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be Coding 摧毀了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聽到一些反思 VIBE CODING 的聲音。 有人說:「AI 幫你寫程式沒問題,但這些東西不可信任。」 團隊裡,應該要有真正的工程師? 程式必須要有「人」維護、才有人能處理意外狀況? 這個說法當然沒問題,但我想換個角度看。 --- 當一個趨勢出現,我習慣先問兩個問題: 一、搞清楚這件事情如何發生? VIBE CODING 是 AI 發展下的自然產物。 如果你把 LLM 拿去寫 code,忽然之間,會寫一點 prompt 的人,也能寫出 app、搞出自動化、接上 API。 很多人以為「這只是玩票性質」 但是,市面上其實已經有不少完全靠 AI 開發的產品,在 App Store 上線、更有甚者拿到融資,已經有營收。 舉個例子,去年有位設計師利用 GPT-4 和 Replit,在短時間內做出一款 Chrome 擴充插件「MailMaestro」 主打自動幫你讀信、分類、起草回覆。 程式是 AI 寫的,他只做產品設計,結果上線三天,下載破萬,用戶回饋也穩定。 案例仍在增加中,不用懷疑,這就是商業價值。 二、與其想「怎樣成功」,不如想「怎樣失敗」 大部分會讓人陷入困惑的新東西,往往都正好在“不上不下”的階段。 如果我目前還看不出它會怎麼成功,那我會問自己: 這件事情,要怎麼樣才會失敗? 路徑一: 「門檻已經到底,無法再降?」 目前 vibe coding 雖然強大,但不是誰都能用。 你還是得懂些邏輯、知道怎麼問對問題、怎麼調整。 現在要說「全民都能寫程式」還太早;這不是對目前的悲觀說法,而是對未來的全面樂觀。 這只是過渡期。 AI 生圖曾經也需要很會寫 prompt ,但現在? 任何人都能把家庭合照變成吉卜力。 圖畫得好是另一回事,但門檻之所以能降低,主要源於 ChatGPT 強大的語意理解。 我先前講過不少次,AI 的發展路徑一定是以降低門檻為目標,AI 不會永遠是你爸媽學不會的東西。 AI 寫 code 也是如此,未來你只要畫一個草圖,或是講一句話,就能生出全功能 app。(當然,提示詞不完整的時候,AI 怎麼引導你補足,是另一件事情) 就像 Midjourney 讓繪圖變成「想像力的輸出」;vibe coding 也會讓程式變成「溝通的語言」。 路徑二: 「業界反過來包圍 Vibe coding產品,發生“人本程式潮流”。」 可能原因是,Vibe coding 產品屢創災難。 因此業界找到一種方式,可以辨別什麼產品是純粹的「Vibe coding 製品」。 並且,考慮到維護以及處理意外事件的成本,大方向開始轉變為盡量避免純 Vibe coding。 但實務上,如何在“事前”定價意外事件處理成本?不是容易的事情。 此外,商業導向的力量才是最強,若很有展望的產品都是 Vibe coding,資金不可能不流過去。 考慮到門檻持續降低的趨勢,這個情況會在短時間內,轉變為現實。 以市場角度來說的話,只有一件事情值得關心: 這東西賣不賣得動? 假設,今天有個用 vibe coding 做出來的產品爆紅:有用戶、有數據、有收入。 沒有人會因為「它不是工程師手寫的」而否定它。 路徑三: 「Vibe coding 有極限,無法應對複雜專案?」 的確,目前 vibe coding 會在架構設計、多模組整合,權限控管這些「複雜性」上卡關。 但只是暫時的。 因為 AI 的能力仍在加速進步: 如果去年 GPT-4 能寫出 to do list、今年它能做出 SaaS,明年它可能自己串後端、部署,寫 log、幫你修 bug。 此外,誰規定商業產品一定要複雜? 最賺錢的產品,幾乎都不是靠複雜性打天下的。 簡單、聚焦、功能單一,但精準抓到痛點,才是主流。 --- 結論? 我不需要去設想,成功的路徑是什麼? 我只要確認,它不會失敗。 當這個趨勢站穩,就像圖像 AI 迎來「吉卜力時刻」。 是整個世界都無法忽視的浪潮,時間一到,都會變成主流。 --- 題外話: 有些煩惱,可能是一種奢侈。 2025 年,我們可以煩惱「AI 寫的 code 到底能不能信任?」 但這些問題到了 2035 很可能已經沒人在問。 甚至 2045 的人,會無法理解“為什麼當時會有這個問題?” 這就像是,我們現在無法共情原始人「為什麼你不早點造工具?」 未來的人也會問:「你們那時候幹嘛還自己寫 cod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盤整之王的市場觀測中心
0會員
15內容數
美股財經分析|投資心理學|科技巨頭業內觀察 全球經濟總覽|政治地緣|AI產業研究|比特幣研究
2025/04/24
本文探討指數化投資中VT與QQQ的差異,並分析QQQ的優缺點及潛在風險。作者認為投資不應僅選擇單一標的,需考量時間段、資產配置及市場波動等因素,並深入研究投資邏輯及風險。
Thumbnail
2025/04/24
本文探討指數化投資中VT與QQQ的差異,並分析QQQ的優缺點及潛在風險。作者認為投資不應僅選擇單一標的,需考量時間段、資產配置及市場波動等因素,並深入研究投資邏輯及風險。
Thumbnail
2025/04/11
昨天有個新聞有點意思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我們發現斷頭的七成,大概是40到69歲的族群是佔最多數。」 --- 這波斷頭的七成都是中年人,代表現在的年輕人管控風險很強? 這讓我想到,這幾天很紅的複製文:「這次股災我沒有受傷,因為我很注意國際時事、而且我也沒錢」 年輕人比以
Thumbnail
2025/04/11
昨天有個新聞有點意思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我們發現斷頭的七成,大概是40到69歲的族群是佔最多數。」 --- 這波斷頭的七成都是中年人,代表現在的年輕人管控風險很強? 這讓我想到,這幾天很紅的複製文:「這次股災我沒有受傷,因為我很注意國際時事、而且我也沒錢」 年輕人比以
Thumbnail
2025/04/10
全球股市在川普政府宣佈90天暫緩期後暴漲,台積電、Nvidia、特斯拉等科技巨頭漲幅驚人,但市場結構仍脆弱。作者分享自身交易經驗,提醒投資人小心市場波動,並關注資金避險模式的變化。
Thumbnail
2025/04/10
全球股市在川普政府宣佈90天暫緩期後暴漲,台積電、Nvidia、特斯拉等科技巨頭漲幅驚人,但市場結構仍脆弱。作者分享自身交易經驗,提醒投資人小心市場波動,並關注資金避險模式的變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程式設計與技術能力 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尤其是在人工智能(AI)和自動化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理解編程語言,如Python、R等,以及熟悉相關技術架構和工具,能夠幫助個人在這樣的環境中更好地工作。這種能力不僅對技術專業人士至關重要,也對非技術領域的人士日益重要,因為基礎的程式設計知識已
Thumbnail
程式設計與技術能力 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尤其是在人工智能(AI)和自動化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理解編程語言,如Python、R等,以及熟悉相關技術架構和工具,能夠幫助個人在這樣的環境中更好地工作。這種能力不僅對技術專業人士至關重要,也對非技術領域的人士日益重要,因為基礎的程式設計知識已
Thumbnail
近來,隨著人工智慧的崛起,各種生成式AI工具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然而,在AI大放異彩的同時,也讓很多人感到焦慮,擔心自己未來會不會被AI取代。《未來力》這本書正是為了解決這樣的焦慮而誕生的。
Thumbnail
近來,隨著人工智慧的崛起,各種生成式AI工具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然而,在AI大放異彩的同時,也讓很多人感到焦慮,擔心自己未來會不會被AI取代。《未來力》這本書正是為了解決這樣的焦慮而誕生的。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AI是否能取代平面設計,強調了學習AI運用需要用心學習,並提供了相關的技術與運用範例。文章透過實際例子與觀點,澄清了AI在設計領域的應用與限制,並強調了學習基礎設計知識的重要性。讀者藉由本文能更具深度地瞭解AI與設計領域之間的關係,以及AI對設計師職業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AI是否能取代平面設計,強調了學習AI運用需要用心學習,並提供了相關的技術與運用範例。文章透過實際例子與觀點,澄清了AI在設計領域的應用與限制,並強調了學習基礎設計知識的重要性。讀者藉由本文能更具深度地瞭解AI與設計領域之間的關係,以及AI對設計師職業的影響。
Thumbnail
在無損編碼自由轉換技術日益成熟的當下,作者討論了 AI 時代對於 KnowCode、LOW Code 和 NO Code 工作者的影響,並預測了未來各種工作者的比例變化。同時,作者以遊戲產業為例,探討了不同工作者在遊戲開發中的分工和角色。
Thumbnail
在無損編碼自由轉換技術日益成熟的當下,作者討論了 AI 時代對於 KnowCode、LOW Code 和 NO Code 工作者的影響,並預測了未來各種工作者的比例變化。同時,作者以遊戲產業為例,探討了不同工作者在遊戲開發中的分工和角色。
Thumbnail
AI技術的發展如日中天,但也引發了許多道德與創作者權益的議題。從初期到現在的變化,AI的發展對創作者而言是一大挑戰,無論是哪種AI使用者,AI的出現,不代表我們要放棄思考。
Thumbnail
AI技術的發展如日中天,但也引發了許多道德與創作者權益的議題。從初期到現在的變化,AI的發展對創作者而言是一大挑戰,無論是哪種AI使用者,AI的出現,不代表我們要放棄思考。
Thumbnail
從去年開始,AI 成為了顯學,無論是投資市場、工作習慣、生活環境,強 AI 已然成為無法分割的一環,我們不難預見,這樣的存在必然會如智慧型手機那般,普及全球,甚至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Thumbnail
從去年開始,AI 成為了顯學,無論是投資市場、工作習慣、生活環境,強 AI 已然成為無法分割的一環,我們不難預見,這樣的存在必然會如智慧型手機那般,普及全球,甚至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Thumbnail
AI軟體工程師Devin的誕生引發了對於AI在軟體開發領域未來角色的討論,以及對於AI和人類工程師如何更好地合作的思考。文章反映了不同人對於技術進步可能帶來的社會變化和工作機會減少的擔憂,並提出技術進步可能帶來的新挑戰和機會。
Thumbnail
AI軟體工程師Devin的誕生引發了對於AI在軟體開發領域未來角色的討論,以及對於AI和人類工程師如何更好地合作的思考。文章反映了不同人對於技術進步可能帶來的社會變化和工作機會減少的擔憂,並提出技術進步可能帶來的新挑戰和機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