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以色列的人口金字塔(Population pyramid),會意外的發現依憑大量國際外援、移民與鑽石拋光起家,早已高度經濟發展的以色列,竟不若已開發國家因漸趨高齡化和受限國土容受力、而尋常所見的彈頭型金字塔與高金字塔,而是類同開發中國家的擴張型金字塔(Expansive pyramid),人口階層之間形成看似幅度微小的等差級數,形態上堅實的等腰三角形,反映出以色列仍持續開發,且新生兒數量繁多的事實。而造成如此的原因,分屬尤太經典《利未記》和《塔木德經》(Talmud,希伯來文意為「學習」、「教導」)鼓勵生育的教義根植於以色列猶太人心中,以及發生於二戰的猶太人大屠殺,致使猶太人認為,「生育」是向納粹報復的方式。
對照巴勒斯坦的人口金字塔,呈現幼齡為主要人口組成的低金字塔,雖與實際情況相去不遠,卻無可忠實反映巴勒斯坦的現狀,事緣巴勒斯坦的組成,須細究聯合國巴勒斯坦託管地分割方案(United Nations Partition Plan for Palestine)和六日戰爭(Six-Day War)等複雜脈絡影響下,分裂成約旦河西岸與加薩走廊的情況。
兩處主要的區別,在於人口急速萎縮的年齡段,約旦河西岸為30歲以上,加薩走廊則為15歲以上(型態頗似圖釘的樣貌),意表約旦河西岸320萬的人口大部分屬於0-30歲的新生兒和青年人,而加薩走廊230萬的人口大部分屬於0-15歲的新生兒和青少年。數據的差異,隱約反映出各自緊鄰以色列面臨之問題的窘迫性,約旦河西岸是電影講述之以色列屯墾區(settlement)議題,指以色列人為消化過大的人口成長,非法侵占巴勒斯坦在約旦河西岸的領土,將原先的住民驅離並建成諸多的社區中心,縮限巴勒斯坦居民的生存空間與經濟資源,而加薩走廊則是長年受以色列圍牆封鎖,基礎資源受以色列把控,且醫療和水源問題等族繁難載的問題之交互作用。


兩者的共通點,便是低金字塔大量低齡人口的特徵,之於本就低存活率的現時情境,新生兒數量的邊際成本並無明顯變化,因而倚仗大量生育來增加勞動人口,甚至有部分巴勒斯坦人表示,「生育」是向以色列報復的方式。
以此為前提回見《你的國,我的家》,便能意識以色列正遂行與大屠殺無二致的暴行,猶如造成1949年第一次以阿戰爭、錫安主義恐怖組織伊爾貢(Irgun)對巴勒斯坦村莊代爾亞辛村(Deir Yassin)的大屠殺事件,且見當初的伊爾貢,經更名後組成政黨赫魯特(Herut,希伯來語意為「自由」),又為首於1977年和其他右翼政黨組成利庫德集團(Likud,希伯來語意為「鞏固」),並於以色列國內長期執政,如今巴勒斯坦的情境,無論加薩走廊或約旦河西岸,都可謂又一次重演了歷史。

利庫德集團主席—班傑明·納坦雅胡,圖片取自網路,僅作文章用途
電影未詳述近百年數次中東戰爭的複雜脈絡,而僅交代導演Basel出生以降、以色列屯墾區暴行的現在進行式,或是廣義視角下遊行、抗爭、武力鎮暴等過程的迴環反覆,從而產生敘事視角的侷限,然而,如此侷限卻剛巧得扣連屯墾區侵占下、各區巴勒斯坦居民的現況,又得透由這般迴環反覆的節點,穿插Basel與另位以色列導演Yuval的論辯,和居民彼此相互照應的溫暖瞬間,不同於過往為釋放議題討論的力道而收束於轉折的諸多紀錄片,數次捕捉因武力鎮暴而生的轉折,彷彿為襯顯居民眼裡,如此情狀早已習以為常,從而意表居民依然的相互照應,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電影劇照,圖片取自網路,僅作文章用途
當以色列對巴勒斯坦進行慢性的種族滅絕,並企圖透過媒體將巴勒斯坦人妖魔化,以合理自身泯滅人性的行為,加薩走廊的巴勒斯坦人選擇激進的報復行動,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卻選擇執起攝影機,此時,《你的國,我的家》的問世,正猶如同期《粗獷派建築師》尤太男主角László的言詞:「當歐洲的可怕回憶不再讓我們感到恥辱,我希望建築可以作為一種政治上的激勵,激發出那些在民族命運週期中,反反覆覆的社會劇變,我可以預見人類憤怒和恐懼的眾生相,這可笑的洪流也許會不斷地起伏翻湧,但我的建築會在動盪中屹立不倒,抵抗住多瑙河岸邊的侵蝕 」。
電影就如同其口中的建築,能抵抗多瑙河岸邊的侵蝕,只是這次不再是歐洲,是約旦河西部與加薩走廊,且不再是尤太人,而是巴勒斯坦人。