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擁抱失敗,才能看見自己的不足、弱項;學會看見挫敗後的晴天,才能向著陽光持續奔跑!
撰文 / 曾育儀
每個人都喜歡贏,不喜歡輸的感覺,但漫長人生,誰能永遠穩坐勝利者之位呢?
舉凡學業、感情、婚姻、職場,我們都在追求突破、創新,並期待更好、更遠的未來。然而,卻從各式各樣的人生經驗中逐漸明瞭:「現實不可能永遠按照自己的期待而行」。當我們奮力往人生勝利組的目標前進,一旦偏離主流價值觀而活時,比如考場失意、被裁員失業、被劈腿分手,往往會被貼上「魯蛇」的標籤……
這個世界教導我們追求功成名就、幸福美好,卻忘了教會我們正確看待「失敗」,以及如何找到從挫敗中站起來的勇氣與力量!
台灣棒球隊頂著2024年世界棒球冠軍的光環,卻在2025世界棒球經典資格賽一開始連三敗,連續輸給西班牙、南非、尼加拉瓜,過往的榮耀還清晰可見,眼前卻接二連三吞下敗仗,好在最後在與西班牙附加賽中逆轉勝,取得前進的門票!
從冠軍光環到連三敗,每位國手的心理韌性要很足夠,不困在過去「贏」的風光,才能在面對「輸」時依舊不斷強化自我,找到反敗為勝的轉機。這個經驗告訴我們,輸雖然很令人不舒服,但也磨練出更強大的意志力。輸贏不由眼前這一刻來論斷,我們只管努力往前,在失敗的過程,逐漸累積智慧與經驗,明白什麼才是自己真正要追求的,也許,前進的道路不只一條,還有更多不同的達標方式,人生更是充滿無限可能與盼望,如此,才是「輸」要告訴我們的事。
「輸」是一個過程,並不等同於我們是誰!
跌倒、失敗只是一個逗點,一次寶貴的經驗,不是句點,不妨透過這個過程,仔細觀察自己的情緒、感受,接納讓人無助的挫敗、無助,進而從中調整、修正。如同2024年奧運拳擊冠軍林郁婷,在經歷世錦賽被沒收銅牌,抑或性別爭議事件,她依然定睛在自己的目標上,秉持不服輸的精神堅持到奪冠。奪冠後的記者會林郁婷說出自己的心情:「成功並非一帆風順,但正是這些起起伏伏,讓我們更加堅強,比賽不到最後沒有絕對。」
別讓他人來論斷你的成敗,一個人看待事情的眼光,才能定義它的成功或失敗。有人會因為一時的失敗而心態崩壞,但林郁婷卻認為比賽沒到最後,不會知道輸贏,維持挑戰者心態,才不會因為一時的失意而裹足不前。
勝敗乃兵家常事,韌性強大的人都會透過失敗獲得學習與成長,以平靜的心態面對失敗。當事情沒有按照預期的進行時,我們可以選擇抱怨,或是樂觀以對,內在強大的人,不會花時間困在情緒中,而是保持積極正向的心態,並專注於解決問題。
AI教父黃仁勳也認同韌性是後天養成的,從大量的痛苦與苦難中學習而來,所以他主張失敗必須共享,透過分享失敗的經驗,才能不斷的改進與突破。當我們學會面對失敗、分享失敗、擁抱失敗時,我們就會得到更多的勇氣,好去轉化每一次的失敗,成為更好的自己。
人生很長,輸贏之間還很難說呢!「懂得輸」是韌性強大的人身上的特質,當你了解「輸」只是一個過程,不會因為「輸」而自我懷疑,就能維持挑戰者心態,如此,人生才能不斷的進步,讓失敗成為墊腳石,懂得順勢而為,才能擁抱更多的突破與蛻變!
歡迎追蹤+ 拾愛日常Facebook 粉絲專頁、LINE社群、IG,好文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