?
Thumbnail
在作物育種中,種子大小是非常重要的性狀。許多種子數目變多的研究,往往會伴隨著種子變小的問題。所以想要種子又大、數目又多,並不容易。 但是,到底植物是怎樣決定要不要輸送養分給種子呢?通常未受精的種子就會停止發育,這又是怎麼決定的?
Thumbnail
種植方式參考:無性繁殖種法,球莖直接種植 更新日期:113.08.09
Thumbnail
種植方式參考:無性繁殖種法,球莖直接種植 更新日期:113.08.09
Thumbnail
種植方式參考:種子取出後,直接土耕種植即可 更新日期:113.08.09
Thumbnail
種植方式參考:種子取出後,直接土耕種植即可 更新日期:113.08.09
Thumbnail
種植方式參考:種子取出,直接土耕種植 更新日期:113.08.09
Thumbnail
種植方式參考:種子取出,直接土耕種植 更新日期:113.08.09
Thumbnail
種植方式參考:種子泡水膨脹,即可土耕種植 更新日期:113.08.06
Thumbnail
種植方式參考:種子泡水膨脹,即可土耕種植 更新日期:113.08.06
Thumbnail
植物能收到多少光,會影響到它們能進行多少光合作用,而葉片角度可以影響植物能收到多少光,所以葉片角度對植物產量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通常葉片「站」得越直,收到的光就越少,產量就越低。而種得密了,葉片站得越直,當然產量就會下降。因此,科學家們一直在想要調整葉片角度,好讓農作物的產量上升。
Thumbnail
植物能收到多少光,會影響到它們能進行多少光合作用,而葉片角度可以影響植物能收到多少光,所以葉片角度對植物產量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通常葉片「站」得越直,收到的光就越少,產量就越低。而種得密了,葉片站得越直,當然產量就會下降。因此,科學家們一直在想要調整葉片角度,好讓農作物的產量上升。
Thumbnail
光合作用需要葉片照光,葉片的角度會影響到植物能不能接觸到足夠的光來進行光合作用。最近的研究發現,透過基因編輯改變甘蔗的葉片角度,可以讓甘蔗的產量增加!
Thumbnail
光合作用需要葉片照光,葉片的角度會影響到植物能不能接觸到足夠的光來進行光合作用。最近的研究發現,透過基因編輯改變甘蔗的葉片角度,可以讓甘蔗的產量增加!
Thumbnail
露台,是我的植栽實驗室!從雞蛋花 10株扦插成功後,展開另一波的移盆、換土…,紀錄著成長的點點滴滴。
Thumbnail
露台,是我的植栽實驗室!從雞蛋花 10株扦插成功後,展開另一波的移盆、換土…,紀錄著成長的點點滴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