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庭白馬寺:一匹白馬,千年佛緣

祖庭白馬寺:一匹白馬,千年佛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傳說中,佛法來華,一匹白馬踏破西域風沙;一座古寺,歷盡朝代興衰。

走進白馬寺,不只是探訪佛教的源頭,更像走進一段中國人信仰與文明交織的詩篇。


東漢永平十年(西元64年),漢明帝夜夢金人,醒來後心念未解,便派遣大臣西行求法。

數月後,這支使團在今阿富汗一帶遇見兩位印度高僧——攝摩騰與竺法蘭,兩人攜帶佛經與佛像,乘白馬同行,終於抵達當時的大漢都城——洛陽。

為了迎接佛法入華,漢明帝於洛陽城西,仿印度樣式建起一組宏偉建築,供兩位高僧居住與翻譯佛經。

當時他們落腳的地方稱作「鴻臚寺」(主管禮儀與外賓接待),因此中國後來便以「寺」來泛稱僧院。而為了紀念這段馬馱佛經的功績,這座佛教史上的起點,便被命名為——白馬寺

raw-image

一馬開道,一寺傳世

白馬寺不只是建築之名,它是佛教東傳的第一座殿堂,被尊稱為「釋源」與「祖庭」。

raw-image

這裡有:

  • 中國第一座佛寺
  • 第一座舍利塔──齊雲塔(塔身巍峨,如時間之筆高掛雲端)
  • 第一本漢譯佛經《四十二章經》
  • 第一部戒律《僧祗戒心》
  • 第一場佛道之爭的歷史現場
  • 第一位出家取經的漢人比丘的起點

從漢朝至清代,白馬寺香火鼎盛,僧影綿綿。

但民國軍閥混戰,香火式微;文革時期更受嚴重破壞。

直至1972年後,白馬寺才逐步重整,恢復了往昔風采,如老僧入定般,安靜卻堅定地守著千年的信仰火種。

raw-image

齊雲塔,原建於西元69年,是木造建築,北宋末年戰亂被毀,相片中是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重建,是一座十三層的四方形樓閣式磚塔,高35米。


旅途中的小詩意:一朵牡丹在扇面盛開

我與妻子自洛陽市區搭公車前來,約莫四十分鐘,抵達白馬寺門口時,陽光正好,風微微涼。

寺門前,一位白髮阿婆正專注地在繪扇,她手下的每一筆,像是為時光設色、為記憶上墨。

我請她幫我畫上一朵牡丹——洛陽之花,也是佛前之彩。

她在扇面提字:「花開富貴,願心自在」,那一瞬,我仿佛感受到:有些旅行,是走在路上,有些旅行,是走進自己心裡。

raw-image

走一趟白馬寺,不只為了回望過去,也為了聆聽內心未竟的信仰之聲。

佛法入華,是文化的洪流,也是精神的種子。

白馬馱經,跨越了疆界,也跨越了人與神的距離。

今日來此,不僅是觀寺,是觀心;不是拜佛,是拜時光中那不朽的願力。


avatar-img
黃同慶的沙龍
14會員
157內容數
歡迎來到我的空間,我是黃同慶ching: 走在企業管理、人際觀察與各地文化之間,喜歡用一雙觀察的眼睛、一顆好奇的心,記錄生活與理解世界,這裡是我思想的延伸,也是與你交流的空間。 我相信——生活即體驗,分享即連結,希望這個空間,能陪伴你思考、感受與前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黃同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0年9月,適逢故宮建成六百年,走入這座古老的紫禁城,在秋高氣爽的北京感受歷史的深沉與滄桑。從明成祖朱棣改造北平,到故宮成為世界最大宮殿群,每一步皆書寫著權力、信仰與人心的流轉。行走故宮,不只是觀光,而是一次穿越時光的靜靜對話。
從北海道帶回專業與熱情,陳乃瑨堅持延續父親四十年來的自然牧養理念,推出自家品牌「燕巢鮮乳」。單一乳源、日本技術細膩殺菌,保留牛奶最純粹的甘甜與濃香。這不只是一瓶鮮奶,更是一段跨越世代、用心守護的故事,邀你一同品味。
肥李鴻章故居,不僅是徽派古建的典範,更是一頁晚清近代化與國運交織的真實寫照。本文透過實地走訪與歷史評述,重新認識這位近代中國的裱糊匠──李鴻章,在破屋欲墜的時代裡,拼命固守與無力改變的矛盾與悲涼。
2020年9月,適逢故宮建成六百年,走入這座古老的紫禁城,在秋高氣爽的北京感受歷史的深沉與滄桑。從明成祖朱棣改造北平,到故宮成為世界最大宮殿群,每一步皆書寫著權力、信仰與人心的流轉。行走故宮,不只是觀光,而是一次穿越時光的靜靜對話。
從北海道帶回專業與熱情,陳乃瑨堅持延續父親四十年來的自然牧養理念,推出自家品牌「燕巢鮮乳」。單一乳源、日本技術細膩殺菌,保留牛奶最純粹的甘甜與濃香。這不只是一瓶鮮奶,更是一段跨越世代、用心守護的故事,邀你一同品味。
肥李鴻章故居,不僅是徽派古建的典範,更是一頁晚清近代化與國運交織的真實寫照。本文透過實地走訪與歷史評述,重新認識這位近代中國的裱糊匠──李鴻章,在破屋欲墜的時代裡,拼命固守與無力改變的矛盾與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