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2030雙語政策?一篇搞懂政策目標、執行重點與背後爭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近年來,「2030雙語政策」成為教育界和社會輿論的熱點關鍵字。這項政策最早在2017年由行政院提出,主張在2030年前打造台灣成為雙語國家,讓英語不再只是語言科目,而是深入生活與學科的核心工具。儘管政策初衷是為了提高國際競爭力,讓下一代有更好的就業與薪資條件,但隨著推動過程的展開,也掀起了不少討論與質疑。

為什麼台灣需要雙語政策?

全球化趨勢下,英語能力往往是開啟更多機會的鑰匙。根據TOEIC台灣區統計,近六成公司在招募人才時重視英語能力,甚至有近七成會將英語成績作為評估指標。政府認為,若能從教育制度著手強化英語溝通力,不僅能提升個人競爭力,也有助於國家整體對外連結的能力。

再加上跨國工作、遠距溝通與數位學習日益普及,讓英語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政策希望讓更多學生不再將英文視為考試科目,而是作為知識獲取與表達的工具。

政策的四大實施方向

從政策文件中可以看出,「2030雙語政策」的推動聚焦在四個面向:高等教育專業人才的培育、年輕世代英文溝通力的強化、數位落差的縮小與測驗機制的優化。

舉例來說,政府補助大學將課程轉型為全英文授課,並提供外語進修與海外交流機會。同時,在高中以下階段也逐步推動英語沉浸式教學、設立雙語實驗班,甚至在偏鄉學校補助數位載具,試圖縮小城鄉資源差距。

此外,針對大學生推出新型英語能力檢測,未來也將採取更整合性的聽說讀寫評量,並朝向國際接軌發展。

2030前的具體數字目標

政策設立了兩個關鍵階段:2024與2030。以大學生為例,預計2024年要有25%的大二生達到CEFR B2等級(約等同多益785分以上),到了2030年則要達到50%。課程方面,目標是在2030年讓大學至少一半的課程使用全英文授課。

在國高中階段,2024年預計全英授課比例達60%,2030年要達到100%。外籍師資與英文助教的聘用、學校間的國際合作、甚至整個雙語教學體系的建立,都成了各級學校的重點任務。

推動雙語化的挑戰與疑慮

但政策推動的過程並不全是順風順水,尤其在執行層面遭遇不少現場問題。首先是師資的準備與教學品質的落差。即便政策要求學校進行英語授課,許多教師本身未受過跨語言教學訓練,使得教學成效參差不齊。有的老師語言流利但對學科陌生,有的則反之,進而影響學生的理解與學習成果。

學生方面,課程轉換勢必增加負擔,尤其對原本就對英文不熟悉的孩子來說,可能會拉大學習落差。再者,許多家長也反映在陪伴孩子過程中感受到壓力,因為新的教學語言不只挑戰學生,也考驗家庭的適應力。

為何「雙語政策」引發爭議?

最大的爭議點,在於政策名稱中的「雙語」究竟指的是什麼。在立法院相關討論中,有官員曾解釋為「母語與英語」,但實際政策文本與行動內容幾乎全數聚焦於英語教學,導致不少學者認為這根本不是雙語政策,而是一項英語政策。

有語言研究者指出,若英語被視為第二官方語,甚至成為學科教學語言,恐怕會讓弱勢學生在學習上更加吃力,進一步造成社會階層的固化。也有學者將其視為台灣第三次語言政策的改造工程,與過往的「日語國語政策」相提並論。

在語言多元性逐漸被重視的當下,本土語言與族群語言的發展也面臨被邊緣化的風險。許多批評者擔心,「雙語國家」的想像其實內建了語言的階級差異,真正受益者或許只有擁有資源的階層。

我們該如何看待這場語言變革?

不可否認,英語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從教育、職場到生活應用皆有實際需求。但這項政策若要真正落實,不能只是強化語言工具的傳授,更應建立一套公平且支持性的教育體系,讓所有孩子都能從中受益,而不是被淘汰。

更重要的是,語言政策從來都不只是語言本身,而是一整套關於價值、身份與權力的思維選擇。未來的2030雙語國家,應該是多語共榮、文化多元的開放願景,而不是一場隱含壓力的語言競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沈思通的沙龍
0會員
28內容數
沈思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有時候翻到舊相簿,看見那些戀愛時期的照片,兩個人隨便一個動作、一個表情,都是滿滿的甜蜜。那種感覺,現在想起來還是有點心動的。 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周圍開始有人低聲抱怨,說婚姻怎麼變得這麼累,感情也不像從前那麼簡單。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句話,被一再提起。 但我心裡總覺得,事情也許沒這
Thumbnail
2025/04/28
有時候翻到舊相簿,看見那些戀愛時期的照片,兩個人隨便一個動作、一個表情,都是滿滿的甜蜜。那種感覺,現在想起來還是有點心動的。 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周圍開始有人低聲抱怨,說婚姻怎麼變得這麼累,感情也不像從前那麼簡單。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句話,被一再提起。 但我心裡總覺得,事情也許沒這
Thumbnail
2025/04/24
最近看到一則關於「愛的教育不是縱容」的討論,心裡突然浮出一些模糊不清但揮之不去的畫面,那些在公園裡情緒失控、任意打人的孩子,旁邊是尷尬但毫無動作的父母,或者在捷運上大聲喧嘩、踢椅子的學童,父母只是低聲勸說卻沒能阻止。我有時會懷疑,這些場面是不是「愛的教育」的產物,還是根本只是「不教」的結果? 但「
Thumbnail
2025/04/24
最近看到一則關於「愛的教育不是縱容」的討論,心裡突然浮出一些模糊不清但揮之不去的畫面,那些在公園裡情緒失控、任意打人的孩子,旁邊是尷尬但毫無動作的父母,或者在捷運上大聲喧嘩、踢椅子的學童,父母只是低聲勸說卻沒能阻止。我有時會懷疑,這些場面是不是「愛的教育」的產物,還是根本只是「不教」的結果? 但「
Thumbnail
2025/04/22
最近常聽到朋友在討論小孩的教育選擇,話題繞來繞去,最後總會落在雙語學校上。好像只要孩子讀的是雙語學校,家長就比較有底氣,好像這是一種更靠近未來、更有競爭力的選擇。這背後當然離不開「2030雙語國家政策」的推動,但每次看到這些政策目標,再回頭看看真實教學現場,我都忍不住想問:真的能那麼順利嗎? 我其
Thumbnail
2025/04/22
最近常聽到朋友在討論小孩的教育選擇,話題繞來繞去,最後總會落在雙語學校上。好像只要孩子讀的是雙語學校,家長就比較有底氣,好像這是一種更靠近未來、更有競爭力的選擇。這背後當然離不開「2030雙語國家政策」的推動,但每次看到這些政策目標,再回頭看看真實教學現場,我都忍不住想問:真的能那麼順利嗎? 我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到了 2024 年,除了完成 IFRS S1/S2 的 A、B 部分中文化草案與意見徵求之外(C部分翻譯中),會基會自年初就陸續提出 IFRS S2 不同行業別的基礎施行指引的正體中文版。
Thumbnail
到了 2024 年,除了完成 IFRS S1/S2 的 A、B 部分中文化草案與意見徵求之外(C部分翻譯中),會基會自年初就陸續提出 IFRS S2 不同行業別的基礎施行指引的正體中文版。
Thumbnail
先來看看以下新聞: 下半年AI需求持績擴大 星展銀行上調台灣今年GDP從3.5%到4.2%
Thumbnail
先來看看以下新聞: 下半年AI需求持績擴大 星展銀行上調台灣今年GDP從3.5%到4.2%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6)針對文化部、教育部、原民會、客委會之《國家語言發展法》推動相關報告,以國家語言傳承危機、本土語言師資缺口兩大方向,敦促相關部會面對問題需對症下藥。此外,郭昱晴也再次提醒,如何在中國威逼下照顧關心台灣的文化工作者,以及國內影視業職災預防檢討,都仍亟需文化部正面、積極處理。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6)針對文化部、教育部、原民會、客委會之《國家語言發展法》推動相關報告,以國家語言傳承危機、本土語言師資缺口兩大方向,敦促相關部會面對問題需對症下藥。此外,郭昱晴也再次提醒,如何在中國威逼下照顧關心台灣的文化工作者,以及國內影視業職災預防檢討,都仍亟需文化部正面、積極處理。
Thumbnail
台灣市場規模不夠的先天不足,加上網際網路有打破地理限制的特性,在我從事系統開發以來,出資人或是產品經理在發展數位產品時,常會希望系統能夠觸及全世界各地的使用者。衍生的就是系統需要能夠全球化、在地化的需求。然而這不僅僅是一個關於語言轉換的問題,而是一個涉及技術、法律以及市場策略等多維度的問題。
Thumbnail
台灣市場規模不夠的先天不足,加上網際網路有打破地理限制的特性,在我從事系統開發以來,出資人或是產品經理在發展數位產品時,常會希望系統能夠觸及全世界各地的使用者。衍生的就是系統需要能夠全球化、在地化的需求。然而這不僅僅是一個關於語言轉換的問題,而是一個涉及技術、法律以及市場策略等多維度的問題。
Thumbnail
限制行為能力(被政府機關公告停止適用)的電子簽章法修法,需要立法委員、政務委員的協助。我曾經的狗吠火車,早在20201116就在自由廣場向衮袞諸公提出。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412952 https://www.chinatimes.co
Thumbnail
限制行為能力(被政府機關公告停止適用)的電子簽章法修法,需要立法委員、政務委員的協助。我曾經的狗吠火車,早在20201116就在自由廣場向衮袞諸公提出。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412952 https://www.chinatimes.co
Thumbnail
臺灣媒體機構正積極致力於報導國際社會議題、進行深入調查報導,同時推動臺灣與國際接軌,致力於創造一個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其中,全球氣候變遷和全球健康危機成為重要報導焦點,並呼籲臺灣媒體應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Thumbnail
臺灣媒體機構正積極致力於報導國際社會議題、進行深入調查報導,同時推動臺灣與國際接軌,致力於創造一個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其中,全球氣候變遷和全球健康危機成為重要報導焦點,並呼籲臺灣媒體應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Thumbnail
本文探討從2024年臺灣選舉中,讓人有些意外的結果,以及如何從中學習並思考市場行銷策略。特別針對年青族群的吸引和抓住心的策略進行分析,包括使用網路廣告、短影片,以及重覆並簡化訊息等策略。
Thumbnail
本文探討從2024年臺灣選舉中,讓人有些意外的結果,以及如何從中學習並思考市場行銷策略。特別針對年青族群的吸引和抓住心的策略進行分析,包括使用網路廣告、短影片,以及重覆並簡化訊息等策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