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麗絲漫遊城市》劇照,取自網路,僅作文章用途
直觀聯想同樣出自導演溫德斯、1985年的作品《尋找小津》。溫德斯眼裡的小津電影,是藉由時代推移觸及日本傳統家庭的緩慢式微、去延伸個人對國家認同的逐漸消解,呈現如此傷感的命題理應滿懷沮喪地批評新潮流、西方與美國文化,可小津的電影卻是毫無怨懟,僅僅平實的悲嘆著正在逝去的傳統。溫德斯認為,小津電影雖是完全的日本風味,其中的內核卻能舉世通用,得以指認出全世界所有的家庭、父母、手足與自己,在小津電影的之前和之後,從未有電影如此接近電影的本質和目的,呈現出這個時代的人類影像。
《尋找小津》的片頭,透由《東京物語》的空景開場,而後切換到溫德斯所處的1983年東京,佐以溫德斯旁白的喃喃自語。這些旁白內容哀號著小津過世廿載後的今日、小津電影精神的不復存在,映入眼簾的東京已成小津的墓園,是那些盛開的櫻花樹和拍照的觀光客,而周邊人群野餐的歡笑與烏鴉的鳴聲迴盪耳邊,腦海中不再是熟悉的頻率,而是虛構的畫面;溫德斯自言猶如多年後重拾的紙條,記述曾在清晨醒來寫下的夢筆記,閱後詫異不已,毫無印象彷彿他者的夢,而現時拍攝的影像也宛如虛構,那些實物都非親眼看見的樣子。這些語句塑造出失落的氛圍,一直持續到前往東京車站,他看見一位小男孩堅持坐在地上不肯離開,即使母親如何使力拉扯,小男孩就是不願移動;溫德斯眼見此情此景頓時轉念,表示彷彿看見了小津電影內的叛逆少年,又感受到了小津精神的存在。

《尋找小津》劇照,取自網路,僅作文章用途
姑且不論紀錄片的後續鋪排,單由此開場對照《愛麗絲漫遊城市》的情節,便得意識兩者命題與觀念上的如出一轍,無論成片孰先孰後都不叫人意外。
《愛麗絲漫遊城市》的故事單純,講述責任撰寫美國風情的主角溫特缺乏靈感,超過截稿日也無法交件,受經濟困窘的緣由所迫,因此放棄稿件回往德國老家,期間偶然與被母親落下的九歲女孩愛麗絲結伴,為了安撫愛麗絲的情緒,決定協助愛麗絲找到外婆。電影著力處並非前述三言兩語中、看似透顯之角色間的情感,亦非壓力拋諸腦後的情緒價值,而是不帶現實主義考量的前提,絮絮叨叨描寫整段公路過程後,將表面無關之節點彼此連結產生意義,並以此為引反身省思角色甚至作者自身,這些節點指電影中與「拍照」相關的橋段,以及片中「床邊故事」之於整部電影的呼應。

《愛麗絲漫遊城市》劇照,取自網路,僅作文章用途
起先溫特拍攝的理由,事緣虛耗時間而生的存在焦慮,為緩解之等待顯影,是一種證明自己曾看過實物的方式,然而每每成像後,照片卻總非原初親眼看見的樣子,溫特失望的反應,透顯其看待影像的觀念,是冀望影像忠實呈現被攝物當下的模樣,以用作被攝物存在過的證明;可當溫特與愛麗絲找到愛麗絲外婆的房子,發現房子外觀與多年前拍攝的照片並無二致,住的人家卻不再是愛麗絲的外婆,而是陌生的阿姨,隱約意表即使被攝物的外觀不變,內裏卻可能早經歲月更迭而截然不同。正好比小津鏡頭下的東京與溫德斯眼見的東京(甚至是溫德斯眼見的東京與自身鏡頭下的東京),儘管經歲月推移後的兩者並非全然相同,卻依仍能覓得蘊藏其中的精神,故此,似乎不必糾結於影像是否忠實呈現,反倒應在意拍攝當下攝者與被攝者(物)的狀態,並於日後重新感受;可以想見延續電影的時序,假使溫特多年後又看見愛麗絲在阿姆斯特丹幫自己拍攝的照片,目視影裡徬徨的模樣,勢必不再懷疑當時的自己是否存在。
此外,為了找尋愛麗絲的外婆,溫特與愛麗絲從阿姆斯特丹出發,足跡遍及大半個德國;某日夜裡,愛麗絲要求溫特講述床邊故事,溫特先是不願意地大吼,而後隨著情緒平復、語出一段小男孩的公路之旅。內容大致講述跟母親在森林散步的男孩,受到刺蝟的聲音吸引而跑離母親,而後一路上遇見各種新的物事而不斷轉換目的地,從森林跑到小溪,再從小溪跑到陸橋,又從陸橋跑到高速公路;男孩搭乘卡車司機的順風車,擺弄司機的廣播電台,同時得意著自己走了好遠的路;可當來到高速公路的盡頭,他在海邊下了車,這時,終於停下腳步的男孩,才想起自己跑離了自己的母親。故事結束於愛麗絲睡著的時點,儘管看似不著邊際,卻彷彿溫特對於生命行至於此的看法,是不知緣由地移動,從前一個地方被拋置於另一個地方,因此故事裡的母親並非現實中溫特的母親,而是被溫特自身誤解、忘卻的初衷。

《愛麗絲漫遊城市》劇照,取自網路,僅作文章用途
合觀拍照與床邊故事兩者,影像的存在由此扮演了特殊的角色,縱然無可就形象完整呈現親眼所見,卻能透顯蘊含其中的精神,指認出作者眼裡的自己,以及電影的本質和目的。那可能是某次公路旅行,在住所看著電視裡約翰福特的《林肯傳》百無聊賴,可能是為打發時間而翻閱費茲傑羅《夜未央》與彼得漢德克《無慾的悲歌》,可能是被偶遇的小妹妹花光了錢而賭氣跑去Chuck Berry的演唱會,可能是以為阮囊羞澀後得到妹妹一百馬克的虛驚一場,也可能是在前往慕尼黑的火車上、與妹妹一同將頭探出窗外吹風的經驗……。如同溫德斯口中的小津,溫德斯的鏡頭,同樣紀敘了一個時代的人類影像,無論是否言過其實,《愛麗絲漫遊城市》確實也觸碰到了影像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