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病院》
秋冽川-備忘錄片段
[時間戳:██年██月██日]
今日份的資料需求:
七日核心運算滾動紀錄
機密區異常操作記錄(需源二層級授權)
模組輸出與決策差異報表(附各部門干預明細)
我盯著螢幕,手邊的咖啡早涼透,忍不住冷笑一聲。
不是因為這些要求有多荒唐,而是——他們居然真以為我會乖乖整理好,貼上標籤,然後放進一個寫著「國家專用」的檔案夾?
這國家,真是我的精神病院。
---------------------------------------------
我不是病人,是被留院觀察的標本。
我不需要治療,而是被體制扣押當成活體病例展示。
他們一邊用紅字加急的表單提醒我「尚不符出院標準」,一邊又在評估報告裡寫下「自主性過強」、「配合度嚴重不足」。
每天打開信箱,那些來自各單位的函文就像症狀清單:
《關於緊急補繳模型交叉比對紀錄之通知》
《關於第██次執行偏差原因深度調查報告之要求》
《針對說明會所提疑義要求進行二次澄清說明函》
你們到底想釐清什麼?不,你們根本不是在「問」。
你們只是想找個病灶來開刀。
好吧,我承認,我就是那個病灶。
不然,你們這群庸醫,早該死了。
---------------------------------------
附註:他國戰爭?干我們屁事。
那不過是個再普通不過的模組外殼。既不是軍用晶片,也不是加密模擬器,連「高科技」都不太沾得上邊——卻硬生生被貼上了「可能涉及敏感用途」的鮮紅標籤。
我在會議室裡第N次解釋:這東西的技術含量,大概就跟你們家老舊洗衣機的控制單元差不多。
對方眼神躲閃,慣性地推了推眼鏡:「呃……這部分……可能不太合規。」
不合規的不是我們的產品,是他們那套早就沒人維護的、形同虛設的判讀系統。誰還管實際出口流向?現在唯一重要的「流向」,叫「國際政治氛圍」。
制裁不是政策,是情緒表演。
於是我們得挨罰——
只因為他們看不懂技術,卻還要硬在政治上裝腔作勢。
-------------------------------------------------
新聞稿標題:
「我國出口管制措施與友盟一致,確保制度同步」
我盯著螢幕,差點把剛喝下的水直接噴出來。
一致?哪裡一致?
我們同步他們的政策,他們卻從來不同步我們的存在。
我們卑躬屈膝地扮演著「乖乖隊友」的角色,戰利品分配沒我們,勢力版圖劃分沒我們,國際談判桌上甚至連一張椅子都沒留給我們。
我們不是國家,是一個被隨手利用的符號,是那份國際選擇題裡永遠沒人會勾選的選項。
像被退學的學生,還得教新生背校規。
這不是制度,是黑色喜劇。
……算了,我還是得準時下班。
畢竟,精神病院的門禁從來不等人。
------------------------
《附加紀錄:心理關懷面談》
我收到了「高風險顧問適應性暨心理健康關懷評估」問卷,還被強制排入一對一面談。
以下為面談摘要(無錄音,純個人筆記):
評估人員翻開筆記本,語氣溫和:「秋先生,您的備忘錄最近語氣有點……尖銳,請問最近……是有什麼壓力嗎?」
我後仰靠椅,冷冷開口:「壓力?當然有。你們,就是壓力來源。」
對方尷尬地乾笑:「呵呵,我們是來協助您舒緩壓力的,主要是想了解您的身心狀態,確保健康職場環境。」
我:「『確保』?哈……你們是怕我哪天撐不住,突然斷線了,還是怕我當眾炸了,讓你們難堪?」
對方推眼鏡,還想維持專業:「不、不是這樣的。我們著眼於長期合作的穩定性——」
我打斷他:「知道什麼是非對稱作戰嗎?」
他明顯愣住,筆停在半空。
我非常平靜地說:「我們這體系,從頂層設計到底層執行,徹頭徹尾就是一場非對稱作戰。責任讓我背,資源永遠短缺,政策變動的後果,最後也是我扛。」
「可你們卻要求我在這樣的條件下,表現出百分百『對稱』的穩定反應。那不是心理健康,是被逼出來的生存幻覺。」
「我之所以還沒崩潰,是因為早就不對你們這套系統抱任何希望了。」
對方沉默了十五秒,然後勉強擠出一句:「那……關於您的狀況,我們會再進行後續追蹤。」
我點頭:「請便。對了,記得你們那份格式錯誤的第二版關懷表格還沒補發,上次那版我填不了。」
---------------------
《追加紀錄:突襲式補件通知》
業務部信誓旦旦說出貨沒問題。
客戶催貨、工廠已量產、倉儲已打包、出口單也開好,連物流單號都生成了。
就在此時,一封來自「政策合規暨技術風險跨部門協調小組」的郵件跳進信箱,像深夜引爆的炸彈:
主旨:【緊急通知:關於訂單#XXXXX,請立即提交最終用途證明及出口技術細節分析說明】
我看著螢幕,差點把終端砸了。
只回了三句:
1.此案由業務部主導,本人未全程參與,請查閱內部通信紀錄。
2.若此模組屬高風險項目,為何未於產品定義階段即提出疑義?
3. 現已進入交貨程序,臨時補件將造成合約違約與交貨延遲,請問責任歸屬是否由貴單位承擔?
對方回覆極快,像預設的罐頭回應:
「本協調小組僅依據最新風險評估模型進行識別與轉呈,相關技術資料仍需由技術單位(即貴單位)補齊,以利合規審查流程。請盡速配合。」
……幹。
這哪是協調,這是「極限甩鍋奧運」的決賽現場。
問錯人,還要我親手幫你們寫好免責聲明、簽上名字。哪天真的炸了,你們就能端出那份備忘錄,一臉無辜地說:
「看吧,我們早就提醒過技術單位了。」
行,我會寫。
但我會記得——你們是怎麼把我推上斷頭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