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物語工廠東京組2024:從一個人到一群人

東京裏物語-avatar-img
發佈於真說東京裏物語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首先這段話要寫給畢業生們:

在這幾個月裡,很開心可以跟大家一起經歷這段旅程。看到大家或多或少的改變,有新的人際關係,也促成了新的事件。無論將來我們會不會一起前進,但能一起走過這一段,我很榮幸,也很驕傲。

我想這次發表會結束後,大家都值得為自己驕傲。因為你們沒有被日本生活擊垮,在工作之餘,可以完成一個工作坊,還能在那麼多人面前分享自己想做的事,真是酷斃了!謝謝你們的陪伴與參與。希望將來,你們也能繼續開心得跟朋友分享自己在做的事,也記得曾經有個工作坊,帶大家把自己的興趣跟願景整理成企劃;最後也期望裏物語工廠將來能成為一個大家引以為傲的社群。

為保護隱私,幫不想露臉的參加者蓋一下臉

為保護隱私,幫不想露臉的參加者蓋一下臉



前言


一直以來我總試著行動來回應所見所聞,也希望以行動實踐自己理想的世界觀。

因為覺得一群人可以做更多事,所以開始各種揪團。

因為覺得台灣人在海外應該更團結,所以開始了在日本的台灣人社群。

因為覺得活著,不該只是為了滿足資本主義社會給我們的任務,更應該為了自己所熱愛的事物而活,所以有了裏物語工廠東京組。

因為看不慣台灣那種眾星拱月,以團體成就個人的公式,所以希望自己的社群能成就一群人,而不只是我一個人。

裏物語工廠工作坊模式源自日本社區營造學校系統,是一套為期半年,帶大家把想做的事寫成具體企劃的模式。東京組從2023發跡,2024/12/21二期生正式畢業。於是我們開始有了學長姐,第一年學員的計劃開始萌芽,人際關係也持續連結。以大方向來看,雖然很多不完美,但都在有機發展中。

raw-image



裏物語工廠與我:自我探索是一種奢侈


「從什麼時候開始,有意識地活著竟然是一種奢侈?」

「能對自我有更多了解以及持續追求成長的人,好像都是社會上相對有資源的人」


剛結束一場跟今年畢業生的聚會,討論著人際關係,自己的經歷、看法,也討論著這個社群將來的走向,還有跟日本社會可以有什麼連結。

「我覺得工作坊可以改成日文或是雙語欸!這樣我可以邀請更多我想邀請的人來」她說道。

「光用中文上六次工作坊、寫工作單、最後在大家面前發表難度就夠高了,如果改成日文的話...根本招生不到人吧?」我回應。

「不會啊!這裡是日本,在這裡找到說日文的台灣人很簡單吧?」她順著說。

我想了想回道「不過我猜他們應該不想在休閒娛樂的時間也說日文?」

raw-image


這個討論內容其實不太新,從“我覺得在日本的台灣人應該要有一個更好的社群”這個想法開始,就該有認知:在日本有能量思考並且追求“更好”的人,應該不是一般人。

我們會討論怎麼賺錢、投資、買房、買保險、結婚生子、教育、醫療等等,這些都是滿足人類生存以及本能需求,除此之外,其他事都會被大家歸類在興趣娛樂。

這期工作坊中對於彼此願景的討論,還有大家在目前人生中的實踐,確實令我歎為觀止,好還要更好,厲害還有更厲害,不斷自我突破、不斷實踐階段性目標以後,盡頭到底是什麼?把自己身上的標籤都撕掉以後,該怎麼定義自己?太多太多可以討論的事、值得被記下的片段,但這些似乎都不是大家日常會關心的話題。

裏物語工廠這個工作坊,從自我察覺、自我揭露到制定一個計劃,半年工作坊就可以看出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的累積,越有資源、身處的環境越優渥,就可以有更多時間探索自我,有更多時間去談論願景,學很多工具跟方法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相對而言,社會上多數人,早已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探討願景、活著的意義、生命的本質是一種無用、無聊而且奢侈的事。

在日台灣人最活躍的社群是什麼主題?工作、簽證、買房、省錢,當然也有些興趣取向的吃喝玩樂型社群存在,但應該都不是大宗,所以我定義的“更好的社群”,應該是在對生命意義追求上,我們能不能透過社會性活動,促使自己更接近自己快樂的核心?

人活著就是要爽。

我們生來就該享樂,不是生來承受社會壓力或是成為誰眼中的某人的。要怎麼找一群調性合得來,可以一起組織很多好玩的事,大家一起爽的夥伴,大概就是我的初衷吧?

第二期結束,又得到了一些夥伴,2024再次驚險過關。

今年我們也有請日本講師,只能說日本講師我認識的厲害的可多了

今年我們也有請日本講師,只能說日本講師我認識的厲害的可多了


畢業生們與他們的計劃

2023的一期生大部分都還有連絡,就算沒有進來二期經營群組幫忙,關係也大多維持的不錯。第一期的畢業生總共有7個計劃,扣除要創業跟回台灣的人以外,有些暫時因為人生規劃被暫停了,有些持續進行著。

但我覺得最厲害的還是畢業生們幾乎把扛下整個工作坊運營。

每次光要喬場地、準備備品、弄時間表、收作業、訂懇親會餐廳事情就瑣碎到不行,但今年大家還是一起克服了(現場工作一個人可以抵一支軍隊的AKI幾乎全扛了)。

這次二期發表會畢業生分享時間,AKI分享了自己去年專題「小說裡的風景下北澤篇」的執行現況。「小說裡的風景」是一個由讀者主導的聖地巡禮計畫,用小說裡出現過的地點,為參加者們做區域導覽;這個專案看起來簡單,但從區域挑選、資料整理、挑選適合舉辦的時間,都有很多細節需要思考。

AKI身為去年首席畢業生,除了功課每次都第一個交,每次每個人給她專案的建議,她聽完都可以給出超過滿分的回應,堪稱活體人工智能,很難想像有一個人在上班時間之餘,還能完美承接工作坊行政跟自己的畢業小專案執行。

第一次下北澤試辦回

第一次下北澤試辦回


另一個還在繼續進行的計劃是從發表就擁有高人氣的「人類圖推廣」。提案的遙遙被人類圖拯救了之後,立志在日本提高人類圖在當地的認知度。雖然她本人不愛把人類圖歸類成算命,但實際應用起來...就跟八字還有命盤差不多,輸入出生年月日以後就會產生一張一堆數字的圖,這張圖可以用來分析個性、算工作跟自己合不合、另一半跟自己合不合...大概算命能做的人類圖都能做。

raw-image


這個計劃每次在發表的時候就一大堆人找她算命(人類圖叫解圖),由此專案看來人生中選擇的確比努力更重要,所有專案中能聽眾們最有興趣的就是算命了。而她原本是在BAR裏面幫人解圖,參加了工作坊以後改成一週一次的線上讀書會,也持續了一年。

2024年她又把計劃升級,想利用人類圖來辦實體活動,實驗場題目是帶大家回顧2024年還有設定2025年的目標,期待明年會有更多有趣的人類圖小活動出現。

根據今年發表會上一期生提供的情報,明年還會有別的畢業計劃開始執行,就拭目以待吧!



二期生

二期生跟一期生最大的不同,在於大部分人都已經有自己想做的事,他們希望藉著工作坊找到同伴、或讓計劃成型。

如果一期是一群人組成團隊,一起探索人生可能性的話;那二期更像是幾個在酒吧裡相遇的冒險者,彼此在各自的旅程中短暫交會,把酒言歡之後,收拾行囊繼續啟程。二期的計劃包含了推廣喝啤酒文化增加酒友的「ENJOY BEER LIFE」、搜集故事的「請一百人喝咖啡」、想增加山友推廣爬山美好的「一、二、山」、在自己世界中慢慢孵化的「從興趣中尋找自我」等等。

raw-image


雖然發表會參與人數沒有去年那麼多,不過發表內容整體呈現,還有計劃完成度,大家投入感情的部分、互動部分、客群精準度跟完成度都不輸去年,有些部分甚至更厲害,第一年如果是一場華麗的煙火,那今年就是讓參與者專注度更高更緊密的營火吧!

有開心的、有自我揭露、發表感想時也有人講一講要遞衛生紙,今年工作坊在這裡結束,很有畢業的感覺,也是我們社群新的里程碑。


先會做事,還是先會做夢?

出了職場工作一陣子又到了社會新創圈走一遭以後,我覺得會作夢不會做事是一場災難,會做事不會作夢有時候賺到的錢都不夠付精神損傷費。

常常有厲害的倡議者,拿了政府或是基金會百萬千萬甚至上億的經費,之後因為後面團隊組建跟種種經營問題而倒店,一個新的倡議組織或是社會企業類團體要起來,雖然大家常看到前面倡議的明星,但經營團隊還有穩定金流絕對是另一個重要條件。

網羅這些會做事的台灣人,培養他們做夢的能力跟實踐夢想的能力,就是裏物語工廠東京組一個很大的目標。

前文有提到今年畢業生談到可以把工作坊內容變成日中雙語,網羅更多日本資源還有日本人進來參與,但這件事就扯到工作坊將來會不會太向菁英靠攏這個問題。今年也有我認識的參與者反應說這個工作坊菁英味太重了。

raw-image


我想了想那個菁英味是什麼,就整理了一下自己內心定義的菁英五大指標:

1.對自我的掌握程度

知道自己擅長與不擅長的事/喜歡跟不喜歡的事/自我揭露到哪部分可以安全也讓人了解自己/精神面有哪些優點與弱點/在人際關係上站在哪個位子能發揮得最好/在團隊中適合在擔任什麼角色/對飲食運動還有工作習慣等等的掌控度

2.對技能與工具的掌握程度

這就關係到前面說的”會不會做事“。大家在日本都會說日語,但對日語聽說讀寫的熟練度各有不同。大家都會講日文,但是能不能用日文寫出一份跟自己中文程度相當的作業然後上台報告又是另一回事;能不能在工作外”輕鬆的“做到又是下一個境界了。同樣是用繪圖軟體,熟練的設計師用熱鍵,我這種偶爾開一下的人就點圖示,作業量一大,工作時間跟效率一目瞭然。

對自己技能掌握度高的人,除了做事快以外,也熟知技能的應用範圍,用固有技能來做自己的小專案或是社群經營都得心應手;若對自己技能掌握度不高,做新計劃時所有事都要重新學習,那在每次新專案裡付出的成本會很高。

raw-image


3.對資源的掌握程度

結合自我認知、技能與工具外,加上自己家裡跟人際關係中的資源可以做什麼?如果把上述項目都視為資源,那重新排列組合後能不能得到或創造一些新的價值?對資源掌握度高的人,只要放著,大概到30歲都會有些可拿出來說嘴的成績,雖然不一定是賺大錢的事,但應該都完成過一些自己引以為豪的事。

4.在經驗中淬鍊的氣質

把上面三個項目加起來,再放上時間軸,隨著不段實踐、學習、思考,經驗會讓人成長,失敗會讓人謙遜、成功會賦予自信,每一次的冒險都會結識夥伴,這由內而外培養出的氣質,我覺得就是最後一個,也最難複製部分吧?

5.對世界構成的掌握度

身為一個大人究竟對世界有多少了解才算合格?我想在不同圈子有不同的要求。從政府運作方式、產、官、學之間的合作關係,營利與非營利組織運作方式等等,大部分的人大概只會產業界尤其自己的業界比較了解,但對其他人在幹嘛、其他組織在幹嘛大概都是知識盲區。

對世界構成掌握度也分檯面上跟檯面下,通常每個組織跟團體都有他們表面上的任務跟使命,除此之外也有真正在做的事,還有背後代表的派系,這些資訊光靠google都很難全盤了解,對多數人來說也沒必要了解;但熟知這個世界的構成跟運作模式,如果還能跟自己的願景跟資源整合,那能得到的成果絕對沒辦法跟單打獨鬥比。

raw-image


擁有上述五個條件的人,不敢說都是名校畢業,都有閃瞎人的家族光環,但就比例而言,確實有學歷跟家世護體,能培養出這類人的機率偏高。

畢竟一出生就自帶一堆親情跟經濟債務的人,出社會光要還債還有釐清家庭關係就耗盡全力了,哪來的精神跟能量放在自己身上?更遑論探索願景跟實踐夢想了。



在我心中經營社群一直有兩個極端在拉扯,是要以像自己這種庶民為對象,教大家設定願景,然後再一起慢慢成長;抑或是找社會上比較有資源跟行動力那群人?

就現實而言,不拿任何輔助金以及公共資源的狀態下,我也只能選擇丟一點東西下去,他們就會自己長出豐碩成果的那群人。畢竟一直往庶民那邊發展,不要說付費了,就連報名活動準時出席對大家來說都很難,更不要說參加六次工作坊之後上台簡報,最後還要做自己計劃,要走到這步對一個普通上班族來說難如登天,能從工作坊畢業、還做出成果的只能是人中龍鳳,自律界的翹楚們了。

而在這種現況下,某些發展出成果的人會希望招募更多厲害的同伴,尋找更豐碩的資源;那好像跟當初設定的不太一樣,之後究竟該怎麼調整平衡性,是我們2025的功課。

raw-image


2025不只是菁英的社群

裏物語工廠東京組的願景,是創造一個在日中生代台灣人能相互幫助的社群。也希望創造一個跟其他社群比起來更好的社群。這個更好,指的是我們不將社群主旨放在明確的目的上,而是升級到非營利計劃上的相互幫助,讓大家透過工作坊跟社群連結,能讓生活跟興趣能進化到下個層次。

雖然一直以來我都借著”別人的“名校光環在做這些事,但下一步,我想試著讓社群的行動更貼近大眾。明年裏物語工廠的標語應該是「一個為在日中生代台灣人而生,讓興趣UPGRADE的工作坊」。至於能不能順利組成經營團隊,招到目標人數,就交給2025的我去煩惱吧!

raw-image


avatar-img
27.4K會員
231內容數
喜歡閱讀裏物語長文的大家,本專題將帶大家最完整的內容。看膩了那些不是捧日本就是貶日本的文章嗎?除了景點、美食、宅文化跟AV以外,日本還有些什麼呢?別人寫的裏物語不一定會寫,但是別人不寫的,裏物語一定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東京裏物語 的其他內容
這次工作坊中有個學員的題目設定在台灣8+9跟日本黑道的現況比較,以及青少年安全網。這個題目一開始就卡關了,因為8+9這個新名詞的定義究竟要定義成玩陣頭的人、不良少年還是青少年犯罪組織成員,這在學員間都有一些爭議,而在網路上的資料更是五花八門。 在日本方面,黑道分為傳統黑幫“極道”跟“半グレ”,在日
加賀譯是一個跨國工作坊的計畫,強調地方的所有資訊都只是尋找自己內心願望的線索。工作坊分為三個階段,強調自我、實踐,以及共創。此外,文章中提及了工作坊的組織與分工、課程部份以及其中的核心價值。
威靈頓獵人在東京的故事。包含在東京尋找威靈頓牛排的經過,以及在高級餐廳用餐的趣事。作者介紹了「阿舍」這個詞彙在臺灣的語義演變,並分享了對阿舍的深入思考,對於富有卻缺乏行動力的人的特徵以及自救會的必要性。
昨天晚上第一期花絮+第二期招生用的影片剪出來也上傳了,就藉著這個機會來一篇跟大家詳細介紹一下裏物語工廠東京組是怎樣的工作坊。 東京的台灣人社群 我是在2011年到日本,前前後後經歷了東京的十年跟東京、石川、台灣三邊跑的兩年,最後因為疫情把東京房子清空處理掉完全搬到石川。 在東京前幾年我很積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地方現實中的社會階級與地方圈的現實等主題。實例融合作者在日本石川縣加賀市的經歷,定義出什麼樣的人適合到地方發展。提醒了在選擇工作時,不必追求即時顯著的成長,而是應該專注於本業技能培養。不僅可以實現溫飽,也能找到事業上的突破。要是沒辦法持續提升自己,將會隨年齡增長陷入更深的泥沼。
最近在日本各地城市陸續開放uber,然而,由於對本地合法交通從業者的保護,uber仍面臨法規限制。其中加賀市號稱日本第一個開放uber的城市,但要成為合法uber司機並不容易。文章也提到日本式共乘服務的情況以及作者在日本使用uber的心得。
這次工作坊中有個學員的題目設定在台灣8+9跟日本黑道的現況比較,以及青少年安全網。這個題目一開始就卡關了,因為8+9這個新名詞的定義究竟要定義成玩陣頭的人、不良少年還是青少年犯罪組織成員,這在學員間都有一些爭議,而在網路上的資料更是五花八門。 在日本方面,黑道分為傳統黑幫“極道”跟“半グレ”,在日
加賀譯是一個跨國工作坊的計畫,強調地方的所有資訊都只是尋找自己內心願望的線索。工作坊分為三個階段,強調自我、實踐,以及共創。此外,文章中提及了工作坊的組織與分工、課程部份以及其中的核心價值。
威靈頓獵人在東京的故事。包含在東京尋找威靈頓牛排的經過,以及在高級餐廳用餐的趣事。作者介紹了「阿舍」這個詞彙在臺灣的語義演變,並分享了對阿舍的深入思考,對於富有卻缺乏行動力的人的特徵以及自救會的必要性。
昨天晚上第一期花絮+第二期招生用的影片剪出來也上傳了,就藉著這個機會來一篇跟大家詳細介紹一下裏物語工廠東京組是怎樣的工作坊。 東京的台灣人社群 我是在2011年到日本,前前後後經歷了東京的十年跟東京、石川、台灣三邊跑的兩年,最後因為疫情把東京房子清空處理掉完全搬到石川。 在東京前幾年我很積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地方現實中的社會階級與地方圈的現實等主題。實例融合作者在日本石川縣加賀市的經歷,定義出什麼樣的人適合到地方發展。提醒了在選擇工作時,不必追求即時顯著的成長,而是應該專注於本業技能培養。不僅可以實現溫飽,也能找到事業上的突破。要是沒辦法持續提升自己,將會隨年齡增長陷入更深的泥沼。
最近在日本各地城市陸續開放uber,然而,由於對本地合法交通從業者的保護,uber仍面臨法規限制。其中加賀市號稱日本第一個開放uber的城市,但要成為合法uber司機並不容易。文章也提到日本式共乘服務的情況以及作者在日本使用uber的心得。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桃園機場雖然有時候會漏漏水出點小問題,但其實它貴為台灣國家門面還是有很多值得稱讚的地方的!推薦給常出國的旅人,在機場大逛免稅店之虞,也可以去使用一下這些便利的設施!就讓KKday幫大家整理5個大家不太知道但好好用的機場實用服務資訊吧!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桃園機場雖然有時候會漏漏水出點小問題,但其實它貴為台灣國家門面還是有很多值得稱讚的地方的!推薦給常出國的旅人,在機場大逛免稅店之虞,也可以去使用一下這些便利的設施!就讓KKday幫大家整理5個大家不太知道但好好用的機場實用服務資訊吧!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是關於臺日交流活動的一篇文章,內容包括參觀不同學校、寄宿家庭和觀光景點的情況,並分享了一些有趣的互動和美食體驗。
Thumbnail
加賀譯是一個跨國工作坊的計畫,強調地方的所有資訊都只是尋找自己內心願望的線索。工作坊分為三個階段,強調自我、實踐,以及共創。此外,文章中提及了工作坊的組織與分工、課程部份以及其中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2021年,國家發展委員會設立「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希望讓民間地方創生團隊能獲得支持,培育更多在地人才。鹿港著鹿計畫、北斗寶斗青村未來式、溪州老人國回春計畫皆位於彰化縣內,這三組扎根地方的團隊,如何讓社會成為眾人的學校?地方創生又該如何向下扎根?
Thumbnail
從還是擔任經建築組的工作人員開始,到後來參加菁培計畫產品組甄選,最後幸運地透過獎學金到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完成一年的交換留學 —— 本系列文章將分享我從計畫工作人員、參與者、得獎者三個不同身份與視角所看見的菁培計畫,並分享我的實戰經驗與技巧。
Thumbnail
在近期參加了一個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與英語學術素養中心所共同舉辦的「2024 春季論文寫作工作坊 (Spring Academic Writing Workshop)」,這是一個關於文獻資料統整寫法的工作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這個工作坊對於我的研究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所帶來的眾多啟發。
Thumbnail
本文介紹一個臺灣學生與東南亞移工通信的活動。透過此活動,學生得以更深入瞭解移工的生活、與他們進行交流和對話,消弭隔閡和偏見。同時學也生從移工身上看到的勇氣、創造力和對生活的感恩。打開小孩國際視野的方式也不一定是去西方國家遊學,更不一定非得用英文,用中文跟東南亞移工通信,也是更省錢也一樣有效益的方式。
Thumbnail
感謝JTBA日本台灣生技協會會長的邀請,讓我有機會在台北的一間咖啡廳分享日本留學有關的相關資訊以及心得感想。對我而言,雖然是以講者的身分參加這場活動,但是我其實也從聽眾的回饋當中獲益良多,感受到了當時決定要赴日前的那種正向的積極能量。 這篇文章整理了活動紀錄以及我覺得關於日本留學很重要的幾個Q&A
Thumbnail
✅ 在【社會設計與設計思考工作坊】課程當中,運科竹深入了解創業的精髓和成功要素,並且透過若干方法,可以更快切入創業的步驟與構想的開發!✅ 在【創業計劃書撰寫工作坊】學到實用的創業計畫書寫作工具和方法,提升創業技能,並且瞭解✅ 此外,還能夠與業界專業人士,及有創業理想的志同道合夥伴互動交流。✅ 業師們
Thumbnail
北投社大 本期課程 秋季班輕鬆學日語進階週一班 https://bt.btcc.org.tw/course/m_course_detail.php?u=4d03b2bf0bc4aa340f03eb081f377bf2 秋季班基礎周五班 https://bt.btcc.org.tw/c
Thumbnail
這是關於臺日交流活動的一篇文章,內容包括參觀不同學校、寄宿家庭和觀光景點的情況,並分享了一些有趣的互動和美食體驗。
Thumbnail
加賀譯是一個跨國工作坊的計畫,強調地方的所有資訊都只是尋找自己內心願望的線索。工作坊分為三個階段,強調自我、實踐,以及共創。此外,文章中提及了工作坊的組織與分工、課程部份以及其中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2021年,國家發展委員會設立「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希望讓民間地方創生團隊能獲得支持,培育更多在地人才。鹿港著鹿計畫、北斗寶斗青村未來式、溪州老人國回春計畫皆位於彰化縣內,這三組扎根地方的團隊,如何讓社會成為眾人的學校?地方創生又該如何向下扎根?
Thumbnail
從還是擔任經建築組的工作人員開始,到後來參加菁培計畫產品組甄選,最後幸運地透過獎學金到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完成一年的交換留學 —— 本系列文章將分享我從計畫工作人員、參與者、得獎者三個不同身份與視角所看見的菁培計畫,並分享我的實戰經驗與技巧。
Thumbnail
在近期參加了一個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與英語學術素養中心所共同舉辦的「2024 春季論文寫作工作坊 (Spring Academic Writing Workshop)」,這是一個關於文獻資料統整寫法的工作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這個工作坊對於我的研究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所帶來的眾多啟發。
Thumbnail
本文介紹一個臺灣學生與東南亞移工通信的活動。透過此活動,學生得以更深入瞭解移工的生活、與他們進行交流和對話,消弭隔閡和偏見。同時學也生從移工身上看到的勇氣、創造力和對生活的感恩。打開小孩國際視野的方式也不一定是去西方國家遊學,更不一定非得用英文,用中文跟東南亞移工通信,也是更省錢也一樣有效益的方式。
Thumbnail
感謝JTBA日本台灣生技協會會長的邀請,讓我有機會在台北的一間咖啡廳分享日本留學有關的相關資訊以及心得感想。對我而言,雖然是以講者的身分參加這場活動,但是我其實也從聽眾的回饋當中獲益良多,感受到了當時決定要赴日前的那種正向的積極能量。 這篇文章整理了活動紀錄以及我覺得關於日本留學很重要的幾個Q&A
Thumbnail
✅ 在【社會設計與設計思考工作坊】課程當中,運科竹深入了解創業的精髓和成功要素,並且透過若干方法,可以更快切入創業的步驟與構想的開發!✅ 在【創業計劃書撰寫工作坊】學到實用的創業計畫書寫作工具和方法,提升創業技能,並且瞭解✅ 此外,還能夠與業界專業人士,及有創業理想的志同道合夥伴互動交流。✅ 業師們
Thumbnail
北投社大 本期課程 秋季班輕鬆學日語進階週一班 https://bt.btcc.org.tw/course/m_course_detail.php?u=4d03b2bf0bc4aa340f03eb081f377bf2 秋季班基礎周五班 https://bt.btcc.org.tw/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