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份的人總是擅長檢視別人,而成功者懂得檢討自己。
撰文 / 許右燕
市面上談成功的書籍琳瑯滿目,因為許多人渴望在閱讀中找到成功策略,找到達標方程式,能夠成就圓滿人生、能夠了無遺憾。然而,書籍中的建議方法真能帶來果效,幫助我們實現想望人生嗎?
所謂「習慣造就性格、性格造就命運」,其實想成功最快的方式就是跟成功者學習,而應該學習的是造就成功的習慣與心理素質,究竟是哪些特質使他們能夠鶴立雞群、出類拔萃,我們整合了以下四點,提供參考。
一、 成功者總是不停止學習
成功人士從未因失敗而停止去學習成長,他們總是持續的發展與擴展,直至達標。
人不可能完美無瑕,都會有其限制與不足,面對挫折與失敗是必然的經歷,學習從失敗中審視自己的責任與過錯,不怨天不尤人,知錯能改、去蕪存菁,就能夠避免重蹈覆轍、與成功更靠近。
成功者會真誠的面對自己的過犯,生命的透明度是性格成熟度的記號。
許多人害怕承認自己的過錯與軟弱,卻總是擅長於檢視別人,實際上我們最需要檢視的,是我們自己,不妨常自問:「如何越來越好?我在那些地方需要做改善?」若實在想不出有任何需要調整之處,可以你找五個最認識你的人,請他們寫下你還有哪些可以成長的空間,切記忠言逆耳,看完之後無須懷恨,而是要感謝對方分享誠實建言。
二、跟過去學習 不是佇足在過去
別讓過去控制你或轄制你,跟過去學習,而不是停留在過去。
其中,有2件極需我們學習的事,就是「不要上成功的當」,不因成功而驕傲。還有,「不要入失敗的坑」,不因失敗而喪志。簡言之,就是「勝不驕,敗不餒」。
俗話說「好漢不提當年勇」,人若留戀在創立的豐功偉業中,伴隨而來的問題就是,向自滿傾斜,也就無法接納建議與諍言,當人滿了驕傲,容易停止成長與學習,最終難免被時代的洪流所淘汰。
「不要入失敗的坑」是指,因為曾經的過犯而自責度日,癱瘓在過去失敗的記憶中無法自拔,過去無法改變,眼淚、懊悔、自憐、自棄等都無濟於事,唯有放掉過去重新出發,從經驗中學習如何避免再走彎路,就是失敗帶來的收穫,亦是生命的昇華。
三、清楚寫下人生目標 定睛未來
成功人士多有明確目標,且專注在未來。
哈佛大學曾研究統計,只有少於5%的人,懂得清楚寫下人生目標。將生命聚焦在一件事上,專注的力量是使人變專業的秘訣,專業讓他們成為所在領域的佼佼者,成功便是順理成章的結果。
網路世代有著太多的誘惑與選擇,讓人們很難專注,心思意念與時間都被分散、瓜分,同時間要做許多不同的事情,容易讓人成為雜而不精、皮毛樣樣懂卻樣樣不精的人。
其實,我們要經常問自己:「什麼對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我的生命目標是什麼?」然後,盡量地遠離瑣事的牽絆與攪擾,將心力與時間專注在最重要的生命目標上,相信多年後的驀然回首,人生將如願所償、沒有遺憾。
四、對夢想「竭力追求」 具備永不放棄的恆毅力
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那些成功人士,也都是平凡人,只是他們有堅持到底的決心、永不放棄的毅力,他們知道路上的成功與失敗都是過程,無論發生什麼事都不動搖他們完成目標的決心。
或許我們都曾經努力嘗試卻一無所獲,其實我們最需要的,是對自己的生命做誠實的評估,願意讓自己成長,讓壞習性離開,把時間花在最重要的目標,專注在真正重要的未來,並且「竭力追求」,才能在前進的路上與夢想愈來愈靠近。
歡迎追蹤+ 拾愛日常Facebook 粉絲專頁、LINE社群、IG,好文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