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想太多,是世界真的變了
你有沒有發現,現在只做一份工作好像不太夠用,甚至有點不安?
IG 上滿滿的「自由工作者日常」、YouTube 上「被動收入開箱」,讓人一邊羨慕一邊焦慮,彷彿不斜槓,就會錯過什麼。
但到底為什麼,「斜槓」這件事突然變成一種時代顯學?
🔍 一、斜槓不是潮流,是壓力催生的產物
回頭看,其實斜槓不是什麼新東西,以前我們叫它「打工」、「兼差」、「接案」。
但現在的斜槓,更多了一層:「想要創造自己的價值」。
疫情、裁員潮、AI 崛起……都在提醒我們:
一份穩定的工作,其實一點也不穩定。
尤其對 25~40 歲的工作族來說,不再只是「要活下去」,而是「要活得有選擇」。
🧠 二、我們為什麼斜槓?不只是想賺錢
很多人以為斜槓就是「多一份收入」,但實際上——
🔸 有些人是因為本業沒成就感,斜槓讓他重新感覺到自己有用
🔸 有些人是因為熱愛某件事,但不想為生活犧牲它
🔸 還有些人,其實只是想試試:「我除了這份工作,還能是誰?」
像一位本業是工程師的學員,私下其實是攝影接案王,週末接活動、拍商業人像。他說:「當我拿起相機的時候,才真的覺得自己是活著的。」
📊 三、社群時代,讓斜槓變得「看起來很容易」
你有沒有發現現在的斜槓故事都很美:
- 「她靠寫字養活自己,月入 10 萬」
- 「只靠一支手機拍片,她成功年收百萬」
但這些往往只講了結果,沒有講過程。
事實上,大部分的斜槓旅程都是—— 一邊上班、一邊試錯、一邊懷疑自己。
比起你能不能斜槓,更大的挑戰是你能不能持續。
💡 四、那我也該斜槓嗎?
這是個很值得思考的好問題
如果你斜槓,是為了:
- 減輕財務壓力
- 累積個人品牌
- 測試未來轉職可能
那這是一場值得投資的旅程。
但如果你斜槓,只是因為別人都在做、自己怕落後,那可能會讓你掉進「什麼都做但什麼都做不好」的焦慮裡。

✅ 小語:斜槓不是一定需要的,但它是選項
斜槓的本質,是讓你有選擇權。
不是人人都適合,但人人都可以練習「多一種身分」。
即使你不全職創業、不當自由工作者,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興趣變現模式,也是一種微創業。
別把斜槓看成一場比賽,而是當成一場探索。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在生活的哪一條小徑上,會遇到讓你發光的自己 ✨
如果你想要學習更多的行銷知識,歡迎收藏+追蹤! 👇
IG : 快樂腦
📬如有合作歡迎詢問 : happybrainshake@gmail.com
#快樂腦#行銷知識#行銷策略 #品牌成長 #2025 #數位行銷 #創業
#自由工作者 #數位游牧 #歡迎詢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