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的4個習慣 拉開平凡與不凡的距離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大部份的人總是擅長檢視別人,而成功者懂得檢討自己。

  

撰文 / 許右燕

 

市面上談成功的書籍琳瑯滿目,因為許多人渴望在閱讀中找到成功策略,找到達標方程式,能夠成就圓滿人生、能夠了無遺憾。然而,書籍中的建議方法真能帶來果效,幫助我們實現想望人生嗎?

 


所謂「習慣造就性格、性格造就命運」,其實想成功最快的方式就是跟成功者學習,而應該學習的是造就成功的習慣與心理素質,究竟是哪些特質使他們能夠鶴立雞群、出類拔萃,我們整合了以下四點,提供參考。


 

一、 成功者總是不停止學習

 

成功人士從未因失敗而停止去學習成長,他們總是持續的發展與擴展,直至達標。

 

人不可能完美無瑕,都會有其限制與不足,面對挫折與失敗是必然的經歷,學習從失敗中審視自己的責任與過錯,不怨天不尤人,知錯能改、去蕪存菁,就能夠避免重蹈覆轍、與成功更靠近。

 

成功者會真誠的面對自己的過犯,生命的透明度是性格成熟度的記號。

 

許多人害怕承認自己的過錯與軟弱,卻總是擅長於檢視別人,實際上我們最需要檢視的,是我們自己,不妨常自問:「如何越來越好?我在那些地方需要做改善?」若實在想不出有任何需要調整之處,可以你找五個最認識你的人,請他們寫下你還有哪些可以成長的空間,切記忠言逆耳,看完之後無須懷恨,而是要感謝對方分享誠實建言。

 


二、跟過去學習  不是佇足在過去

 

別讓過去控制你或轄制你,跟過去學習,而不是停留在過去。

 

其中,有2件極需我們學習的事,就是「不要上成功的當」,不因成功而驕傲。還有,「不要入失敗的坑」,不因失敗而喪志。簡言之,就是「勝不驕,敗不餒」。

 

俗話說「好漢不提當年勇」,人若留戀在創立的豐功偉業中,伴隨而來的問題就是,向自滿傾斜,也就無法接納建議與諍言,當人滿了驕傲,容易停止成長與學習,最終難免被時代的洪流所淘汰。

 

「不要入失敗的坑」是指,因為曾經的過犯而自責度日,癱瘓在過去失敗的記憶中無法自拔,過去無法改變,眼淚、懊悔、自憐、自棄等都無濟於事,唯有放掉過去重新出發,從經驗中學習如何避免再走彎路,就是失敗帶來的收穫,亦是生命的昇華。

 

 

三、清楚寫下人生目標 定睛未來

 

成功人士多有明確目標,且專注在未來。

 

哈佛大學曾研究統計,只有少於5%的人,懂得清楚寫下人生目標。將生命聚焦在一件事上,專注的力量是使人變專業的秘訣,專業讓他們成為所在領域的佼佼者,成功便是順理成章的結果。

 


網路世代有著太多的誘惑與選擇,讓人們很難專注,心思意念與時間都被分散、瓜分,同時間要做許多不同的事情,容易讓人成為雜而不精、皮毛樣樣懂卻樣樣不精的人。

 

其實,我們要經常問自己:「什麼對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我的生命目標是什麼?」然後,盡量地遠離瑣事的牽絆與攪擾,將心力與時間專注在最重要的生命目標上,相信多年後的驀然回首,人生將如願所償、沒有遺憾。

 

四、對夢想「竭力追求」 具備永不放棄的恆毅力

 

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那些成功人士,也都是平凡人,只是他們有堅持到底的決心、永不放棄的毅力,他們知道路上的成功與失敗都是過程,無論發生什麼事都不動搖他們完成目標的決心。

 

 

或許我們都曾經努力嘗試卻一無所獲,其實我們最需要的,是對自己的生命做誠實的評估,願意讓自己成長,讓壞習性離開,把時間花在最重要的目標,專注在真正重要的未來,並且「竭力追求」,才能在前進的路上與夢想愈來愈靠近。

 


 歡迎追蹤+ 拾愛日常Facebook 粉絲專頁LINE社群IG,好文不漏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拾愛日常
14會員
127內容數
愛無處不在,再平凡的日常,只要重拾愛人與被愛的能力,就能找回舒服的人際關係,時時相愛!
拾愛日常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愛是一切的開始,不只是關係,還包括行事為人的動機,如果不從愛出發,很可能白費心力、甚至造成反效果……
Thumbnail
2025/04/28
愛是一切的開始,不只是關係,還包括行事為人的動機,如果不從愛出發,很可能白費心力、甚至造成反效果……
Thumbnail
2025/04/25
愛是一種拯救,食物就是愛最直接的表現!記憶中的味道,每一道都是我的思念,也是我生命中閃耀過的光芒與力量!
Thumbnail
2025/04/25
愛是一種拯救,食物就是愛最直接的表現!記憶中的味道,每一道都是我的思念,也是我生命中閃耀過的光芒與力量!
Thumbnail
2025/04/21
學會擁抱失敗,才能看見自己的不足、弱項;學會看見挫敗後的晴天,才能向著陽光持續奔跑!
Thumbnail
2025/04/21
學會擁抱失敗,才能看見自己的不足、弱項;學會看見挫敗後的晴天,才能向著陽光持續奔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擺脫比較心態,專注自我成長  1. 認識並接受自己的獨特性  - 認識自我價值: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和長處。花時間了解自己,發現並接受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 接納自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和挑戰。 - #自我價值 #接納自我 2. 設立個人目標
Thumbnail
擺脫比較心態,專注自我成長  1. 認識並接受自己的獨特性  - 認識自我價值: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和長處。花時間了解自己,發現並接受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 接納自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和挑戰。 - #自我價值 #接納自我 2. 設立個人目標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成功常被描繪成光鮮亮麗、萬眾矚目的樣子。 更多的人卻在低調和默默無聞中持續付出,埋頭苦幹。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成功常被描繪成光鮮亮麗、萬眾矚目的樣子。 更多的人卻在低調和默默無聞中持續付出,埋頭苦幹。
Thumbnail
這個文章分享了作者如何經過努力與執著,磨練自己的才能,成為一個能夠陪伴與幫助他人的人。文章提醒讀者,羨慕他人所擁有的成果時,也應該考慮這些成果背後所付出的努力,並檢視自己願意付出怎樣的代價去獲得自己想要的。並分享以心理學為基礎,提升幸福感的方法。
Thumbnail
這個文章分享了作者如何經過努力與執著,磨練自己的才能,成為一個能夠陪伴與幫助他人的人。文章提醒讀者,羨慕他人所擁有的成果時,也應該考慮這些成果背後所付出的努力,並檢視自己願意付出怎樣的代價去獲得自己想要的。並分享以心理學為基礎,提升幸福感的方法。
Thumbnail
人經歷越多,抱怨就會越少。越是優秀的人越努力,越是富有的人越勤奮,越是智慧的人越謙卑,這現象的根源在於,優秀的人總能看到比自己更好的,平傭的人總能看到比自己更差的。永遠讓自己記住一句話,跟別人學,跟自己比,每天進步一點點!越努力,越幸運;越擔當,越成長;越感恩,越有福報!越付出越得到!不斷修煉自己,
Thumbnail
人經歷越多,抱怨就會越少。越是優秀的人越努力,越是富有的人越勤奮,越是智慧的人越謙卑,這現象的根源在於,優秀的人總能看到比自己更好的,平傭的人總能看到比自己更差的。永遠讓自己記住一句話,跟別人學,跟自己比,每天進步一點點!越努力,越幸運;越擔當,越成長;越感恩,越有福報!越付出越得到!不斷修煉自己,
Thumbnail
他們認為的好是好,卻從無人問過我一字好不好。
Thumbnail
他們認為的好是好,卻從無人問過我一字好不好。
Thumbnail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要珍惜自己的價值,活出自信與幸福,放下負面的想法和對自己的打壓,應該要專注於自己擁有的美好事物。
Thumbnail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要珍惜自己的價值,活出自信與幸福,放下負面的想法和對自己的打壓,應該要專注於自己擁有的美好事物。
Thumbnail
我常常在經典與啟示中裡反思得到力量,指引我在日常生活、工作等時更清楚如何看待當下的自己和眼前的一切。希望回顧這一週生活經驗裡的重要體悟,再一次提醒自己,也分享給大家。 本週反思:(寫作回顧)別人走過的路、用對心做對事、(生活反思)顧好心的重要
Thumbnail
我常常在經典與啟示中裡反思得到力量,指引我在日常生活、工作等時更清楚如何看待當下的自己和眼前的一切。希望回顧這一週生活經驗裡的重要體悟,再一次提醒自己,也分享給大家。 本週反思:(寫作回顧)別人走過的路、用對心做對事、(生活反思)顧好心的重要
Thumbnail
人天生就會期望受到肯定,我們總是會尋求他人的認同,但你有沒有想過其實你可以不要追求這些認同感? 上面這段話是我在看了「創勝心態」後腦中浮現的想法,有時候我們太容易,因為追逐外顯的成就而迷失自我,例如在理財時總是要比拚報酬率,上班時總是想要...
Thumbnail
人天生就會期望受到肯定,我們總是會尋求他人的認同,但你有沒有想過其實你可以不要追求這些認同感? 上面這段話是我在看了「創勝心態」後腦中浮現的想法,有時候我們太容易,因為追逐外顯的成就而迷失自我,例如在理財時總是要比拚報酬率,上班時總是想要...
Thumbnail
文章提及面對未知時的煩躁和不安,以及對他人成功的羨慕和自我懷疑。透過書寫,作者解開了內心的鬱結,認識到自己缺乏對自己的信任,並準備挑戰自己,相信自己。文章中反映了很多人內心的掙扎,能夠引起共鳴。
Thumbnail
文章提及面對未知時的煩躁和不安,以及對他人成功的羨慕和自我懷疑。透過書寫,作者解開了內心的鬱結,認識到自己缺乏對自己的信任,並準備挑戰自己,相信自己。文章中反映了很多人內心的掙扎,能夠引起共鳴。
Thumbnail
大眾其實只是比較傾向喜歡某種人設,而不是你本人。
Thumbnail
大眾其實只是比較傾向喜歡某種人設,而不是你本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