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不是脾氣不好,我只是太久沒好好聽自己說話

原來我不是脾氣不好,我只是太久沒好好聽自己說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有過這樣的時候嗎?

明明一開始只是覺得悶悶的,卻突然爆氣、委屈、想哭。

那一瞬間,你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怎麼了。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情緒多、太敏感、或太玻璃心——

我們只是太久沒有停下來,問問自己:「我現在,到底在感受什麼?」


情緒不是壞東西,它只是太需要你注意了

情緒就像是內心的小燈泡,一亮起來,代表內心在告訴你:「嘿,有東西卡住了!」

但我們卻常常用「我沒事啦」、「沒什麼好生氣的」、「我怎麼這麼脆弱」來關掉它。

結果,情緒沒有被看見,就只好越叫越大聲。

直到你崩潰、累壞、對別人發火,才終於聽見。


3 步驟,陪自己做一個日常情緒覺察練習

這不是要你變得很會分析自己,而是更會「聽自己說話」。


Step 1|問自己:我現在的身體,有沒有什麼感覺?

緊張?胃緊緊的?肩膀硬硬的?眼眶熱熱的?

身體最誠實,它會第一時間反映你的感受。


Step 2|命名它:我是不是在生氣?失落?害怕?委屈?

幫情緒取個名字,就像牽起它的手說:「我知道你在。」


Step 3|問自己:它是為了什麼出現?它想告訴我什麼?

「我會生氣,是因為我覺得自己不被重視。」

「我會難過,是因為我好像又一個人扛著一切了。」


這不是自我批評,而是對自己溫柔一點的理解。


你不需要馬上變好,你只需要回頭看見自己

我們太常對自己說「要堅強」,

卻忘了,其實「被自己理解」本身,就是一種力量。

有時候,我們缺的不是解決情緒的方法,

而是一個可以安心流淚、被自己擁抱的時刻。


今天的溫柔練習小卡

每天留 3 分鐘,寫下這三件事:

  1. 我今天出現過什麼情緒?(至少寫三個)
  2. 我在這些情緒裡,最需要什麼?
  3. 我想對今天的自己說一句話是?


「我今天有點懶、有點煩、有點悶。其實我只是需要被允許什麼都不做。謝謝你今天還是努力過了。」


情緒不是洪水猛獸,它只是希望你不要再忽略它。

你可以從每天 3 分鐘開始,練習成為自己最溫柔的聆聽者。


#溫柔覺察 #情緒也需要被照顧 #身體會說話 #慢慢懂自己的練習 #給自己的對話卡


avatar-img
筆尖上的遇見|走在創業與AI之間的心理師筆記
15會員
172內容數
七年北漂寒窗,寄居木柵邊陲,牧養後山森林,也靜靜與自然為伍。深夜裡,我時常獨自漫跑於山徑,與星光與靜默對話。 學成之後,幸運踏上心理師之路,歸隱已七年。成為學生的玩伴、鄉間的旅人,在多元民情與人心間遊走,慢慢學會以平凡的眼睛看見不凡。 寫作,記住與每個生命交會時的激盪與激昂,也試著在字句之間與彼此產生漣漪,共振、相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苦盡柑來遇見你》是一部讓人從心底濕潤的影劇作品,它不只是描寫親情,更像一場靈魂對話,尤其是父女之間無聲卻深刻的愛,讓人久久無法忘懷。從榮格的心理學觀點來看,這部劇不只說了一個溫情的故事,而是演繹了一段深層的「人格整合」與「自性(Self)」追尋旅程。
在心理治療的世界裡,「個案概念化」是協助心理師理解個案心理狀態的核心工具。而在認知治療(Cognitive Therapy, CT)中,個案概念化的目標是找出影響個案情緒與行為的核心信念、假設與自動想法,並透過調整這些認知模式來幫助個案改變。
在心理治療的世界裡,「個案概念化」是協助心理師理解個案心理狀態的核心工具。而在認知治療(Cognitive Therapy, CT)中,個案概念化的目標是找出影響個案情緒與行為的核心信念、假設與自動想法,並透過調整這些認知模式來幫助個案改變。
《苦盡柑來遇見你》是一部讓人從心底濕潤的影劇作品,它不只是描寫親情,更像一場靈魂對話,尤其是父女之間無聲卻深刻的愛,讓人久久無法忘懷。從榮格的心理學觀點來看,這部劇不只說了一個溫情的故事,而是演繹了一段深層的「人格整合」與「自性(Self)」追尋旅程。
在心理治療的世界裡,「個案概念化」是協助心理師理解個案心理狀態的核心工具。而在認知治療(Cognitive Therapy, CT)中,個案概念化的目標是找出影響個案情緒與行為的核心信念、假設與自動想法,並透過調整這些認知模式來幫助個案改變。
在心理治療的世界裡,「個案概念化」是協助心理師理解個案心理狀態的核心工具。而在認知治療(Cognitive Therapy, CT)中,個案概念化的目標是找出影響個案情緒與行為的核心信念、假設與自動想法,並透過調整這些認知模式來幫助個案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