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學校是不是真的比較好?其實這真的不好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最近常聽到朋友在討論小孩的教育選擇,話題繞來繞去,最後總會落在雙語學校上。好像只要孩子讀的是雙語學校,家長就比較有底氣,好像這是一種更靠近未來、更有競爭力的選擇。這背後當然離不開「2030雙語國家政策」的推動,但每次看到這些政策目標,再回頭看看真實教學現場,我都忍不住想問:真的能那麼順利嗎?

我其實不是懷疑政策的初衷,而是總覺得,在一個日常幾乎不靠英語生活的社會裡,硬要讓語言教學「雙語化」,到底有多少部分是真正落地了,又有多少其實只是改個名稱,包個裝,看起來比較「國際」?

當然,這樣的選擇還是很吸引人,尤其當招生簡章寫著什麼外師教學、沉浸式課程、主題探究⋯⋯誰不希望小孩有更開闊的學習視野?但這些吸引眼球的字眼背後,我更在意的是:孩子真的需要這樣的環境嗎?而我們,準備好了嗎?

看起來很不一樣的學校,其實差在哪?

最近在比較幾間學校的時候,我試著把雙語學校和傳統學校的一些主要差異整理出來。發現它們的教學理念和實作方式,其實在某些層面差滿多的,但也不是真的全然對立,只是走的方向不太一樣。

以下是幾個我覺得比較明顯的區別:

  • 評量方式
    雙語學校常以報告、口頭發表、討論為主;傳統學校則偏向標準答案的筆試考試。
  • 教學方式
    雙語學校多搭配外師,採主題式、開放性學習設計;傳統學校則以講授為主,講求進度與一致性。
  • 學習氛圍
    雙語學校強調創造力與獨立思考;傳統學校比較重視紀律與規則。
  • 國際銜接能力
    雙語學校與國外教育制度接軌較順利;傳統體系的學生若出國,通常需要適應一段過渡期。

看起來雙語學校好像比較「自由」、「現代化」,但要說這樣就一定比較好,也不見得。因為學習這件事,最終還是落在每個孩子自己的步調上,而不是制度的設計。

英語輸入很多,真的就能說得流利嗎?

雙語學校的一個主要訴求,是希望孩子能在本土文化之上,再往上加一層英文能力。問題是,語言這東西不是光靠輸入就夠了,更不是每天上幾堂課就能內建在腦袋裡。

台灣的語言環境,本質上還是以中文為主。英語存在於學校、補習班、教材中,但在日常生活裡,大多時候都不是「必要」的存在。所以即使是雙語學校,若缺乏真實的使用情境,那些語言輸入也很容易變成短期記憶的堆疊。

有些學校試圖靠外師或沉浸式課程去營造那種語境,但效果很大程度要看家庭能不能同步配合。如果回到家之後,英文完全被收起來,那語言的延續性就會斷掉。孩子可能學會一些詞彙,但卻無法真正內化成可以靈活運用的語言能力。

這讓我想到另一個對照情境:在美國長大的華裔孩子,常常中文聽得懂卻說不出口。因為他們在學校完全用英文,回家父母即便講中文,他們也會用英文回應。久而久之,中文的表達能力就開始退化。

語言學習其實就是這樣,不光是學校教什麼,而是生活裡怎麼用。雙語學校再完整,也無法代替孩子身邊日常的語境。

選擇雙語教育前,該想清楚哪些事?

尤其在孩子年紀還小的時候,很多家長會開始煩惱該選「全美語幼兒園」還是「雙語幼稚園」。前者大多是全天候外師授課,後者則比較像混合式,可能只有幾堂課或穿插一些英文活動。

但我後來發現,這類選擇其實要考慮孩子本身語言發展的狀態。如果母語還沒穩固,大量英語介入反而容易造成語言混淆,讓孩子在講話時變得斷斷續續、找不到字詞,甚至影響到整體的認知結構。

而且,不是每個孩子都對語言有同樣的學習節奏。有些孩子天生對語音敏感,聽一聽就能模仿;有些則需要很多的時間與安全感,才能慢慢開口。這種差異,不見得能靠「學校制度」來調整。

說到底,選擇雙語學校,也牽涉到家庭怎麼看待語言和文化。你是希望孩子有生活英文的能力,還是未來能直接銜接國外大學?這個定位會影響你對學校的期待,也會影響你願意投入多少時間和資源來配合。

回到孩子身上,選擇真的不能只看制度

語言教育一直都不是短跑,它比較像一場長時間的耐力賽。與其希望孩子能在短時間內「講得很溜」,不如問問看,孩子對語言本身有沒有興趣?在這個過程中,有沒有空間犯錯、慢慢來?

選擇雙語學校之前,我會建議家長先想想幾個問題:

  • 孩子目前對語言學習有沒有興趣?他的母語能力穩不穩?
  • 家裡有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在課後延續語言練習?
  • 學校的師資是否穩定?有沒有長期語境的延續設計?
  • 這個選擇,是因為長期的文化規劃,還是短期升學考量?

有時候,我們容易被政策或廣告吸引,但語言這種東西,最終還是得落在人的身上。學校可以營造環境,但真正能決定孩子學得怎麼樣的,還是那個每天陪伴他的人,以及那個持續使用語言的日常。

這樣看起來,雙語學校是不是值得念,好像就沒有一個固定答案了。它可能很好,也可能沒那麼重要。重點是,你想要的教育樣貌,是不是孩子也能一起走進去的世界。

參考資料:雙語學校值得讀嗎?家長選擇前該知道的關鍵分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沈思通的沙龍
0會員
28內容數
沈思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有時候翻到舊相簿,看見那些戀愛時期的照片,兩個人隨便一個動作、一個表情,都是滿滿的甜蜜。那種感覺,現在想起來還是有點心動的。 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周圍開始有人低聲抱怨,說婚姻怎麼變得這麼累,感情也不像從前那麼簡單。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句話,被一再提起。 但我心裡總覺得,事情也許沒這
Thumbnail
2025/04/28
有時候翻到舊相簿,看見那些戀愛時期的照片,兩個人隨便一個動作、一個表情,都是滿滿的甜蜜。那種感覺,現在想起來還是有點心動的。 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周圍開始有人低聲抱怨,說婚姻怎麼變得這麼累,感情也不像從前那麼簡單。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句話,被一再提起。 但我心裡總覺得,事情也許沒這
Thumbnail
2025/04/24
最近看到一則關於「愛的教育不是縱容」的討論,心裡突然浮出一些模糊不清但揮之不去的畫面,那些在公園裡情緒失控、任意打人的孩子,旁邊是尷尬但毫無動作的父母,或者在捷運上大聲喧嘩、踢椅子的學童,父母只是低聲勸說卻沒能阻止。我有時會懷疑,這些場面是不是「愛的教育」的產物,還是根本只是「不教」的結果? 但「
Thumbnail
2025/04/24
最近看到一則關於「愛的教育不是縱容」的討論,心裡突然浮出一些模糊不清但揮之不去的畫面,那些在公園裡情緒失控、任意打人的孩子,旁邊是尷尬但毫無動作的父母,或者在捷運上大聲喧嘩、踢椅子的學童,父母只是低聲勸說卻沒能阻止。我有時會懷疑,這些場面是不是「愛的教育」的產物,還是根本只是「不教」的結果? 但「
Thumbnail
2025/04/22
近年來,「2030雙語政策」成為教育界和社會輿論的熱點關鍵字。這項政策最早在2017年由行政院提出,主張在2030年前打造台灣成為雙語國家,讓英語不再只是語言科目,而是深入生活與學科的核心工具。儘管政策初衷是為了提高國際競爭力,讓下一代有更好的就業與薪資條件,但隨著推動過程的展開,也掀起了不少討論與
Thumbnail
2025/04/22
近年來,「2030雙語政策」成為教育界和社會輿論的熱點關鍵字。這項政策最早在2017年由行政院提出,主張在2030年前打造台灣成為雙語國家,讓英語不再只是語言科目,而是深入生活與學科的核心工具。儘管政策初衷是為了提高國際競爭力,讓下一代有更好的就業與薪資條件,但隨著推動過程的展開,也掀起了不少討論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所謂的‘’雙語‘’,按我的標準,是能夠精通母語以及一個外語。口語的能力要道地,讀寫最起碼都要達到高中的程度,或以上。這是我們家希望孩子能夠達到的水準,也是全家共同努力的目標。 以前看過一些年輕的美國ABC (美裔華人, American Born Chinese) ,說得一口流利的台語,可是他們的
Thumbnail
所謂的‘’雙語‘’,按我的標準,是能夠精通母語以及一個外語。口語的能力要道地,讀寫最起碼都要達到高中的程度,或以上。這是我們家希望孩子能夠達到的水準,也是全家共同努力的目標。 以前看過一些年輕的美國ABC (美裔華人, American Born Chinese) ,說得一口流利的台語,可是他們的
Thumbnail
讓小孩提早學英文,必須在以親子關係為優先、尊重沉默期、不強逼填鴨、讓孩子自由玩樂、豐富的聽說環境... 這些前提之下,才是有益的。重要的不是起跑的時間點,而是充分理解孩子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順應天然優勢,因勢利導。
Thumbnail
讓小孩提早學英文,必須在以親子關係為優先、尊重沉默期、不強逼填鴨、讓孩子自由玩樂、豐富的聽說環境... 這些前提之下,才是有益的。重要的不是起跑的時間點,而是充分理解孩子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順應天然優勢,因勢利導。
Thumbnail
混齡教育是讓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在同一個空間裡接受指導,那麼這樣的安排是福是禍?對老師跟孩子來說又是該如何應對?看看世界各國有實施混齡教育的理念吧。
Thumbnail
混齡教育是讓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在同一個空間裡接受指導,那麼這樣的安排是福是禍?對老師跟孩子來說又是該如何應對?看看世界各國有實施混齡教育的理念吧。
Thumbnail
在談今天的主題前我要來分享 在我身邊最常聽到的話 也最想分享給每一個愛孩子的你 「教養、教學從來沒有對錯, 珍貴的是你那顆愛孩子的心」 每個老師、家長都有自己背後所支持的信念 成長背景 社會期待等等  這樣成長的我們都會有屬於我們的價值觀 無論什麼價值觀 相信持續為孩子學習努力的你
Thumbnail
在談今天的主題前我要來分享 在我身邊最常聽到的話 也最想分享給每一個愛孩子的你 「教養、教學從來沒有對錯, 珍貴的是你那顆愛孩子的心」 每個老師、家長都有自己背後所支持的信念 成長背景 社會期待等等  這樣成長的我們都會有屬於我們的價值觀 無論什麼價值觀 相信持續為孩子學習努力的你
Thumbnail
「接軌到世界」是一個錯綜複雜的概念,它牽扯到社會各個層面。語言教育僅是重要因素之一。 單靠政府的 “雙語政策” 以 “CLIL - 學科與語言整合學習法” ,並不就是有效接軌的保證。 從小超前引導子女們更行重要。本文提出幾個重點供參考。
Thumbnail
「接軌到世界」是一個錯綜複雜的概念,它牽扯到社會各個層面。語言教育僅是重要因素之一。 單靠政府的 “雙語政策” 以 “CLIL - 學科與語言整合學習法” ,並不就是有效接軌的保證。 從小超前引導子女們更行重要。本文提出幾個重點供參考。
Thumbnail
最近又是幼兒園的招生期, 這是我們幫孩子挑選幼兒園的經歷。回想他人生的第一個學期,公幼跟私幼都唸到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篇文章將分享我對於何時應該上幼兒園、公幼還是私幼、需不需要學雙語、幼兒園孩子最重要學的是什麼、還要面對的是孩子生病、孩子開始長出自己的世界等心得。
Thumbnail
最近又是幼兒園的招生期, 這是我們幫孩子挑選幼兒園的經歷。回想他人生的第一個學期,公幼跟私幼都唸到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篇文章將分享我對於何時應該上幼兒園、公幼還是私幼、需不需要學雙語、幼兒園孩子最重要學的是什麼、還要面對的是孩子生病、孩子開始長出自己的世界等心得。
Thumbnail
當孩子五六年級開始,媽咪就和一般家長一樣,會去探討、查詢公立國中、私中資訊、學校路程 媽咪會先和孩子溝通:公立國中、私立國中有什麼不一樣。 當然每個家庭教育方式、觀念不同,這沒有一定的標準。 當孩子在小二開始,就決定說:我想讀私中 小五時就說:媽咪我偏科了,我喜歡數學,我要讀數理班。
Thumbnail
當孩子五六年級開始,媽咪就和一般家長一樣,會去探討、查詢公立國中、私中資訊、學校路程 媽咪會先和孩子溝通:公立國中、私立國中有什麼不一樣。 當然每個家庭教育方式、觀念不同,這沒有一定的標準。 當孩子在小二開始,就決定說:我想讀私中 小五時就說:媽咪我偏科了,我喜歡數學,我要讀數理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